王 芳
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修訂專家組召集人溫儒敏在部編版語文教材使用建議中就提出了“1+x”閱讀教學策略。現行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構建了包括教讀課文、自讀課文以及課外閱讀在內的三位一體閱讀體系,并倡導語文教師推行“1+x”閱讀教學模式。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共有54篇課文,共推薦101篇(本)課外閱讀篇目。在實際教學中,這些“x”是否得到重視?調查發現,部分教師在對待部編版教材課后“積累拓展”一欄中的“x”時,依舊不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的系統指導,學生的閱讀也大多以課后自主閱讀為主。葉圣陶先生曾說過:“之所以閱讀程度不夠,一方面是因為閱讀量太少,另一方面還是因為閱讀方法不當?!睂τ诔踔袑W生來說,多讀書固然重要,但是怎么讀、讀什么更為重要。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想要讓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就需要加強閱讀方法指導,最大程度地發揮部編版語文教材的利用價值,用好、用活語文教材,落實“1+x”閱讀教學方法。下面以七年級下冊《誰是最可愛的人》為例,談談以紅色文學為主題的部編版初中語文“1+x”閱讀教學策略。
美國當代著名教育家本杰明·布魯姆曾說過:“明確的教學目標是有效教學的開端。”在初中語文“1+x”閱讀教學中,教學目標就是閱讀主題,是貫穿整個閱讀教學過程的核心線索。因此,1既是“1+x”閱讀教學的起點,也是“1+x”閱讀教學的最后落腳點,即1→x→1。對此,我們可以這樣理解,教師在學生閱讀課文的基礎上,明確議題,然后根據議題以及課后“積累拓展”部分推薦的閱讀篇目,選出合適文本“x”,引導學生進行自主閱讀,在鍛煉學生閱讀技能的同時,幫助學生加深對“1”的理解。而“1→x”則是指學生在自主閱讀教師所推薦的文本時,從中發現“1”的相關線索,通過再次印證“1”,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更能有效地加深學生對“1”的理解程度。正如葉圣陶所言:“課文無非就是例子、樣品,學生在熟悉了樣品之后,再理解同類貨色時自然水到渠成。”這種1→x→1的閱讀過程,幫助學生實現了“學習—鞏固—舉一反三”。
七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共包括四篇必讀課文,一篇選讀課文。根據課文題材可將議題確定為“家國情懷”。在本單元的五篇文章中,包括一篇詩歌、一篇文言文、三篇現代文?,F代文中兩篇必讀課文,分別為《老山界》《誰是最可愛的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便可引導學生挖掘兩篇課文的共同之處,勾畫出兩篇課文的關鍵性語句,體會不同作者筆下這些“可愛的人”的各自特點與不同魅力,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議題的感悟。
與單篇課文的閱讀教學相比,“1+x”模式的閱讀教學模式的難點在于課堂時間有限,想要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指導學生閱讀多篇文本,無疑是對教師教學水平的巨大考驗。教研中發現,部分教師認為“1+x”閱讀就是同時閱讀多篇文本,而不注重文本之間的關聯性;還有部分教師為了追趕教學進度,直接代替學生閱讀“x”,導致“1+x”失去了其原本的趣味性,讓學生感覺索然無味,甚至將“x”視作一種負擔。造成這種局面的根本原因在于部分教師沒有意識到,在閱讀課堂上學生的身份首先是讀者,然后才是學習者。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又當如何既有趣又整合地開展“1+x”閱讀教學呢?筆者認為,以問題為線索,引導學生進行閱讀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此過程中,教師應盡量不干預學生的閱讀過程,讓學生以問題為導向,邊閱讀邊思考,從而發現閱讀的趣味性,提高閱讀能力。下面以《誰是最可愛的人》閱讀教學為例進行闡釋。
師:《誰是最可愛的人》是作者魏巍在“抗美援朝”期間,采訪志愿軍戰士所寫下的一篇通訊。雖然抗美援朝戰爭已經距離我們有四十多年的時間了。這段歷史在歷史課本中也有所記載,你們誰來說一下這段歷史呢?
學生回答(略)。
師歸納:正如同學們回答的一樣,戰爭期間,戰火已經蔓延到了鴨綠江邊,朝鮮人民已經處于生死存亡關頭,新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樣飽受戰爭威脅。在這危難時刻,中國人民志愿軍義不容辭地承擔起“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歷史使命。在其他很多文學作品、影視作品中同樣有對戰爭、對人民戰士的描述,你們誰可以為大家講述其他戰爭故事呢?
學生回答(略)。
師歸納:是的,這樣的故事還有很多,比如本單元的《老山界》,描述的就是紅軍戰士翻越長征途中第一座山的故事,他們在翻越老山界時,面對重重困難,憑借頑強的毅力,最終爬過了這座山。同學們說一說,這表現出了這些紅軍戰士的什么精神?
學生回答(略)。
師歸納:對,就是革命主義精神!……
1+x閱讀教學模式,是對一課一篇的傳統閱讀教學模式的重大突破,不僅打破了傳統閱讀模式的線性時間安排,還可實現一課多篇,或者在某個時間段閱讀多篇文章。在“1+x”閱讀模式中,對比閱讀是最為核心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對文本中的人物形象、藝術手法、情感表達等對象進行比較,讓學生在挖掘文本共通之處、發現文本各自特點的過程中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另外,對于初中學生來說,對比閱讀也是一種必備的閱讀技能,是提高閱讀能力的必經之路。但是在運用對比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這一閱讀方法的適用性,不能為了對比而強行對文本進行比較。
在開展《誰是最可愛的人》一文的閱讀教學時,教師便可引導學生將其與同單元的《老山界》組文進行比較閱讀,并要求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完成閱讀卡。如下表:

篇目背景事例文章體裁人物形象《誰是最可愛的人》抗美援朝松骨峰戰斗,火中救小孩,防空洞談話新聞通訊通過三個事例,寫出了戰士品質之純潔、高尚;意志之堅韌、剛強;氣質之淳樸、謙遜《老山界》長征紅軍戰士翻越長征途中第一座山記敘文通過寫紅軍在翻越老山界的過程中遇到種種困難時的態度,體現紅軍戰士堅強不屈的革命意志與樂觀主義精神
這種單元內組合的對比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增強“1+x”閱讀的整體性,提高閱讀教學效率,還可以為整合課內課外閱讀文本奠定基礎,引導學生根據課后拓展推薦開展課外閱讀,從而循序漸進地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
自部編版教材投入使用以來?!?+x”這一適用于部編版語文教材的閱讀教學模式逐漸受到教師的關注。“1+x”閱讀模式的開展不僅顛覆了傳統閱讀模式,與現代教育理念所倡導的核心素養更加契合。廣大語文教師要與時俱進,積極探索“1+x”閱讀教學的新策略、新路徑,促進部編版語文教材的科學使用,推動義務教育語文教學水平邁向新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