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公望森林公園坐落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所屬浙江廟山塢部級自然保護區的廟山塢林區,系1994年經浙江省林業廳批準建立的省級森林公園,因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在此結廬隱居,創作著名山水國畫《富春山居圖》而得名。公園距富陽城區8公里,瀕臨富春江,背依杭州靈山洞景區,轄區面積333公頃,森林覆蓋率96.5%,境內九垅九灣、竹茂林深,薈萃了世界一流竹園、黃公望人文史跡遺址、歷代知名古塔等景觀。此外,因公園地處杭州旅游西進的第一站,也是“兩江一湖”(富春江—新安江—千島湖)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一級景點。近年來,黃公望森林公園還吸引了不少加拿大、澳大利亞、日本、印度、泰國等國的專家和旅游者前來觀光。
山水景色佳 名士人情美
元代山水畫家黃公望晚年酷愛富春江山水,在此地霄箕泉結廬隱居,并創作珍世國寶《富春山居圖》,黃公望森林公園因此得名。
黃公望(1269—1354),本名陸堅,字子久,號一峰,江浙行省常熟縣人,元代畫家。中年曾任都察院掾吏,后皈依“全教”,別號大癡道人,在江浙一帶賣卜。他擅書能詩,撰有《寫山水訣》,為山水畫創作經驗之談,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圖》《九峰雪霽圖》《丹崖玉樹圖》《天池石壁圖》等。黃公望的山水畫很多創作于70歲以后,在富春江畔創作的《富春山居圖》,長636.9厘米,高33厘米,以長卷形式表現了富春江兩岸的旖旎風光。為完成此畫,他跑遍了富春江兩岸,用六七年時間才畫成,畫面秀潤淡雅,氣度不凡。
黃公望森林公園作為黃公望隱居地,山清水秀、環境宜人。走在林間的小道上,仿佛穿梭在《富春山居圖》的美景之中,令人陶醉。黃公望紀念館、結廬處小洞天等一系列文化節點更是將黃公望隱居地打造成了極具文化氣息的旅游勝地。
黃公望紀念館位于富陽“十里廟山塢”的中段,占地面積957平方米,展廳面積730平方米。這幢仿古單層建筑被環抱于青山綠水之中,直面六君子湖。整個紀念館的展示主題和空間依據三幅長卷“畫”展開。第一卷“神畫”,表現富春傳奇,講述了黃公望的生平與《富春山居圖》的問世過程;第二卷“原畫”,具體展現《富春山居圖》原貌,把《富春山居圖》的無用師卷和剩山圖完整地呈現出來;第三卷“動畫”,表現富春靈動山水,也就是富春的真山真水。整個展館因此分為三個展廳,第一展廳是影音資料及黃公望的生平小傳,主要陳設黃公望生平傳略;第二展廳主要陳設《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剩山圖以及《富春山居圖》傳奇經歷和歷代名家的評論;第三展廳主要陳設黃公望的繪畫理論及部分傳世作品。
小洞天是黃公望晚年隱居的生活起居室。“此富春山之別徑也,予向構一堂于其間,每當春秋時焚香煮茗,游焉息焉。當晨嵐夕照,月戶雨窗,或登眺,或憑欄,不知身世在塵寰矣。額曰‘小洞天’?!迸R溪、臨巖而建的南樓,是黃公望的畫室兼書房,這是他和朋友們潑墨揮毫、詩畫互酬的地方。中國古代水墨山水畫的巔峰之筆——《富春山居圖》正是在這里問世。而憩心谷則是窺谷憩心的地方,更是游客遠離市區喧囂、寄情山水的悠閑場所。游人可以在此處靜坐冥想、發呆,或者健身、看書。
游憩徒步好去處 生態文化兩相宜
黃公望森林公園動植物資源豐富,森林植被屬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地帶,林區主要植被為暖性針葉、闊葉混交林,針闊混交林占天然林的49.7%。其中僅木本植物就有71科173屬347種,其他野生植物1000余種。除天然森林資源外,還營造了一大批人工林和科研試驗林、示范林。野生動物中,已記載有獸類36種、鳥類60種、爬行類13種、兩棲類8種、昆蟲60種。還有云豹、羚羊等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49種。公園重視生態文化建設,組織踐行了一系列相關舉措。
成功建立亞熱帶種質資源庫。黃公望森林公園依托中國林科院亞林所的技術力量,擁有豐富的資源優勢。公園以亞熱帶林木種質資源及其生境為重點保護對象,通過50多年堅持不懈的努力,先后在公園內成功引種、保存、建設了各種試驗林和較為齊全的亞熱帶林木種質資源庫,包括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植物新品種測試站、亞熱帶樹木園、珍稀竹種園、木蘭園、杉木基因庫、蘭科種質資源收集圃等,收集有國內外樹種、變種、種源、無性系、品種等各類種質資源2000余份,總規模近50公頃。公園有國家重點保護樹種40余種,國家Ⅰ級含禿杉、水杉、紅豆杉、伯樂樹、普陀鵝耳櫪和珙桐;國家Ⅱ級含銀杏、閩楠、杜仲、觀光本、鵝掌楸、花櫚木、紅豆樹、紅椿、毛紅椿、香果材、夏蠟梅、羊角槭和長序榆;國家Ⅲ級保護樹種含天目木蘭、沉水樟、楨楠和瑯琊榆?;貎葎又参镔Y源具有較高稀缺性,野生動植物資源豐富,特色明顯。
制定生態保護制度。黃公望森林公園為保護環境,特成立義務消防隊,每月進行消防演練。此外,還制定相關規定以及制度,比如在公園相應位置按規定擺放滅火器、設置消防栓;在各個明顯區域設置禁煙標志;對內部員工進行消防安全知識培訓;對游客進行消防知識宣傳以及行為約束等。公園除了實行全園禁煙,更是禁止焚燒各類垃圾和其他物品。為保景區旅游資源的完整性,還在部分區域進行定時封山育林,最大程度地控制人為活動對自然資源的破壞。
著力建設生態文化。黃公望森林公園擁有優美的自然環境、豐富的人文歷史底蘊,主題非常鮮明,特色突出,獨創性強,且非常符合國內外游客的當下需求。公園定位以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實景地和亞熱帶林木種質資源庫為中心,著力打造海峽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重要場所,每年接待知名華人6000余人次,為推動森林文化交流與森林旅游提供了重要的休憩站點。2018年2月,黃公望森林公園成功入選省級“最美森林公園”,對提高森林公園的知名度,發揮森林旅游、生態觀光和休閑養生等社會功能,弘揚森林生態文化,傳播科普教育和生態文明理念起到積極作用。2020年,公園成功申報“浙江省生態文化基地”。
大力發展科普文化教育。近年來,依托亞林自然教育學校和景區內豐富的動植物資源、科研示范基地和野外觀測臺站等組成的綜合科普資源,公園先后開設森林生態、森林康氧、認知昆蟲、走進微生物、鳥類生態、植物組織培養、小小森林消防員、林下食用菌栽培、園藝創作等課程,讓學員們在獨特的體驗式學習過程中體會自然的神秘與純粹,感知自然的奇幻與曼妙。目前,已先后接待以中小學生為主體的參觀者近5萬人次。公園為公眾提供了一個親近自然的機會,促進亞林所科研與科普大融合,此外,還開展假日親子活動、夏(冬)令營、春(秋)游、企業團建等業務。除了科普教育,黃公望森林公園還舉辦了一系列的生態文化交流活動,包括《天機富春山居圖》電影首映儀式、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授牌儀式、“公望文化周”活動、萬人徒步穿越三江兩岸(富陽站)、黃公望森林公園風鈴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