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娣 鄧麗麗 胡杏平
1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骨科,廣州 510370;2廣東省中醫院廣州中醫藥大學第二臨床醫學院護理部,廣州 510370
2021年6月份以來,廣州本地陸續出現印度變異株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患者,傳染力強,傳播速度快,為了防止疫情擴散,廣州市采取矩陣化封控管理策略。封控區域社區居民的咽拭子核酸采集工作需要在短時間內完成,在大規模咽拭子采集下工作的醫護人員,任何一項微小的重復操作,都會增加醫護人員身體能量消耗與暴露時間,不利于確保醫護人員的有效工作與安全,這也意味著護士須在一套具有規范性的精細化流程下工作,方可減少護士不必要的工作量,并降低標本采集錯誤率,如采集時間長、采集方法不準確、標本未按正確的方法處理保存等所致的標本暴露或不合格現象[1]。隨著新型冠狀病毒咽拭子標本采集經驗的逐漸增加,我們梳理出了在封控區大型核酸篩查時咽拭子采集的一套精細化流程,規范了各項采集流程與方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6月3日至2021年6月22日在封控區進行新冠病毒咽拭子標本采集的社區居民9 821人,年齡8個月~99歲,其中男5 011人,女4 810人。
2.1、材料準備的精細化 與院內咽拭子采集相比,封控區大型核酸篩查時咽拭子采集的周圍設施、環境布局、物資來源等都不完善。需要醫院做好充分準備,醫院在接到大規模核酸篩查的任務后,需與社區負責人做好對接工作,溝通、協調好采集咽拭子的大概總人數,快速完成采樣隊員集合及物資準備,采樣隊員對其進行分小組管理,防護物資按照30人份準備[2]。(1)防護物品:防護服40套,N95防護口罩100個,醫用防護面屏40套,隔離衣20套,一次性帽子2包,一次性鞋套2包,一次性橡膠手套15盒,一次性薄膜手套2包,快速手消毒液15瓶,含有75%乙醇噴壺、含有0.2%氯消毒液噴壺、黃色垃圾袋5大卷(大號3大卷、小號2大卷)。(2)生活物品:擦汗毛巾1條,更換貼身衣物1套,飲用水2箱,手持擴音器2個,黑色油筆2支(用來寫名字)。(3)急救物品:酸痛油2支,保濟口服液1盒,棉簽2包,藿香正氣液1盒,胃復安1瓶,中紗快5包,安爾碘1瓶。
2.2、采集對象的精細化準備 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封控期間,當人們的生命面臨健康威脅時,由于不同個體人格特點、社會文化和受疫情影響程度的不同,會表現出恐懼與緊張的心里狀態。尤其在采集咽拭子前,看到穿著白色防護服的醫護人員與以往不同時更會加重其緊張心理,在軀體上則表現為自主神經系統功能亢進的癥狀,如心跳加快、出汗等[3]。為了使大規模咽拭子采集工作快速準確順利進行,采集咽拭子前應對患者進行心理鼓勵,并做好操作前健康宣教,社區工作人員需協助先將采樣對象信息粘貼好,將采樣管發給社區居民,按順序間隔1米排隊采集咽拭子。具體方法見表1。

表1 大規模咽拭子采集時采集對象的精細化準備內容
2.3、大型核酸篩查時操作者個人防護的精細化 在采集咽拭子標本的過程中,操作者將取樣拭子頭伸入患者深喉部,會引發患者的咳嗽和惡心反射,因此而產生的飛沫、氣溶膠都直接給操作者造成了巨大的感染威脅。因此,操作者的個人防護極為重要,封控期間廣東省中醫院按照標準預防措施對采集咽拭子的護理人員進行了嚴格穿脫防護服、咽拭子采集、院感知識的培訓,經嚴格考核100%通過才可以參與大規模核酸篩查工作。在這9 821例咽拭子采集過程中,我們總結出了精細化的防護要點,見表2。

表2 大型核酸篩查時操作者個人防護的精細化
2.4、大型篩查時不同類型人群咽拭子采集體位的精細化管理 在大規模咽拭子采集過程中,我們發現只根據原有操作流程上的體位要求頭后仰45°不能準確快速采集到咽拭子標本,對于不同類型人群應選擇不同的采集體位。根據9 821例咽拭子標本采集經驗,我們總結出了不同類型人群選擇不同的采集體位更方便操作,見表3。

表3 采集咽拭子時不同類型人群采集體位選擇
2.5、大型核酸篩查時咽拭子采集流程的精細化 咽部是病毒聚集較多的地方,猶如一顆定時炸彈,封控期間由于大型核酸篩查采集咽拭子時間緊,任務重,范圍廣,刮取標本時患者的反應又比較大,往往導致刮取標本的位置不對,或力度和時間不夠,沒有刮取到帶病毒的標本或刮取到的帶病毒標本量少。為了保證大規模核酸采集咽拭子時快、準、穩,我們將采集咽拭子的流程精細化為“拆彈三部曲”,總結六字口訣為:一“啊”,二“擦”,三“存”。一“啊”:首先讓患者張口發出“啊”的聲音:此時被采集者易出現舌部肌肉緊張而拱起來或將舌頭伸出口腔的情況,這些都會影響到我們觀察咽喉部的采集視線,因此應指導患者舌部肌肉保持放松狀態,舌尖剛好觸碰到下排中切牙齒時發出“啊”音[7]。二“擦”:在患者充分暴露咽喉部位時,右手拇指與食指持拭子尾部,將拭子頭伸進去擦拭咽扁桃體及咽后壁,快速停留旋轉3~5圈退出,手的擦拭力度要足夠,如果患者口腔較小或者不容易將咽喉部暴露出來,則需要采集者左手用壓舌板壓住舌頭。將拭子頭伸進去以及出來時避免觸及舌、懸雍垂、口腔黏液等。此步驟要做到快、準、穩。采集時觸及懸雍垂及咽喉時患者都極易出現惡心欲嘔的癥狀,操作者在采集時應特別注意[8]。三“存”:擦拭后打開采樣管,將拭子前端垂直插入采樣管內的細胞保存液中,避免觸及管壁,折斷采樣拭子管外漏部分棄去,擰緊管蓋,確保采樣管上信息準確,最后放入密封袋中完成取樣[9]。
封控區域大型核酸咽拭子采集標本應遵循“準確采樣,無菌操作,低溫保存”的原則,采集完后的標本及時放入4℃冰箱豎立存放,在沒有冰箱的條件下用足夠的冰塊保存,不可將標本平放,標本采集后2 h內送檢,由專門送檢標本車輛及送檢人員密封放置于專用傳染性病毒轉運箱進行轉運[10]。對持黃碼人員的標本單獨做好標記,留取后盡快送檢。
隨著全民新型冠狀病毒核酸篩查的需要,采集風險相對更高,護士在采集前期集中做好充分的采集前用物及患者準備,熟練掌握不同人群的采集方法與咽拭子采集拆彈三部曲,可大大縮短醫護人員的工作量,縮短標本采集時長,減少醫患近距離接觸時間,利于減少醫護人員感染概率。廣東省中醫院在封控區域大型核酸篩查時的物資準備、個人防護、規范標本采集方法與流程方面探索出一套科學規范的精細化流程,為確保以后的醫護人員能夠更加快速準確安全的采集咽拭子提供了有力依據,未來我們將向無接觸采集負壓房間與應用機器人采集咽拭子方面做出創新與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