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菊霞,閔惠芬
(江陰市華姿中等專業學校,214400,江蘇江陰)
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是中等職業教育機電技術應用專業、機械加工技術專業必修的專業技能平臺課程,是一門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核心課程。該課程對應的崗位能力主要體現為“識元件、懂原理、會拆裝、能調試”,要求學生通過該課程學習,能全面掌握電、液、氣聯合調試、檢測的基礎知識與技能,能對典型的機電設備實施安裝與調試。
“液壓與氣壓傳動”是2020 年江蘇省學業水平考試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一個重要的考核知識點,其內容涵蓋液壓和氣壓傳動兩部分的知識點,內容覆蓋面較廣。在實際教學中,該課程安排的教學時數在48 課時左右。由于教學學時不足,課堂教學以理論教學為主,內容則以液壓部分的知識點為主。課堂上教師借助各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來進行輔助教學,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點,但由于中職學生入學成績較差,學生對傳統的課堂教學興趣不高,教學效果不佳,尤其是在元件原理和回路分析應用教學中存在較大的問題。
2020 年疫情期間,學校借助超星學習通開展線上教學活動,在泛雅平臺上創建了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將全校機電技術應用專業的學生分別建班開展教學,為后續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液壓與氣壓傳動課程知識點較多,項目不同,開展的教學模式也不一樣。現以方向控制閥為例闡述運用超星學習通進行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具體做法。
課前:教師在平臺討論區發布千斤頂工作原理圖,要求學生思考其中單向閥的作用;同時上傳課件、單向閥的動畫及單向閥裝拆的微課、發布學案和預習測試題,并通過平臺的通知功能發布課前具體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接到信息后,利用晚自習或活動課的時間,登錄學習通,對照老師給的學案,通過觀看單向閥動畫、單向閥裝拆的視頻了解單向閥的結構、工作原理及作用,并認識單向閥的實物,掌握方向控制閥的基礎知識;同時,記錄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及時反饋給老師,完成課前測試題。教師通過查閱學生在平臺上學習和測驗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對照課堂教學目標要求,進一步明確課堂教學中需要重點解決的問題,對課堂教學環節進行設計修改。在課前,教師還可以通過平臺反饋的數據,及時對預習作業未完成的學生發出學習提醒,有效避免課前不預習的現象。
課中:教師先解決學生課前學習中存在的不理解和易混淆的知識點和概念,然后在明確原理、結構、作用的基礎上,圍繞單向閥的符號、單向閥的應用等教學重點開展課堂教學活動,同時通過采用合適的方法來突破難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根據知識點的不同,教師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例如,教師將預測中易錯知識點整理成搶答題,學生通過手機端進行搶答,教師根據搶答情況給予積分獎勵,并將積分獎勵納入考核成績,充分提高學生課堂的參與度,活躍課堂氣氛。此外,為更好地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設置相應的鞏固練習,學生通過手機端作答,有效避免部分學生不參與課堂練習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課堂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以便在布置課后學習任務的時候更具有針對性。圖1 所示為方向控制閥課堂練習的反饋,從中可以看出,通過平臺的統計功能,教師可以很方便地了解到學生是否全員參與到課堂練習中,同時對學生答題情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數據統計除了可以看出學生答題的整體情況外,還可以詳細了解每個答案對應的學生的身份,方便教師課后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輔導,從而更好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

圖1 學生課堂練習情況統計
課后:學生通過教學平臺完成教師發布的課后作業,鞏固課堂所學內容。對于課堂和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學生可以通過反復學習教師提供的各種教學資源來解決,也可以借助學習通中的班級群及時向老師和同學求助。教師通過及時查看學生的作業了解學生對課堂內容的掌握情況。教師對于一些共性的問題,及時在作業批改中進行回復;對于一些個性問題,則可以將學生作業發布到平臺的討論區,讓大家一起發表見解,既解決了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又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此外,教師可以利用平臺的討論功能,發布一些拓展提高題,要求學生利用所學元件通過仿真軟件進行一些簡單回路的設計,討論設計方案的優缺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由于課前學生進行了充分的預習,課堂教學主要以解決問題為主,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的容量,讓課堂教學更具針對性,為更好地完成教學內容創造了條件。從學生對課堂的評價反饋來看,混合式教學模式比傳統教學模式更易被學生接受,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的層次差異,讓學有余力的同學能通過拓展進一步掌握更深層次的知識,而接受能力相對薄弱的同學則可以通過反復觀看、反復學習來彌補課堂學習中的不足。同時,混合式教學模式讓學生的學習變得靈活、主動,讓碎片化的時間得到了有效的利用,學生能積極參與各種教學活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線上線下的互動交流,還增進了師生之間的感情,有助于各種課堂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混合式教學模式主要以學生為主體開展教學活動,課堂教學圍繞學生的問題展開。由于中職學生學習的惰性和不確定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還有以下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
(1)如何有效地實現課堂學生手機的控制?在課堂教學中,不乏學生在教學活動中利用手機來完成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影響課堂學習的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隨時關注學生,在上課之前對課堂手機使用等提出明確要求,盡量讓自己的課堂能吸引學生,杜絕學生玩手機的現象。
(2)關于教學資源的制作。傳統的PPT 在混合式教學中明顯不能吸引學生的興趣,教師必須充分利用各種新技術來制作能被學生接受和易理解的各種資源,這就要求教師不斷去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同樣,在“互聯網+”背景下,教師和學生有更多的途徑獲取知識和提高技能,這就要求教師找到更好、更合適的資源提供給學生學習和參考。
(3)混合式教學對教師的課前準備和課堂教學的要求提高,教師工作量增加。傳統教學下教師只需要結合知識點準備相應的教案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中,教師不僅課前準備工作量大,而且需要及時根據課前了解到的學生的學習情況對課堂教學內容的側重進行調整,預估課堂教學活動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并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
(4)如何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合理評價。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各種教學活動較多,為了能讓學生積極參與各種活動,教師必須制定合理的考核評價方式和考核內容,建立以能力培養為導向的多元化、過程化考核評價機制。合理分配線上線下各種活動的成績權重,從而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同時,教師應關注學生線上學習情況,對于不能及時完成學習任務的同學,及時進行個別通知,提醒在有效時間內完成學習,以免影響考核。
從目前課堂實踐來看,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互聯網+教育”下的一種必然的教學模式,能更好地體現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混合式教學模式中呈現的問題也將在越來越多的課堂實踐探索中逐一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