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黃 慧 通訊員 姜建瓊
“我參與的白馬區塊一體化攻關設計在評選中獲獎,激勵我和項目成員持續攻克難題。”2021年12月17日,江漢油田工程院四大項目組成員劉煒對記者說。日前,工程院三季度優秀方案設計評選結果出爐,24個優秀設計方案獲獎。
長期以來,江漢油田工程院主要開展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服務,同時通過研發產品獲利,形成多元化發展格局。2021年,在油田改革調整大背景下,重整機構再造流程,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優化人才激勵制度,從聚焦產研結合的工程院變身為專注科學研究的科研院,增強了油田發展智慧力。2021年,油田共承擔股份公司和分公司級科研項目26項,開展院級科研項目19項,獲專利授權11件。
“2021年工程院成立四大項目運行組,可跨部門調動科研人員,有利于科研工作。”去年12月17日,工程院科技部主任付永明說。

工程院技術人員在焦頁68平臺現場檢驗產品質量。張燕平 攝
2021年以來,工程院剝離產品加工等業務,致力科研,調整思路再造流程,為做優油氣勘探開發技術服務提供制度保障。圍繞基礎研究和技術攻關目標,他們成立新區、頁巖氣、技術攻關、老區原油開發等4個專項項目組和坪北工程所,挑選業務骨干做專項攻關和施工技術服務等工作,支撐一線生產。將機械化工產品生產等業務移交給相關生產單位,把生產成本節約下來支持科研工作。
技術攻關項目組組長張峰說:“過去科研人員分屬不同科研所,受制于行政管理劃分,無法有效調動開展科研工作。”2021年成立四大項目組后,按照重點工作領域劃分組別,領導帶隊協調,張峰可在全院范圍調動科研人員,同時設置工作站,配備硬件設施,有助于科研工作開展。張峰所在的技術攻關項目組通過自主攻關,采用全三維地質網格和屬性模型進行壓裂模擬,實現了焦石壩壓裂技術的全面升級,為工藝參數調整提供重要參考,打通地質工程一體化壓裂設計通道。
2021年11月20日,工程院在涪陵頁巖氣田白馬區塊焦頁159-1HF井采用“密切割+大排量變黏促縫+多級暫堵轉向+分類差異化設計”為主體的壓裂工藝模式后,該井測試產量達10.54萬立方米/日。2021年以來,工程院調整思路,加大科研研發力度,效果顯著。
他們設立專項資金,投入近500萬元,在滲流機理和巖石力學安全方面強化研究,研究成果在復興3口井應用,相比效果較好的涪頁10HF井,鉆井周期降低31%,機械鉆速提高52%。他們把產品生產節省下來的成本投入院級科研項目,增加院級科研項目19個。與中科院武漢巖土所等知名科研機構合作,提升理論認識和基礎實驗水平。選聘31名油田級、基層級專家,建強專業人才隊伍。加強人才培養力度,優選科研技術專家指導年青技術人員開展科研項目研究。劉煒、黎琴師徒參與的發明專利已獲得授權3個,王西寧在第二屆江漢油田青年科技精英賽中獲優勝獎。
工程院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在侏羅系、二疊系的多個勘探新區獲得產量突破,通過方案優化設計指導壓裂后,涪頁4-2HF井采用8毫米油嘴、22毫米孔板放噴測試,井口壓力10.07兆帕,產氣量4.07萬立方米/日,產油量21立方米/日,為江漢油田非常規油氣勘探開發作出重要貢獻。
“新區勘探項目組涉及的研究領域符合我興趣,平臺培養我,也給了我豐厚的待遇,我愿留在工程院繼續努力工作。”12月17日,儲改所副主任高婷告訴記者。
高婷是儲改所技術骨干,2021年工程院設立優秀技術方案獎勵機制后,她在探井研究方面取得突破,獲得項目獎金。面對集團公司兄弟單位發來的調動邀請,她毅然選擇留在工程院。
過去,工程院員工工作干好干壞,薪酬待遇差別不大,科研人員動力相對不足,科研成果含金量不高,競爭力不強。2021年以來,該院調整工作思路,聚焦科研,調整激勵方式,給科研人才工作添了動力。工程院設立獎勵基金,由專業評審委員會評選獎勵優秀技術方案。測控所開展課題組績效工資分配試點,成立傳輸技術等3個課題組,優選技術骨干開展技術研究,課題長和課題組成員績效收入均有所提高。坪北工程所對劃轉來的原生產一線員工維持前線待遇不變,員工歸屬感有效提升。
“通過設置獎勵基金等方式,激發了科研人員創新動力,為勘探開發技術創新提供人才支撐力。”該院院長張煒告訴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