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彭大為 肖本利
目前,勝利石油工程公司固井產業鏈再添“新丁”—12臺自主研發的便攜式流量采集儀投入生產,攻克長期制約現場生產的難題,直接創效200余萬元。
為了慶祝這一歷史時刻,作為項目的主要研發人,鄭延華操控著固新工作室的智能機器人“小新”,為大家演唱了一曲《夢想起航》。
鄭延華是“油二代”,勝利油田鉆井技校畢業,如今已成長為主任技師、勝利工程固井技術服務中心固新工作室核心成員。
初中畢業后,鄭延華離家打工,造過防盜窗、洗過油煙機、學過修摩托,后來一咬牙借了600元錢,考取了維修家電資質,打算開個小店面,將就著討生活。當時正趕上勝利油田鉆井技校招生,鄭延華突擊學習了一個月,順利進了校門。
上學后,鄭延華顯出“學霸本色”,不去踢足球、不想著談戀愛,天天不是窩在教室翻書,就是擺弄柴油機模型,要么就追著各科老師問長問短。
1998年,鄭延華以優異成績從鉆井技校畢業,分配到勝利海洋鉆井公司,成為一名隨鉆工。時值單位外出輪訓,他爭取到一個學習名額,到地方企業學習機械設備維修和操作。在工程師講解設備機構設置時,他頭一次聽到“編程”一詞,課余飯后就追著工程師討教,終于明白了這門技術的大概。
現在回想起來,鄭延華還是雙眼放光:“通過編程語言,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實現設備的自動化,簡直太神奇了!”

鄭延華試運行自動恒溫排水系統。彭大為 供圖
廢寢忘食幾個月,鄭延華覺得自己可以實踐一下了。他花幾元錢買了個塑料小車玩具,裝上了自己設計程序的芯片和傳感器,能夠實現自動駕駛、主動避障、自動尋跡。這也成為鄭延華兒子那年的生日禮物。
“當時我就想,能不能把編程用在固井施工中呢?如果一些體力活兒,能用自動化、智能化來實現,兄弟們就不用風吹日曬了!”鄭延華激動地將這個想法告訴了師傅,師傅回了他四個字:“說干就干!”
以前,固井流量儀是那種三四十斤重的“大家伙”,員工得扛著抱著上井,還只能手動記錄數據,十分不方便。而且這種儀器價格昂貴,系統更新和維修只能花錢找廠家。
師徒倆決定從固井流量儀著手,制定組裝方案,風風火火從廢品收購站買回舊電視和損壞的移動硬盤、路由器外殼,自費郵購電子芯片和燒錄設備……幾周后,初代固井流量儀原型機誕生。雖然它的外觀就是個移動硬盤,但是體積和重量比在用儀器小了很多,而且功能一樣,但成本卻降低了很多,在用儀器幾萬元一臺,這個成本才四五百元。
原型機被送到時任勝利海洋鉆井公司技術公司經理劉東清的辦公桌上。這位集團公司學術技術帶頭人、中科院工學博士豎起了大拇指:“增強功能,提高精度,照這個思路繼續努力!”
幾個月后,第二代流量儀研制成功,在初代儀器的基礎上,數據更加精確,而且能夠實現向電腦主動傳輸數據。鄭延華將這臺流量儀的核心技術成功申報3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但由于品牌、資質等原因,這臺儀器沒有向生產一線進行推廣。
夢想總是不會辜負有心人。
2017年8月,勝利石油工程公司將固井業務專業化重組,四家固井分公司整合成立固井技術服務中心。中心領導和鄭延華進行了一次深入談話后,決定成立固新工作室,專門投入人力物力,搭建這個員工創新的舞臺,工會也專門劃撥資金用于工作室的建設。
眼看著工作室購入了3D打印機、數控雕刻機、示波器等高端設備,鄭延華樂得合不攏嘴,暗下決心一定要不負所托,開始一邊自學提升,一邊深入基層一線,調研生產所需、員工所求。
“那個時候,我就有了新夢想——在創新驅動下,使勝利固井成為自動化、智能化,具有強大核心競爭力的一流固井承包商。”看著辦公樓墻上張貼的“聚合圖強、創新超越”企業文化,鄭延華心潮澎湃。
勝利固井的在用流量儀,產品也一直沒有更新換代,儀器已經大面積老化,廠家又聲稱不再提供維修服務。員工叫苦,技術人員撓頭。
帶著干部員工的所需所盼,鄭延華找到固井技術服務中心經理劉會斌,主動立下了“軍令狀”:3個月內,自主設計出市場領先水平的新一代流量儀,實現在用設備的更新。
自此,鄭延華索性住進了工作室,白天制圖、寫程序,傍晚組裝、做實驗,深夜挑燈學習“充電”。公司固井工程高級專家李延偉、當時的固井技術服務中心首席專家劉東清多次來到固新工作室,提供技術建議和方案指導。
2019年10月,鄭延華瘦了七八斤,幾套大學編程教程也被翻爛,終于做出了新一代固井流量采集儀試驗機。經過一年多的現場測試和不斷優化改進,2020年12月,便攜式固井流量采集儀正式應用于生產,數據采集成功率100%,各項指標達到批量生產要求。
勝利固井批量生產的12臺便攜式固井流量采集儀應用于各基層單位,節約創效資金超過200萬元。鄭延華隨即開展更為先進的電磁流量采集儀的研究工作。
與此同時,在鄭延華的帶領下,固新工作室同步開展儲氣罐自動恒溫排水系統、便攜式遠程視頻監控系統、可調式固井膠塞機械式填充裝置等新項目的研發,其中應用最新高頻脈寬加熱溫度控制技術的自動恒溫排水系統,批量生產10套后投入生產,進一步提升了混拌質量、延長了罐體壽命,創效能力顯著。
鄭延華的眼光不局限于固井行業。今年,鄭延華開展了井架傾斜自動預警系統、泥漿無線充數顯示儀、地層破裂壓力采集儀等石油工程創新成果研究,正在申請國家實用新型專利。
固新工作室成立3年來,共開展科研成果立項8項,完成QC成果8項、技術改進6項,申報國家實用新型專利6項。這些自主創新成果的應用,大大延伸了勝利固井產業鏈,提升了高質量發展能力。
鄭延華名聲在外,近幾年,一些民營企業開出高薪邀他加入,都被他拒絕了。
因為,鄭延華的夢想在勝利石油工程公司已經啟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