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乎其內(nèi)
戲劇閱讀是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chuàng)意的解讀的過程,我們要抓住戲劇文學的特點,找到有效閱讀的方式,才能感受到戲劇文學的魅力。
一、把握矛盾沖突
無沖突,不成戲劇。戲劇矛盾涉及角色間、人物自身及人與環(huán)境之間的矛盾沖突。把握矛盾沖突可以從了解戲劇背景、分清主次矛盾兩方面入手。
1.了解戲劇背景,把握文章主旨。我們只有了解了戲劇的創(chuàng)作背景,才能深刻領(lǐng)會“竇娥有苦無處訴,有冤無處申”的悲憤,感受她臨刑前發(fā)出三樁感天動地誓愿的藝術(shù)魅力;才能理解繁漪非理性的追求,周沖幻想的破滅,周樸園與魯大海之間的情感糾葛等,進而理解其悲劇意蘊。
2.分清主次沖突,認識作品價值。任何一種劇本的矛盾沖突都不可能是最簡單的,有時甚至很復雜。如《哈姆萊特》中有關(guān)于母子之間、朋友之間、男女之間的矛盾等,但最主要的是關(guān)于哈姆萊特與新王克勞狄斯之間正義與非正義的矛盾。
二、品味戲劇語言
戲曲語言既是劇作的基本構(gòu)成,也是刻畫人物藝術(shù)形象的主要手法。戲劇語言分為舞臺說明和角色語言。
1.舞臺說明是幫助導演與演員掌握劇情,為演出提示注意點的相關(guān)說明。如《雷雨》的第二幕開篇,“午飯過后,氣候更陰沉,更加郁熱……”這段舞臺描述清楚交待了整個故事產(chǎn)生的時間與舞臺氣氛,奠定了悲劇氣氛,為后面的矛盾爆發(fā)作好了鋪墊。
2.戲劇的人物語言分為對白、獨白、旁白等。閱讀時,要分析個性化的人物語言、豐富的潛臺詞以及動作性語言。
個性化語言展示人物性格。例如在《竇娥冤》中,竇娥對張驢兒“我一馬難將兩鞍鞴”的嚴詞拒絕;對黑暗現(xiàn)實“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的指斥;而臨刑前要求走后街,“怕則怕前街里被我婆婆見”,這些語言切合人物的地位與身份,極具個性化,表現(xiàn)出人物敢于反抗而又不失善良的性格特點。
潛臺詞揭示微妙感情。如《雷雨》的第一幕:魯貴向四鳳要錢,但四鳳拒絕了,魯貴笑里藏刀地說,“我可是把你的一切要緊的小事都放在心上”,他的話外之意就是拿四鳳和周萍之間的戀情一事要挾四鳳,刻畫出魯貴卑劣的嘴臉。
動作性語言表現(xiàn)思想波瀾。動作性語言有時是為了體現(xiàn)人物的動作沖突,如周萍打魯大海;是為了體現(xiàn)人物的心理活動,如魯侍萍在看見了周萍打魯大海之后悲痛的心情,等等。將人物細膩的思想與感情波瀾通過動作化的語言表達出來。
三、鑒賞人物形象
戲劇沖突都集中在人物身上。因此,解讀人物形象要從人物之間的沖突和內(nèi)心沖突入手。
1.分析人物沖突,把握人物的主要性格特點。戲劇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往往與其他人物存在各種不同的沖突,性格也是立體而多面的。欣賞時,要通過對人與人之間矛盾沖突的分析,把握人物主要的性格特點。如《雷雨》中,通過周樸園與魯侍萍、魯大海、繁漪、魯貴、周萍等人的矛盾,塑造出了周樸園豐滿的人物形象,他是道貌岸然的專制家長;是始亂終棄后卻又在“深情懷念”的精神乞丐;是血腥鎮(zhèn)壓工人、有著昧心發(fā)家史的殘忍資本家;是心狠手辣、口是心非的偽君子。在這些性格特點中,最主要的是偽善和冷酷的性格特點。
2.揣摩內(nèi)心沖突,把握人物形象。我們還需要透過角色自身的內(nèi)在矛盾去賞析人物。如哈姆萊特既優(yōu)柔寡斷又狂熱追求個人理想,而這種復雜性也只能透過揣摩他內(nèi)心深處的各種矛盾沖突才能掌握。又如《雷雨》中魯侍萍對周樸園愛恨交加,對周萍想認不能認的無奈等矛盾沖突,展示出一個頑強女性的悲劇命運。
出乎其外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后面的問題。
鄭詹尹 把酒喝一點怎么樣呢?
屈 原 我回頭一定領(lǐng)情的啦,太卜。
鄭詹尹 你該不會疑心這酒里有毒的吧?
屈 原 果真有毒,倒是我現(xiàn)在所歡迎的。唉,我們的祖國被人出賣了,我真不忍心活著看見它會遭遇到的悲慘的前途啊。
鄭詹尹 真的啦,像這樣難過的日子,連我們上了年紀的人,都不想再混了。
屈 原 大家都不想活的時候,生命的力量是會爆發(fā)的。
鄭詹尹 好的,你慢慢喝也好,我還想去躺一會兒。
屈 原 請你方便,怕還有一會兒天才能亮呢。
鄭詹尹復提著燈籠由原道下場。
大風漸息,雷電亦止,月光復出,斜照殿上。
屈 原 啊,宇宙你也恬淡起來了。真也奇怪,我現(xiàn)在的心境又起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變換。我想,畢竟還是人是最可親愛的啊。不怕就是你所不高興的人,在你極端孤寂的時候和他說了幾句話,似乎也是鎮(zhèn)定精神的良藥啦。(復在殿中徘徊)啊,河伯!(徊徘有間之后,在河伯前佇立)請讓我還是把你當成朋友,讓我再和你談?wù)勑陌伞D阒烂矗楷F(xiàn)在我所最擔心的是我的嬋娟呀!(稍停,將神案上的酒爵拿起將飲,復擱置)唉,這酒的氣味,我終究是不高興。河伯,你是不是喜歡喝酒的呢?你現(xiàn)在的情形又是怎樣?(復在神殿中徘徊)
此時衛(wèi)士甲與嬋娟由右首出場。屈原瞥見人影,頓吃一驚。
屈 原 是誰?
嬋 娟 啊,先生在這兒啦,我是嬋娟啊!(用盡全力,踉蹌奔上神殿,跪于屈原前,擁抱其膝,仰頭望之,似笑,又似干哭)
屈 原 (呈極凄絕之態(tài))啊,嬋娟,你怎么來的?你臉上怎么有傷呀?你怎么這樣的裝束?
嬋 娟 (斷斷續(xù)續(xù)地)先生,我高興得很。你請……不要問我。我……我是什么話都不想說。我只想……就這樣……就這樣抱著先生的腳,就這樣……死了去吧。
屈原不禁潸然,兩手撫摩著嬋娟的頭,昂頭望著天,如此有間。
嬋娟始終仰望屈原,喘息甚烈。
屈 原 (俯首安慰)嬋娟,我沒有想到還能夠看見你,你一定是逃出來的,你是超過了死線了。你知道宋玉是怎樣嗎?
嬋 娟 (仍喘息)他……他跟著公子子蘭……搬進宮里去了。
屈 原 那也由他去吧。誰能夠不怕艱險,誰才可以登上高山。正義的路是崎嶇的路,它只歡迎勇敢的人。……那位釣魚的人呢?
嬋 娟 聽說丟進監(jiān)里去了。
屈 原 (沉默一會兒之后)嬋娟,你口渴吧?
嬋娟點頭。
屈 原 (兩手移去,將案上酒爵取來)這兒有杯甜酒,你喝了它吧。
屈原以兩手置爵于神案上之后,仍撫摩其頭。然而,嬋娟臉色漸變,全身痙攣。
屈 原 (屈膝俯身,以兩手套其頸,擁之于懷)啊,嬋娟,你怎樣?你怎樣?
嬋 娟 (凝目搖頭)先生……那酒……有毒……可我……我真高興!(振作起來)我能夠代替先生,保全了你的生命,我是多么的幸運呵!先生,我是一個普通人家的女兒,我受了你的感化,知道了做人的責任。我始終誠心誠意地服侍著你,因為你就是我們楚國的柱石。……我愛楚國,我就不能不愛先生。……先生,我經(jīng)常想照著你的指示,把我的生命獻給祖國。可我沒有想到,我今天是果然做到了。(漸漸衰弱)我把我這微弱的生命,代替了你這樣寶貴的存在。先生,我……我真高興!真高興……
屈 原 (緊緊擁抱著嬋娟)嬋娟!你要活下去啊!活下去啊!嬋娟!嬋娟!……
嬋 娟 (更衰弱)啊……我……真高興!
喘息與痙攣愈烈。終竟作最大痙攣一次,死于屈原懷中。殿上燈火全體熄滅,只余月光。
屈原無言,擁著嬋娟尸體,昂首望天,眼中復燃起怒火。
(節(jié)選自《屈原》)
1.下列對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果真有毒,倒是我現(xiàn)在所歡迎的”,表現(xiàn)出屈原對國家命運的憂慮,更表現(xiàn)出了他眼睜睜地看著國家走向滅亡的無奈和痛心。
B.“大家都不想活的時候,生命的力量是會爆發(fā)的”一句,與魯迅先生的“不在沉默中爆發(fā),就在沉默中滅亡”有異曲同工之妙。
C.“畢竟還是人是最可親愛的啊”表明屈原在與鄭詹尹交談之后對他的印象發(fā)生了轉(zhuǎn)變,同時也反映出其一直不被人理解的痛苦。
D.“誰能夠不怕艱險,誰才可以登上高山”既是對宋玉的批判,也是對嬋娟的教導和贊揚,這句話體現(xiàn)了屈原對崇高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
2.選文中兩處畫線的舞臺說明都寫到了“月光”,分別有什么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劇中塑造了嬋娟怎樣的形象?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答:?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