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偉東

宗良綱先生是南京農業大學資源環境學院的教授,在教學科研之余,常以紫砂篆刻藝術為消遣,而且刻出了名堂,在江蘇書畫篆刻界,大家都稱他為“紫砂篆刻教授”。
宜興古稱“陽羨”,是著名的陶都,自古以來就是魚米之鄉,人文薈萃,山清水秀,人杰地靈。一提到宜興,人們就會想到中國現代繪畫大師徐悲鴻、錢松喦,制壺大師顧景舟和著名教育家周培源、蔣南翔等。現任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的宗良綱先生就是宜興徐舍人,他為人樸實忠厚,與家鄉的紫砂陶土結下不解之緣。有“五色土”之稱的紫砂陶土是宜興獨有的礦土資源,宜興紫砂陶藝也因此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宗良綱先生自幼便頗受濡染,常用泥土捏玩具以自娛,為日后潛心創作紫砂印章奠定了基礎。
上大學時,他對書法篆刻十分著迷,利用業余時間堅持練習,并臨摹了大量的漢印,刻了幾百方壽山、青田石印。十年磨一劍,他在篆刻藝術領域已取得可喜的成績,多次在報紙雜志上發表作品,并與南京很多著名書畫家合作,創作了大量以書畫裝飾的紫砂壺作品。
1992年,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嘗試在紫砂材料上刻印,并自制紫砂印章。剛開始他把紫砂泥制成普通的平頭方章,隨后為便于攜帶、豐富形制,他在印紐上大做文章,仿歷代印紐藝術制成圓孔小紐、橋形半圓紐、斗形方孔紐、多孔玲瓏紐……繼而又制出龜形、虬形等各種動物紐,這些動物有的仰首、有的探頭、有的安詳、有的舒張。兔的奔跑、熊的笨拙、羊的平臥、犬的盤曲……鳥獸蟲魚、花草樹木、人物舟車、山川亭閣都被他鑄進印坯。而后他又在色彩上做起文章:或以單種顏色的泥制作印坯,表達純正之美;或用兩三種色彩的泥搭配,表達映襯之美;或用兩三種色彩的泥相絞,其紋如行云流水,如葉脈樹皴,如斑斕雨花;或在泥料中再摻入較粗的生泥粒,呈現出微凸的肌理。他用勾、填、雕、刻、摻、絞等多種手法制作的紫砂印紐,生動傳神,情趣盎然,使用泥料時隨心所欲,得心應手。


從宗良綱紫砂印章的內容看,姓名章、齋館章、生肖章、吉語章、圖案章一應俱全。其篆文特點頗為多樣,有的平正端莊、渾厚堅實、神醇氣足,如“吉祥”“一曲陽關”“煮一壺禪意”等,一派秦漢遺風;有的秀美清新,如“蘇州評彈”“江南秀色”,如“綠腴吟館”“不了了之”;有的蒼秀古樸,對晤有太古之思,如“毛公鼎”“壽”“武陵源”;還有“人耘詩詞書畫”的圓潤豐滿,“墨磨人”的繁密而靈動,“長樂”的瀟灑挺拔。此外,十二生肖章、西方星座章、古車馬章等,其中“兔”“豬”“蛇”線、面、形組合得體,而“古車馬”“雙人舞”等印情趣更是濃郁。其藝術表現形式可謂豐富多彩,美不勝收。
南京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城市,涌現了很多出類拔萃的當代藝術家。宗良綱讀書、工作、生活皆在南京,與他交往的藝術家,有陳大羽、王一羽、秦士蔚、石學鴻等老一輩書法篆刻名家,他們對宗良綱的紫砂印章藝術都給予很高的評價并對他寄予厚望。陳大羽先生不僅為宗良綱印草題簽,還揮毫贈言:“讀不在三更五鼓,功只怕一曝十寒。”中國文聯執行副主席尹瘦石為宗良綱的紫砂印章題“紫玉金砂”四字。著名書法篆刻家仲貞子為鼓勵這位一向勤勉的弟子對紫砂印章的鉆研,題寫了“紫砂天地,秦漢遺風”。83歲高齡的林散之入室弟子、著名詩人、書畫家單人耘先生為他題詩兩首,一云:“誰向荊溪剜紫砂,鏗如銅板與鐵琶。鑄熔漢印封泥意,勝卻持壺細品茶。”又云:“非秦非漢融秦漢,非石非銅勝石銅。紫砂制印自君始,富庶宜興又一宗。”單人耘先生在詩中盛贊其在紫砂印章藝術領域取得的成就。
的確,專以紫砂制印,又要花樣翻新,窮形制之變,篆刻藝術水準達此高度,集三者于一身的,現今唯有宗良綱先生一人。著名書畫家、陶瓷藝術教育家張志安先生曾有“紫砂印章自君始”之嘆,在書畫篆刻界得到廣泛的認同。我們期待著宗良綱先生能創作更多富有深刻內涵、形式多樣的好作品,將紫砂制印工藝與紫砂篆刻藝術融為一體,形成鮮明的藝術個性。我們將欣喜地看到,在紫砂藝術之苑,這一朵新葩會開放得更加妍麗。
宗良綱,字紫珂,別署宗石。1960年生于江蘇宜興,自幼喜愛書法篆刻。宗秦摹漢,頗有造詣,篆刻作品入選多種展覽并獲獎。近年來參加歷屆中國宜興陶瓷藝術節和全國書畫名家紫砂藝術金秋筆會,刻了許多紫砂壺,并潛心研究創制紫砂印章,將傳統篆刻藝術與紫砂工藝相結合,成為紫砂藝術大地中的一朵新葩,被譽為“中國紫砂印章第一人”。
開創了篆刻用料的新領域,獲得海內外書畫家、收藏家的好評……臺灣《印林》和《紫玉金砂》雜志、《中國書畫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報》《揚子晚報》和《人民日報》海外版等均有報道。藝術介紹被收錄于《中國當代篆刻家大辭典》《當代中國精神》等叢書。目前為南京農業大學《陶藝欣賞》課程主講教授。
1998年獲得南京農業大學“正大獎教金獎”;
1998年獲得南京農業大學黃瑞采獎教金;
2000年獲得南京農業大學“紅太陽獎教金獎”;
2001年南京農業大學首屆“教學質量標兵”;
2002年南京農業大學獎教金獎;
2003-2005年度南京農業大學“優秀共產黨員”;
2006年南京農業大學師德先進個人;
1999年創立“秦淮環保行”活動,2010年榮獲全國“水環保公益人物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