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釗冰 楊晨欣
摘要:基于“6S”管理理念,探討農作物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6S”管理模式的建設過程。結合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的特點,依照整理、整頓、清掃、清潔、素養、安全六要素對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管理進行了應用。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以“6S”管理模式取得了改善實驗室管理現況、提升實驗操作效率、降低實驗安全風險及營造良好實驗環境等成效。
關鍵詞: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6S”管理;管理成效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作物種子產業是國家戰略性、基礎性核心產業,是中國農業的芯片。種子質量的優劣,直接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種子質量檢測是農業生產上監測和控制種子質量的重要手段,通過種子質量檢測,能判斷種子批的優劣,評定種子批種用價值;通過種子質量檢測,能及時了解農作物種子的質量狀況,選用高質量的種子播種,防止假、劣種子流入市場;能控制有害雜草的蔓延和危害,降低農業生產存在的風險,確保農業生產用種質量安全。
農作物種子質量檢測課是種植類專業的必修課之一,是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的專業核心課,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種子生產與經營專業群于2019年被列為中國特色高水平專業群建設計劃。種子質量檢測課程旨在讓學生掌握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實訓技術,課程實踐實訓性強,要求學生熟練掌握種子質量檢測基本操作技能,以達到與企業典型崗位零距離對接。把“6S”管理模式靈活融入農作物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管理,對實驗室實施高效、規范化管理,不僅可以維護良好的實驗實訓教學秩序、提高實驗操作效率、降低實驗安全風險,也能夠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素養和工作習慣,縮短學生到企業崗位由“學生”“學徒”到“員工”角色的轉換,為學生成為優秀的農業從業者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6S”管理模式內涵
“5S”管理首先于20世紀50年代在日本的企業應用,由于整理(Seiri)、整頓(Seiton)、清掃(Seiso)、清潔(Seik-etsu)、素養(Shitsuke)的日語羅馬拼音均以“S”開頭,故簡稱“5S”。中國海爾公司首次將“5S”管理引入中國,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增加了“安全”管理,安全的英文為“Safety”,從而形成“6S”現場管理模式。“6S”管理模式不僅被應用于企業,在醫院、學校、科研機構、服務業等管理中也被廣泛應用。
二、種子質量檢驗室運行特點和存在問題
高職院校實驗室是培養學生實驗實訓技能及綜合素養的重要場所,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環節。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是培養學生種子質量檢測操作技能,使學生具有種子質量檢測的實驗實訓技能及綜合素養,實現學生的實驗實訓技能與企業崗位需求零距離對接。目前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存在試劑、耗材、儀器設備種類繁多,部分試劑毒負作用較大,實驗實訓開出率較低,實驗實訓中教師、學生流動性大,實驗周期長等特點,這些特點表明了實施實驗室“6S”現場管理模式的必要性。
種子質量檢驗實驗室在運行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實驗室規章制度不夠完善;實驗試劑、耗材和儀器設備擺放不合理,不能快速存取;實驗指導教師對學生要求不夠嚴格,學生物品擺放不規范,不能按要求進行實驗操作、儀器使用和維護,容易造成試劑浪費、實驗室污染;實驗后物品不能及時歸位,值日生不能按要求清掃實驗室。這些問題都影響實驗實訓的操作效率和效果,尤其是安全隱患較大。
為保證實驗室管理工作的有序進行,在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管理中融入“6S”管理模式,以期通過對實驗室的整理、整頓、清掃和安全體系建設,為教師和學生營造良好的實驗實訓工作環境,提升實驗實訓工作效率,培養學生遵守紀律、科學嚴謹的良好職業素養,降低種子質量檢驗實驗室的安全風險。
三、“6S”管理模式在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管理中的應用
(一)整理理念
整理是執行“6S”管理的關鍵步驟。首先,合理規劃實驗室布局,各區域功能區分明確。其次,對實驗室進行全面檢查整理,做到無死角。加強對實驗室的物品包括試劑、耗材和儀器設備的統計、區分和歸類,將常用物品進行分層次整理,將不常用的物品及廢棄物品進行歸類及報廢處理。
1、實驗室布局規劃的整理。模擬企業工作場景,將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主要劃分為實驗預備間、主實驗室、儀器設備室、虛擬仿真實驗室。主實驗室是學生操作的主要區域,設置主實驗臺、教學設備區、儀器區、廢液區、安全設備區等,并按照“6S”管理要求,利用不同顏色的膠帶進行劃分,并做好標識。合理的實驗室布局規劃,有利于學生提高實驗的準確性和實驗效率。
2、試劑、耗材和設備的整理。試劑和耗材是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中數量多、種類多、消耗多的物品,尤其是快速檢測實驗,所用的試劑盒存在種類多、價格高、保質期短等特點,在管理上需要更加嚴格。按照“6S”整理的原則,定期統計預備室中所有試劑和耗材,列出詳細的清單,做到專柜專用。試劑按照生產日期順序擺放,耗材定位擺放,危化品要按照要求單獨存放、嚴格管理;及時清理和報廢標簽模糊、過期等不能繼續使用的試劑和耗材。儀器設備做到專室專用,盡量減少挪動,大型、中型儀器按照用途分別放于各區域,并用彩色膠帶固定位置,做好標注,小型儀器放在柜子中,做好標識。
(二)整頓方案
對在實驗室工作的教師、實驗室實訓的學生進行“6S”實驗室管理培訓,全員樹立“6S”管理的意識,理解“6S”管理的內容、意義和精髓,使師生意識到在實驗室和課程中融入“6S”管理的重要性,并主動將“6S”管理牢記于心。完善實驗室各種規章制度,教師以身示范,儀器設備使用和實驗操作技術規范熟練,監督學生嚴格遵守各項制度。學生嚴格遵守“6S”實驗室管理,認真按操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完成實驗,并做好實驗記錄;實驗結束后,將不可回收的試劑、實驗廢棄物進行分類處理,并將可用試劑、耗材和儀器歸位,認真完成實驗室各物品的整理工作。
(三)清掃與清潔措施
結合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特點,將清掃作為“6S”實驗室管理的第三步。定期對實驗室進行全面清掃,要求實驗指導教師、任課教師和學生全員參與。日常將實驗室分為公共區域和小組專用區域,要求各小組在實驗過程中及時清掃實驗過程中產生的廢棄物,保持小組專用區域試驗臺面和水槽的清潔。地面、儀器設備等區域為公共區域,由值日生在教師指導下對物品進行及時處理和清掃,營造整潔有序的實驗工作環境。
(四)素養提升
將“6S”管理模式融人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管理,執行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四要素,提升實驗指導教師、工作人員和學生的職業素養、團隊合作精神,是實驗室高效運行的關鍵一環。實驗室指導教師、課程專職教師和學生按照整頓方案中的規章制度積極參加“6S”實驗室管理培訓,如在課程第一課由教師為學生詳細講解“6S”管理理念,讓學生快速了解實驗室各功能分區、整理和整頓方法、清掃清潔標準、實驗室安全規范等“6S”管理要求。教師要求學生每次實驗都嚴格按照“6S”標準執行,使實驗室“6S”行為規范逐漸成為師生自覺遵守的行為準則,逐步提升師生的職業素養和團隊合作精神。
(五)安全體系建設
實驗室安全是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安全管理是“6S”管理模式中最重要的環節。探索建立完善的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安全體系,為學校教學科研提供強有力的保障。首先,制訂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將實驗室網格化管理,明確實驗室工作人員的安全職責范圍,要求對網格內的實驗室和實驗設備的安全進行日檢,并簽訂安全責任書。其次,制訂實驗室安全培訓考核制度,定期對實驗室工作人員和學生進行安全知識培訓和考核。開學第一課對學生進行實驗室安全培訓,包括實驗室安全守則、實驗安全操作規范、滅火常識、應急處理方案等內容。學生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進入實驗室。將實驗室安全規范和實驗室規章制度做成展板懸掛在實驗室的墻面上,引起師生的高度重視;將實驗設備操作及維護注意事項標識在醒目的位置;離開實驗室需檢查設備、水、電和門窗,確保實驗室安全。再次,制訂實驗室人員準入制度,對于非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的工作人員及學生進入實驗室時,執行嚴格的準入制度。有課學生按時進出,無課學生和非實驗室工作人員需要在實驗室實驗時需提前預約申請,獲批后,由相關工作人員帶領到指定實驗室,并在實驗指導教師協同下完成實驗或儀器操作。
結語
種子質量檢測實驗室管理引入“6S”現場管理模式后,嚴格執行實驗實訓管理規范并注重細節,師生養成了科學嚴謹的實驗素養和職業精神;注重實驗室安全管理,制訂了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實驗室安全考核制度和人員準入制度,全方位保障了實驗實訓安全;實驗室的整潔度、規范性、空間利用度和安全性都得到了有效提升,確保了教師教學科研工作順利進行。
基金項目:2020年度河南農業職業學院科研創新團隊項目“農作物品種選育與栽培”,項目編號:HNACKT-2020-1。
作者簡介:鄭釗冰(1989-),女,河南拓城人,助理實驗員,研究方向:農作物高產栽培與種子質量檢驗。
(責任編輯 曹雯梅)
2964500520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