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碧玉 劉玉意 盧俊英 馮浩鳴


摘要:目的 分析延遲增強磁共振成像對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評價效果。方法 以2018年8月~2021年4月期間在我院診治的30例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評價組及對照組,評價組應用延遲增強磁共振檢查,對照組應用常規增強方法檢查,對比兩組診斷符合率、檢出率等。結果 評價組符合率為93.33%,對照組符合率為73.33%,與對照組比較,評價組符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評價組對陳舊性心肌梗死檢出率為93.33%,對照組檢出率為80.00%,與對照組比較,評價組檢出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評價組敏感度為93.33%、準確率為93.33%,對照組敏感度為73.33%、準確率為73.33%,與對照組比較,評價組敏感度、準確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延遲增強磁共振成像對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評價效果更佳更高,值得推薦使用。
關鍵詞:增強磁共振;心臟疾病;診斷符合率;檢出率
【中圖分類號】R54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心臟磁共振增強掃描是經靜脈注射釓造影劑后再作一次MR掃描。有文獻顯示【1】,延遲增強磁共振成像對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評價效果顯著,為了驗證該內容,本文以2018年8月~2021年4月期間在我院診治的30例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實驗對象,展開深究。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以2018年8月~2021年4月期間在我院診治的30例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實驗對象,隨機分為評價組(n=15例)及對照組(n=15例),對照組均齡為(50.34±14.34)歲;評價組均齡為(50.78±14.24)歲。所選患者均者符合臨床對于陳舊性心肌梗死的診斷標準,患者和家屬均同意實驗,排除肺癌、肝癌等患有重大疾病患者,評價組、對照組資料差異小,可比。
1.2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磁共振增強方法檢查,評價組應用延遲增強磁共振方法檢查,采用釓造影劑,美國GE公司1.5T的磁共振,讓患者靜臥,吸氣、呼氣后屏氣,身體勿做任何移動,先用亮血系列(FIESTA)做心臟四腔心、兩腔心、三腔心、左室長軸、右室長軸,接著用黑血系列做心臟短軸的雙翻轉系列(DoubleIR)、三翻轉系列(TripleIR)、網格系列(Tagging),然后做心肌首過灌注(預掃描)、心肌首過灌注(釓造影劑12ml、生理鹽水12ml,注射速度:4ml/s等速等量)做完心肌首過灌注馬上注射釓造影劑12ml、生理鹽水12ml,注射速度:0.5ml/s等速等量,注射完等待8分鐘做延遲增強系列(2D MDE)。
1.3觀察指標
觀察診斷符合率、檢出率、敏感度與準確率,并采用自制記錄表記錄和評定【4】。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的比較采用t值檢驗,計數的比較采用X2檢驗,P<0.05代表存在顯著差異。
2. 結果
2.1組間患者診斷符合率對比
評價組符合率為93.33%,對照組符合率為73.33%,與對照組比較,評價組符合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
2.2組間患者檢出率對比
評價組對陳舊性心肌梗死檢出率為93.33%,對照組檢出率為80.00%,與對照組比較,評價組檢出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
2.3組間患者敏感度與準確率對比
評價組敏感度為93.33%、準確率為93.33%,對照組敏感度為73.33%、準確率為73.33%,與對照組比較,評價組敏感度、準確率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下表:
3. 討論
陳舊性心肌梗死是指一般發生在急性心肌梗塞八周之后的心肌梗塞。胸痛,胸悶是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最常見癥狀,并多由勞累、情緒過度激動、受寒、飽餐等誘發【5,6】。當前,對于此病臨床常用心電圖、心臟彩超、冠狀動脈造影檢查來確定,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延遲增強磁共振成像得到了廣泛使用,并且運用效果較突出【7,8】。本文研究結果為:評價組符合率為93.33%,對照組符合率為73.33%,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知與對照組比較,評價組符合率更高。同時,本次研究發現,評價組對陳舊性心肌梗死檢出率為93.33%,對照組檢出率為80.00%,且評價組敏感度為93.33%、準確率為93.33%,對照組敏感度為73.33%、準確率為73.33%,與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評價組對陳舊性心肌梗死檢出率、敏感度、準確率更高,可知延遲增強磁共振成像診斷效果更佳,敏感度、準確率更高,有助于降低漏診、誤診風險。
綜上所述,延遲增強磁共振成像對陳舊性心肌梗死患者評價效果更佳更高,值得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1]沈小程,胡納,付泉水,李勇,楊國慶.應用增強心血管磁共振成像對缺血性心肌病的診斷價值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21,19(03):72-73+76.
[2]相世峰,張學強,楊素君,高云云,張洪峰,石清磊,李帥.體素內不相干運動成像技術診斷陳舊性心肌梗死的初步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23):2545-2549.
[3]馬越,劉放,張黛,劉妍,張敬林,王德廣,彭文龍,程宇婧,趙奇,周玉杰.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臨床特征和遠期預后及危險因素分析[J].中國醫藥,2018,13(12):1761-1765.
[4]陸國秀,郝珊瑚,王治國,張彤,王輝山,張國旭.聯合顯像在冠脈搭橋聯合干細胞移植治療心肌梗死療效評估中的價值[J].中國組織工程研究,2017,21(33):5332-5338.
[5]陳軍紅,李東野,韓曙光,徐通達,王超凡,王曉瑛.小劑量多巴酚丁胺負荷下超聲斑點追蹤技術與磁共振延遲增強顯像技術評價陳舊性心肌梗死存活性研究[J].中國循環雜志,2017,32(11):1066-1070.
[6]呂士英,劉立杰.磁共振心肌延遲強化成像在陳舊性心肌梗死診斷中的應用[J].解放軍醫藥雜志,2021,33(10):71-73.
[7]楊帆,趙婧.功能磁共振成像對心梗患者心肌損傷的評估價值[J].黑龍江醫學,2020,44(10):1422-1424.
[8]曾道兵,常嬋,趙新湘.心臟磁共振在冠狀動脈非阻塞性心肌梗死中的應用價值[J].放射學實踐,2020,35(02):180-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