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險峰
摘 要:當前人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而傳統人工監管模式存在諸多不足,造成食品安全管理的漏洞越來越大,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的身體健康。基于此,相關部門必須注重大數據技術的有效運用,持續創新食品安全管理模式和方式方法,以此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努力消除食品生產中可能存在的一些不安全性因素,為人們提供安全飲食,最終提高人們對食品的信任度,有效促進我國食品產業的良好發展。
關鍵詞:大數據;食品;安全管理;創新
Abstract: At present, people pay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to food safety, while the traditional manual supervision mode has many deficiencies, resulting in increasing loopholes in food safety management, which has affected the health of consumers to a lot of extent. Based on this,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must pay attention to the effective use of big data technology, continuous innovation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mode and methods, to improve the quality and efficiency of food safety management, efforts to eliminate some possible unsafe factors in food production, provide safe diet, eventually improve people's trust in food,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good development of China's food industry.
Keywords: big data; food; safety management; innovation
食品安全既關系到人們的健康,還直接影響到社會的穩定和諧。食品流通速度較快,一旦出現問題則難以追溯處理,受害人群非常廣,影響力極大,會嚴重影響消費者的信任,從而破壞社會的穩定,還會引發公共衛生惡化、環境污染及人民身體素質下降等問題,阻礙我國食品產業的發展[1]。基于此,相關部門必須高度重視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利用大數據技術來對食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全面監管,以此來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風險。
1 食品安全管理問題
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管理普遍存在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消費者往往是通過超市、餐館等經營場所中張貼的食品安全公示了解食品質量的相關信息,但是公示背后的檢測規范、檢測過程及檢測機構由經營場所控制,大大削弱了公示的信服力,降低了信息時效性[2]。很多消費者會選擇在菜市場、街邊小攤等場所購買食品,而這些場所一般并未設置專門的食品檢測流程,僅依靠檢測機構的定期抽查進行食品質量檢測,導致食品信息不對稱,部分不良商家可能抓住這一漏洞,選擇以次充好來牟取利益。針對上述問題,相關部門必須制定科學完善的市場級檢測機制,采用先進的檢測儀器和檢測方法,對食品主要質量參數進行隨時檢測,供市場迅速確認質量,并充分發揮媒體的作用,保證消費者可以及時獲取食品質量信息[3]。當務之急是構建一個全方位、高效的食品安全檢測體系,該體系必須具備較廣的數據覆蓋面、較強的數據時效性、足夠大的數據容量,且易于操作,同時應具備強大的數據分析與挖掘能力。
2 食品安全領域中大數據的應用
2.1 風險識別方面
食品安全風險在產業鏈方面包括原料風險、工藝風險、產品風險等,在掌握程度方面包括已知風險與未知風險,前者主要指已經被識別、分析的風險,利用計劃監測與管理能夠對這些風險進行有效控制,后者主要指潛在的沒有被識別而無法管理且存在隱患的風險。隨著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食品安全數據數量急劇增加,利用爬蟲收集分析數據可對未知風險進行有效識別,即通過構建未知風險識別渠道,利用爬蟲軟件來對信息進行收集,或是通過數據庫來查詢相關信息,以此來實現對食品各環節中存在的風險因素進行識別[4]。
2.2 風險監測
當前,風險監測中開始廣泛應用大數據技術,一些大型企業也已構建了自動化信息系統,利用該系統對企業生產運營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進行監測。例如,將實驗室管理與Java技術進行融合,構建了一套集實驗室管理、基礎信息管理及原始數據管理的食品安全監測預控系統,該系統可實現對各項數據的集中管理,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效率。同時,該系統能夠對原輔料進貨查驗進行管理,嚴格監測產品生產過程與環境,實現結果的預警提示,確保產品出現預警后能夠盡快溯源。
2.3 風險評估
在食品安全管理工作中,首先要做好風險評估工作,而這項工作的開展離不開大量數據的支撐,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來規避檢測少量樣本開展危害分析的片面性,能更加準確、有效的識別危險因素。通過全面分析食品安全問題,明確風險級別與危險程度,然后對這些數據信息加以指標量化處理,對食品安全風險源進行高效、準確的識別,結合風險評估結果,制定針對性地管理措施,以此來有效降低安全事故的發生率[5]。另外,通過大數據來構建數據模型,能夠對大量食品安全數據進行分析,明確允許攝入量、每日攝入量、樣品含量之間的關聯性,對風險級別進行自動評價,從而明確相應的管理措施。
2.4 風險預警
食品安全管理中應用大數據技術的主要目的在于找出問題、追溯原因、制定預防措施。現階段普遍采用的是構建預測的模型系統,基于風險分析規則來對食品安全數據進行分析,從而對食品安全風險進行預測。現有的研究成果包括2種。①利用網絡爬蟲技術對食品安全信息和事件進行全面分析,以供應鏈為出發點進行分類統計,根據網絡輿情搭建DEMATEL模型,明確食品安全因素之間的聯系和影響,獲取核心預警因素。②有機結合大數據理論方法與食品安全數據特征,構建一個總體架構,借助食品安全影響因子、時空推理模型等方式,明確食品安全數據之間的關聯性,實現食品安全態勢分析、食源性疾病研究、及時預警等,從而對食品安全問題進行有效解決[6]。
3 大數據環境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創新策略
3.1 注重大數據人才的培養
目前食品安全管理中廣泛應用大數據技術,然而技術得到有效應用的關鍵因素在于技術人才對大數據的管理。當前,在食品安全管理人才的培養上,大部分高校更加注重培養其食品安全理論知識和管理技能,缺少對處理與分析數據的能力的培養。針對這一情況,相關部門需要加強與高校之間的合作,共同制定完善科學的食品安全管理人才培養目標,明確大數據分析的關鍵課程,注重大數據分析工具使用方法的教學,并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教育體系等,旨在為社會輸送更多優秀的大數據技術人才,確保食品安全管理中大數據技術的順利應用。同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應根據市場具體發展趨勢,全面分析和總結當下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況,明確人才技能發展趨勢,以此為基礎,制定出針對食品安全管理的大數據技術培養計劃,強化對大數據相關技術的訓練,以此來提高食品安全方面的大數據技術水平。
3.2 創新食品檢驗專業技術手段
食品檢驗主要是利用專業檢驗儀器和技術手段對食品中的成分組成進行科學判斷,果蔬、糧食和肉制品等食品的安全性將會給消費者的生命安全健康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必須準確進行食品成分檢測。在大數據環境下,可利用移動機械自動化技術與圖像識別技術,構建一個全自動化、便攜化食品檢測設備,該設備中的RGB色彩模式可利用紅綠藍3種顏色的變化及其相互間的疊加來產生多種顏色,而圖像識別技術能夠對試紙中不同顏色的參數值予以明確,再得出農藥殘留量范圍,從而量化食品中不同成分的檢測結構,獲得更加準確地檢測結果。
3.3 利用大數據技術,構建全面的食品安全監管鏈條
在大數據環境下,相關部門必須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食品安全管理理念與服務方法,提高食品安全管理效能,減少安全管理的人工成本。基于此,相關部門最先要做的就是把相關大數據技術應用到食品安全管理中,進一步簡化食品審批手續,縮短審批時間,以此來對食品加以全面管理[7]。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強對食品企業所生產產品的質量核查,對于檢查合格的企業可給予食品生產許可電子證書,且在網上公示該企業的信息,設立全證管理模式。有關部門需對獲證企業進行不定期的復查,要求食品企業構建數據龐大的管理模式,將自身的生產經營數據及銷售數據等上傳網絡,以便相關部門掌握各時間段的食品數據,實現全過程監控,從而有效控制食品安全問題。
3.4 建設信息化、智能化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
在大數據環境下,需建設信息化、智能化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使各級部門明確自身的食品安全管理崗位與管理職責,貫徹落實食品安全定期巡查工作,使各崗位人員積極承擔自身的責任,有效結合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和大數據技術,達到“大數據+網絡管理”的目的。主要有以下2點。
(1)利用大數據所具備的信息共享特征,構建網絡管理平臺。相關工作人員可在該平臺上對食品企業下達食品安全工作,并借助電腦、智能手機等工具,將管理巡查過程構建成環環相扣的網絡化管理系統,從而形成食品電子管理的新模式,確保可以及時追溯食品各環節信息,進一步確保食品原料的來源可靠,從而有效避免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也便于食品企業建設流水賬。
(2)利用互聯網、全球定位技術等大數據技術,構建信息化管理模式。該模式不僅能夠更加精準地定位食品企業,也有利于相關部門實現移動執法,其中執法人員可通過互聯網平臺來獲取食品企業信息,且通過全球定位技術來對企業實施定位,有效防范不合規企業進入市場。針對企業的不合格食品或是在管理中發現的問題,執法人員可先在現場取證,然后將這些證據以圖片、文字、視頻等方式上傳到管理平臺上,以便相關管理人員通過電腦等設備來對管理情況進行查看,還可安排專業人士協同執法人員對這些食品安全問題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另外,相關部門可構建一套信用監管系統,對市場上所有的食品企業加以信用分級,并給予不同的管理方式,及時淘汰失信企業,激勵守信企業[8]。
4 結語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越來越重視食品安全問題。就當前我國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而言,依然存在諸多問題亟需解決,為此相關部門必須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分析,注重大數據及相關技術的有效運用,加大大數據人才的培養力度,不斷創新食品檢驗專業技術手段,構建全面的食品安全監管鏈條,建設信息化、智能化的食品安全管理模式,以此來有效降低食品安全問題的發生率,為人們提供更加安全、放心的食品。
參考文獻
[1]胡雙雙.食品安全管理問題研究與進展分析[J].現代食品,2021(23):127-129.
[2]何銀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解決策略分析[J].現代食品,2021(21):142-144.
[3]劉奉巖,石陽,王潤琪,等.大數據環境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創新思考[J].現代食品,2021(21):151-153.
[4]張文超.計算機信息技術在食品安全管理中的應用[J].食品界,2021(10):91.
[5]荊莉.加強食品安全管理的對策研究[J].中國食品,2021(17):80-81.
[6]方海燕.從食品安全現狀談食品安全標準化體系的建設[J].現代食品,2021(13):17-19.
[7]何曉榮.大數據背景下食品安全管理模式構建[J].中國食品,2021(11):44-45.
[8]王玉玨,陳子鵬,譚亦卿,等.大數據環境下食品安全管理的創新思考[J].食品安全質量檢測學報,2019,10(14):4775-4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