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國棟
摘要:目的:探究腰硬聯合麻醉在無痛分娩中的效果。方法:共納入患者82例,雙盲法分為兩組,實施不同麻醉干預,各41例,分析其效果。結果:與硬膜組相比,腰硬組鎮痛效果顯著,剖宮產發生率較低(P<0.05),并發癥比較無差異意義(P>0.05)。結論:腰硬聯合麻醉的鎮痛效果確切,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值得推廣。
關鍵詞:腰硬聯合麻醉;無痛分娩;麻醉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分娩疼痛是產婦分娩時常見的生理現象,而無痛分娩是臨床常用的借助藥物或其他手段緩解產婦疼痛措施,常以藥物鎮痛為主,可有效保障分娩期間產婦及新生兒的生命安全,可促使產婦在較輕疼痛甚至無痛狀態下完成分娩[1]。目前,臨床常選用硬膜外或腰硬聯合麻醉,均在臨床取得顯著效果,鑒于此,本研究以入院分娩的82例產婦為例,探究腰硬聯合麻醉的效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6月入院無痛分娩的產婦82例,隨機分為兩組,分別行硬膜外麻醉(硬膜組)與腰硬聯合麻醉(腰硬組),各41例,硬膜組產婦年齡范圍22-38歲,均齡為(28.56±3.52)歲;孕周38-41周,平均(39.56±0.52)周。腰硬組產婦年齡范圍22-40歲,均齡為(29.56±3.56)歲;孕周39-41周,平均(40.22±0.54)周,兩組一般資料均衡,P>0.05,均簽署知情書,無精神疾病、溝通障礙等情況。
1.2方法
硬膜組:在產婦宮口開至3cm時,輔助其保持左側臥位,在L2-3腰椎間隙處以硬膜外穿刺針穿刺,注射1.5%利多卡因3ml(河北天成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13022313),檢查其生命體征,若出現麻醉劑量平面,注射0.1%羅哌卡因10ml,分娩全程使用鎮痛泵,控制藥液輸注速度,待宮口全開后,立即停藥。
腰硬組:在L2-3腰椎間隙處以硬膜外穿刺針穿刺,直至蛛網膜下腔,若滴出腦脊液,注射0.5%羅哌卡因2ml(河北一品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13463),控制輸注速度:0.1ml/s,分娩全程使用鎮痛泵,控制藥液輸注速度,檢測產婦生命體征,待宮口全開后,立即停藥。
1.3觀察指標
鎮痛效果:依據患者疼痛程度評估,①0級:無疼痛感,依從性較佳;②Ⅰ級:輕度疼痛,但產婦可耐受,依從性良好;③Ⅱ級:中度疼痛,產婦疼痛難忍,有清晰呻吟聲;④Ⅲ級:重度疼痛,必須進行鎮痛藥物干預。(①+②+③)/例數×100%=有效率。
記錄產婦剖宮產發生率及并發癥情況。
1.4統計學方法
以SPSS22.0分析,計數資料以n(%)描述,取x2檢驗,P<0.05為差異明顯。
2.結果
2.1兩組鎮痛效果比較
組間比較,P<0.05,見表1。
2.2兩組剖宮產率及并發癥比較
見表2。
3.討論
產婦分娩時產生的疼痛感可促使其腎上腺素水平升高,引起盆腔肌肉及宮頸高度緊張,繼而造成分娩阻力增大,同時強烈的疼痛感會促使產婦負面情緒增加,促使機體內源性及外源性等應激物質大量形成,繼而導致產婦發生神經功能紊亂、宮縮及宮口擴張失調與宮縮乏力等問題出現,嚴重影響母嬰安全。因此,采取有效的鎮痛方式,對保障母嬰安全有重要意義[2]。
本研究結果中,腰硬組的鎮痛效率顯著明顯高于硬膜組,且剖宮產及并發癥較少,表明腰硬聯合麻醉的效果顯著,分析原因,子宮收縮與宮頸擴張是造成產婦分娩疼痛的主要原因,于L2-3腰椎間隙行蛛網膜下穿刺可有效控制阻滯平面在T10以下發揮鎮痛效果,從而減小宮口張力,促使陰道肌與盆肌松弛,分娩阻力減小,確保產婦順利分娩,有效減少剖宮產及并發癥發生,效果顯著[3]。
綜上所述,腰硬聯合麻醉在無痛分娩中的鎮痛效果顯著,可有效減少剖宮產率,減少產后并發癥,確保母嬰安全,應用效果顯著,值得臨床大范圍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馬彥利.腰硬聯合麻醉與硬膜外麻醉對無痛分娩產婦泌乳功能、新生兒Apgar評分影響[J].臨床研究,2019,27(5):9-10.
[2]劉瑩.連續硬膜外麻醉與腰硬聯合麻醉在無痛分娩中的應用比較[J].基層醫學論壇,2020,24(23):3312-3313.
[3]程旭.腰硬聯合麻醉在接受無痛分娩孕婦麻醉中的應用[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21):3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