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本呈現
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
◎廉 思
知物由學,學習對青少年有著極為特殊的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廣大青年要自覺加強學習,不斷增強本領。”青年時期學識基礎厚實不厚實,影響甚至決定自己的一生。如饑似渴、孜孜不倦地學習,既多讀有字之書,也多讀無字之書,才能為人生之路奠定堅實知識基礎。
立身百行,以學為基,學習可以增智長才、厚德明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學習其實是一個不斷發現自我的過程,它擴大了人的精神空間與思想容量,讓我們的視野更加開闊,境界更加高遠,心靈更加純潔。所有的知識、智慧、才干、本領都是通過勤奮學習得來的。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青年人正處于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當今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快,社會分工日益細化,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這既為青少年施展才華、競展風采提供了廣闊舞臺,也對青少年的能力素質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任何一個創新創造,都需要更多的知識去支撐。依靠學習走向未來不是一句空話,而是在不斷磨礪中總結出來的成長經驗。學習不僅是時代的要求,也是青少年自身發展的需要。青少年時期在成長之路上,總會有許多困惑、許多煩惱、許多選擇。當面臨人生困惑的時候,應用學習去啟迪智慧、找尋答案。只有學習,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無知而亂的困境。
我們要胸懷使命去學習。把學習放到一個更高的層次上來認識,以一個更遠大的目標來激勵自己。要通過學習,用自己的智慧和才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無愧于時代的貢獻。要帶著思考去學習。“學而不思則罔”“行成于思毀于隨”,學習的要義,不僅在于掌握知識,更在于善于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不能滿足于獲取碎片化的知識,而要追求知識的“本真”與整體。在學習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善于“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才能獲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學習一定要持有恒心。“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學習不是一時興起,必須成為一種習慣,要認真地加以培養。在移動互聯網高度發達、碎片化閱讀和短視頻瀏覽極為方便的當下,要有一股持之以恒的韌勁,遠離浮躁、寧靜致遠,不走投機取巧、不勞而獲的捷徑,才能從持續的學習中獲益。
恰是一生好年華,正是發奮學習時。青少年時期是苦練本領、增長才干的黃金時期。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勤奮學習,塑造優秀的人格,練就過硬的本領和才干,改變自己的前途命運。廣大青年把勤奮學習作為一種追求和態度,作為探索未知世界的一把鑰匙,就能讓學習的燈塔始終照亮人生前行的道路。
(選自《人民日報》2021年12月9日,有改動)
技法提煉
通過引用名人名言、古詩文名句、反映科學規律的警句等來證明自己觀點正確可信的論證方法,就是引證。這種論證方法可以豐富論證的內容,增強論證的權威性,對論點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引證時可用的材料十分廣泛,比如著名作家、權威人士的有關言論,科學的公理和定理,流行的格言、諺語以及各種政策、法規等。引用這些材料時必須注意:第一,內容必須真實可靠,絕不可胡編亂造。第二,這些材料必須具有權威性,能夠反映事物本質,經實踐檢驗是正確的。第三,引文要準確貼切,不要斷章取義,不要無的放矢。
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針對性要強
每句名言都產生于特定的背景,都應用于特定的目的;即使談同一個問題,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選取。考生要仔細分析每個道理論據的特定功能,將它引用到最恰當的語言環境之中。如這篇文章以在學習中“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善于“求真理,悟道理,明事理”,來證明“獲得真學問,練就真本領”;以“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來證明“學習一定要持有恒心”。
2.發表自己的見解,而不是介紹他人的見解
引用他人的話,目的是為了讓讀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話,所以自己的話應是議論的主體,應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而過多的引文,很容易將自己的分析淹沒,這樣就會犯主客倒置的錯誤。這篇文章最大的亮點就在于作者很善于運用哲言睿語來證明自己的觀點——“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學而不思則罔”“行成于思毀于隨”,它們都從正面或反面印證了一個道理:讓學習的燈塔始終照亮人生前行的道路。文章引用頻頻,卻如行云流水,酣暢淋漓,全無“掉書袋”之艱澀。在運用時,作者幾乎皆為直接引用,而且用得恰到好處,這也證明了作者并非機械記憶,而是完全做到了理解、消化、吸收,并將其融入到了自己的整個知識體系中。
佳作展示
獨立前行,理性兼聽
◎陳萌玙
喜歡他人“帶我走”的人,可能難以形成獨立探索的能力,加之耽于安逸,不免落入依賴他人的窠臼中。誠然,有人“帶我走”能夠降低我們探索時誤入歧途、撞上南墻的風險,可其貽害甚重。故此,我們年輕一輩須獨立前行。
認識“路徑依賴”的雙重性,擺脫其中的弊端,理性抉擇、獨立前行是我們成長的第一秘訣。正如梁任公所言:“太陽雖好,總要諸君親自去曬,旁人卻替你曬不來。”
揆諸當下,身處信息文明時代的我們大多成了尼采口中所謂的“耳塞眼閉”之人:或被橫流物欲和快捷功利裹挾前進,隨波逐流;或于互聯網時代,被俱下的信息泥沙和固有的偏見同化;抑或是偏信甚囂塵上的謬論,深陷“逆火效應”的泥淖,渾然不覺。因此,在成長過程中,做一個清醒不盲從、獨立前行的智者至關重要。但是,我們站在岔路口面臨艱難的路徑抉擇時,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慣性的驅使。此時我們需要學會在堅持獨立的前提下,承認舊有經驗的導向作用,如歌德所言“多聽聽過來人的忠告”。正所謂“兼聽則明,偏信則暗,閉聽則反”,“咨諏善道,察納雅言”,方成大道。
孔丘所云的“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對當今年輕一輩的成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們理應兼聽箴言,擇其善者而從之,把逆耳忠言作為自己獨立前行的助推器。“兼聽”指多方面地聽取各種思想和觀點。理性的兼聽既有益于減少固執己見、“一條道走到黑”的危險,又能跳出依賴性選擇的困境,從而明辨是非,智慧通達。
以史為鏡,君可見唐太宗不避痛點,接受魏征的直言犯諫,終成“貞觀之治”;君可見明太祖廣開言路,及時聽取言官的意見,終成“洪武盛世”。觀照現實,總不乏以自我為中心的“頑固派”,以個性為標簽,一意孤行,擯棄箴言,最終徒留遺恨,躬自悼矣。由是觀之,年輕一輩當獨立自守,砥礪前行,理性兼聽,擇善而從。
在前進路上,力戒剛愎自用的虛浮之氣,鍛造獨立前行的真我本色,兼采眾人的經驗、建議,方可在人生路上改變自身,升華境界。
獨立前行、理性兼聽,應是所有年輕人的座右銘。明之,習之,鑒之,必將臻乎大境也。
【浙江岱山中學高三(8)班】
◆點評
這篇作文引用豐富,說理充分。考生在論證自己的觀點時引用了大量的名言史料,使得論證充滿理論色彩,顯示出了一定的理論高度。總覽全篇,語句長短、文白結合,語言干凈利落而靈活多變,給人回味與啟發,增強了作文的意蘊。
【米學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