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討應用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脛骨骨折患者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在本院接受治療的5例脛骨干骨折患者進行研究,所選患者均行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觀察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腫脹消退時間、術后負重時間、術后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膝關節功能、屈曲角度、活動范圍。結果:5例患者手術時間為(77.54±4.66)min,術中出血量為(81.69±15.24)ml,腫脹消退時間為(8.34±1.27)d,術后負重時間為(35.35±6.27)d,骨折愈合時間為(13.24±0.57)周;所有患者均恢復良好,無切口感染、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5例患者治療后HSS膝關節評分為(85.75±1.39)分,顯著高于治療前的(65.24±1.62)分,同時治療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低于治療前,屈曲角度、活動范圍均大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應用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脛骨干骨折患者,不僅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而且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輕、恢復速度快,無并發癥發生,有助于促進膝關節功能的改善。
關鍵詞:脛骨髓內釘;小切口;脛骨骨折;VAS評分;膝關節
【中圖分類號】R6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脛骨是組成小腿的骨骼之一,其具有傳導下肢力量的重要作用,一旦暴力作用于脛骨,將會導致脛骨骨折不連續而發生骨折,導致患者出現劇烈疼痛癥狀[1]。若骨折未涉及關節面,可通過保守治療促進良好對位對線的恢復。若骨折線已涉及關節面,造成關節面內移位,并且嚴重影響下肢功能,則需要進行手術治療,預防后遺癥的發生。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具有彈性固定、 支撐力強等優勢,并不會對患者骨折部位血運造成嚴重影響,且術中擴髓后產生的生物刺激有助于促進骨痂生長,幫助患者盡快恢復正常的功能[2]。鑒此情況,本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5例脛骨干骨折患者中行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分析療效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取5例2020年6月-2021年10月時段進入本院診治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5例患者中男3例,女2例;年齡:23~75歲,均值(45.95±10.71)歲;受傷至就診時間:12 h~7d,均值(2.68±1.40)d;骨折原因:高空墜落1例,交通事故2例,跌倒摔傷2例。本次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骨與關節損傷》[3]制定的脛骨骨折診斷標準;(2)患者具備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指征;(3)患者與家屬知情且同意加入研究。
排除標準:(1)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者;(2)閉合性骨折或病理性骨折者;(3)嚴重缺乏維生素D、蛋白質者;(4)合并感染或傳染性疾病者;(5)合并惡性腫瘤或肝腎功能不全者;(6)合并類風濕性骨關節炎、膝關節骨關節結核等疾病者。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方法:患者擺放仰臥位,予以其腰硬聯合麻醉,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明確最終手術切口部位;對患者骨折端做復位處理,依據X線片充分評估其髓腔情況,隨后進行常規擴髓,視患者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髓內釘;將患者髖關節、膝關節擺放為屈曲狀態,在平臺上“斜坡”稍偏外側開口,做髓腔鉆開處理后再進行擴髓,應用定位瞄準器由遠至近進行固定,術后采取C臂機輔助固定復位后關閉切口。術后,常規予以患者抗生素治療7~10d,術后3d根據其實際情況進行早期康復訓練,術后第8d患肢可不負重行走,根據其骨折預后時間決定負重行走時間,術后14d拆線。
1.3觀察指標
觀察患者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腫脹消退時間、術后負重時間、術后疼痛程度、骨折愈合時間、并發癥發生情況、膝關節功能、屈曲角度、活動范圍。疼痛程度以VAS評分為評估工具,評分標準:0分說明無痛;<3分說明輕微疼痛;4~6分說明中度疼痛;>7分說明重度疼痛。膝關節功能以HSS膝關節評分為評估工具,其中包括疼痛、功能與活動度等項目,評分標準:<59分說明差,60~69分說明中,70~84分說明良,>85分說明優。屈曲角度、活動范圍均使用量角器進行測量,測量3次后取平均值。
1.4統計學方法
處理工具為SPSS22.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x±s)比較行t檢驗,計數數據(%)比較行χ2檢驗。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
2.結果
2.1患者手術與恢復情況
5例患者手術時間為(77.54±4.66)min,術中出血量為(81.69±15.24)ml,腫脹消退時間為(8.34±1.27)d,術后負重時間為(35.35±6.27)d,,骨折愈合時間為(13.24±0.57)周;所有患者均恢復良好,無切口感染、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
2.2患者治療前、后膝關節功能、屈曲角度及活動范圍比較
治療后5例患者HSS膝關節評分為(85.75±1.39)分,顯著高于治療前的(65.24±1.62)分;患者治療后VAS評分低于治療前,屈曲角度、活動范圍均大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數據見表1。
3.討論
脛骨是人體重要的負重骨,其不僅結構特殊,而且易受到直接暴力,如壓扎、交通事故等,直接影響到患者的肢體功能,導致患者活動受限。相關研究認為,在脛骨骨折受傷過程中,股骨髁對下面平臺施加了剪切和壓縮應力,可導致脛骨斷裂或塌陷,或是兩者同時存在[4]。因此,相對于其他部位骨折而言,脛骨作為人體重要的負荷結構,其周圍解剖結構復雜,加上骨折形態、損傷機制均存在差異,且部分患者并有不同程度的軟組織損傷,顯著增加了治療難度。此外,人體脛骨干下方三分之一交界處較為薄弱,是骨折發生的主要部位,該部位骨折后易因為缺乏肌肉附著而影響血運,延長骨折愈合時間。
目前,臨床上治療頸骨骨折的方式較多,如既往應用加壓鋼板內固定治療時,雖然操作難度小易固定,但在分離骨折端時,極易破壞患者骨折部位的骨外膜,促使骨折端血流供應受到影響,導致延遲愈合。此外,固定后鋼板存在的局部重力問題可引發應力反應對內部固定金屬物發揮作用,造成固定物疲勞而引起不良事件,如螺釘松動、斷釘等。若應用過于強勁的材料,其固定部位受力會超過骨折部位產生的生物應力,長期以往形成應力遮擋,導致骨折局部骨折疏松或骨吸收,即便拆除鋼板也可能導致再次骨折。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是廣泛用于治療各種類型頸骨折患者的手段,其具有固定牢靠、骨折愈合率高等特點,可避免旋轉移位[5]。與傳統加壓接骨板治療最大區別在于,脛骨髓內釘并不會產生應力集中、偏心性應力分布現象,在生物力學角度上效果優于傳統接骨板。本研究結果顯示:5例患者手術時間為(77.54±4.66)min,術中出血量為(81.69±15.24)ml,腫脹消退時間為(8.34±1.27)d,術后負重時間為(35.35±6.27)d,骨折愈合時間為(13.24±0.57)周;所有患者均恢復良好,無切口感染、神經損傷等并發癥發生。表明應用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脛骨骨折患者的創傷相對較輕,并不會引起劇烈疼痛,有助于預防術后并發癥發生。 髓內釘固定整個操作更加簡單,能夠盡可能減少對骨折部位、神經的影響[6]。相對于其他治療方式而言,髓內釘固定治療對患者的血運影響更小,能夠有效降低局部感染以及壞死的風險。
本研究結果顯示:5例患者治療后HSS膝關節評分為(85.75±1.39)分,顯著高于治療前的(65.24±1.62)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脛骨骨折患者行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能夠促進膝關節功能的顯著改善。開展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的過程中需進行擴髓,該操作能夠刺激骨細胞增生,促進骨愈合。在治療結束后,無需輔助固定,患者可早期進行功能鍛煉,加快膝關節功能的恢復速度,達到盡快恢復出院的目標[7]。此外,脛骨髓內釘可減少暴露骨折端的切口,手術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僅需剝離部位或不剝離骨折端骨膜,即可進行復位、內固定,有效減輕骨膜、軟組織的損傷程度,為骨折的愈合創造良好條件。本研究結果顯示:患者治療后VAS評分低于治療前,屈曲角度、活動范圍均大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頸骨骨折患者行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后疼痛程度輕,能夠促進關節屈曲角度、活動范圍的增加。在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應用的螺釘較少,不會對患者骨折端造成過大壓力,且該治療僅需要做小切口,對機體造成的創傷較小,可加快患者康復速度,讓患者術后早期進行功能鍛煉而改善屈曲角度、活動范圍[8]。但值得注意的是,應用脛骨髓內釘進行內固定的過程中,應密切注意釘點的選擇,保證脛骨縱軸、髓內釘保持平行,若髓內釘偏向一側骨皮質,則無法復位骨折端,嚴重者可能會造成骨折塊、骨折端劈裂或移位。
綜上所述,應用脛骨髓內釘小切口治療脛骨骨折患者,不僅術中出血量少、手術時間短,而且術后患者疼痛程度輕,有助于促進術后恢復與膝關節功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畢鄭剛,徐浩宇,邵明,等.老年股骨頸骨折手術治療的基本方式[J].中華外科雜志,2020,58(03):238-240.
[2]施偉業,黃家基,吳江華.專家型脛骨髓內釘治療脛骨遠端干骺端骨折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臨床新醫學,2019.12(03):275-277.
[3]王亦璁.骨與關節損傷[M].第三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65-226.
[4]魏新程,楊凌云,劉軍,等.髕上入路,髕下入路脛骨髓內釘治療脛骨干骨折的對比研究[J].創傷外科雜志,2020,22(03):181-184.
[5]馬騰,李忠,張堃,等.擴髓脛骨髓內釘治療脛骨多段骨折的手術技巧及療效觀察[J].中華骨與關節外科雜志,2019,12(01):40-44.
[6]施偉業.專家型脛骨髓內釘治療脛骨遠端干骺端骨折的臨床效果研究[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01):12-14.
[7]王飛,魏紅芳,胡成棟,等.髕上入路及髕下入路脛骨髓內釘治療脛骨干骨折療效及預后比較的回顧性研究[J].創傷外科雜志,2020,22(08):629-630.
[8]洪全,王德春,李鈿.脛骨髓內釘與脛骨鋼板治療脛骨骨折的臨床效果分析[J].黑龍江醫藥,2019,32(02):428-430.
作者簡介:鄧澤清(1980-06)男,漢族,廣西崇左市江州區人,本科,主治醫師,憑祥市人民醫院外二科(骨科),研究方向:主要從事骨外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