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究中醫骨科康復治療運用在老年骨性關節炎中的效果及對關節功能恢復的遠期療效。方法 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間抽選我院收治的300例老年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分配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實施常規西藥治療)和研究組(在常規組基礎上實施中醫骨科康復治療),每組150例。對比兩組治療前后的疼痛評分、膝關節炎嚴重性指數(ISOA)評分、關節活動度(ROM)評分,隨訪患者半年,對比兩組的遠期療效。結果 治療后研究組的疼痛評分低于常規組,而ISOA評分、ROM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研究組的遠期臨床療效為96.00%,明顯高于常規組的88.00%(P<0.05)。結論 在老年骨性關節炎患者中實施中醫骨科康復治療,能夠顯著緩解疼痛,改善膝關節活動功能,保證遠期療效。
關鍵詞:中醫骨科康復治療;老年骨性關節炎;疼痛;活動功能;遠期療效
【中圖分類號】R68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前言
骨性關節炎屬于臨床常見的退行性病變,高發于中老年人群,會引起患者膝關節功能受限、關節腫脹、疼痛等,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1]。老年骨性關節炎是一種慢性病變,若不及時治療,嚴重者可出現關節畸形,降低其生活自理能力[2]。臨床多采用西藥治療老年骨性關節炎,如口服止痛藥、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等,雖能有效緩解疼痛,改善腫脹,但對關節活動功能改善并不顯著,遠期療效不理想[3]。中醫認為,老年骨性關節炎屬于一種“痹癥”,主要是老年患者機體氣血運行不暢、骨失所養而引起的關節退變,通過中醫多種特色療法進行骨科康復治療,能有效改善關節活動受限、疼痛等癥狀,對患者遠期療效提升有重要意義[4]。基于此,本次研究為我院收治的老年骨性關節炎患者實施中醫骨科康復治療,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間抽選我院收治的300例老年骨性關節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分配法將其分為常規組和研究組,每組150例。納入標準:⑴經磁共振、CT等檢查確診為骨性關節炎,患者伴有關節活動功能障礙、疼痛、紅腫等癥狀;⑵患者及其家屬了解本次研究,同意參與研究;⑶單側發病者;⑷具有良好溝通、認知、行動能力者。排除標準:⑴肢體偏癱者;⑵皮膚嚴重破損或感染者;⑶心、腎、肝功能不全者;⑷膝關節畸形者。常規組中,男患者79例,女患者71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5.36±2.36)歲;病程1~5年,平均(3.02±0.87)年。研究組中,男患者77例,女患者73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5.81±2.12)歲;病程1~5年,平均(3.11±0.75)年。兩組的基線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次研究開展前已獲得倫理委員會的同意。
1.2方法
常規組實施常規西藥治療,即口服0.5g的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生產廠家:信東生技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HC20120036,規格:0.5g),1天3次;200mg的塞來昔布(生產廠家:輝瑞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140072,規格:200mg),1天2次;并將注射用玻璃酸鈉注入關節腔內,1周1次;共治療3周。
研究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中醫骨科康復治療,方法為:⑴針灸:選擇患側的陽陵泉、足三里、血海、陰陵泉、委中、承山等穴位行針,留針30nin,1天1次。⑵推拿:通過揉按、拿捏等手法從股四頭肌開始按摩一直到踝關節,前側后側的肌肉群都需按摩,每次30~50min,1天1次。⑶針刀松解:讓患者保持臥位,膝蓋微屈,放松身體,通過五指定位法定位后關節囊、腘肌、滑囊、韌帶、髕下脂肪墊,并進行標記。常規麻醉后,采用一次性針刀垂直進針,橫行為輔、縱行為主,慢慢松解標記部位,當粘連處松解后,再抽出針刀,消毒,覆蓋紗布。⑷功能鍛煉:股二頭肌訓練:讓患者平躺,輪流屈膝雙膝關節,在極限位置定格5~10秒,每次重復10~15次。股四頭肌鍛煉:指導患者進行踢腿、伸膝、膝關節旋轉運動,每次重復10次左右。直腿抬高鍛煉:讓患者平躺,伸直患膝,向上抬至極限,定格10秒;然后可改變體位為側臥位,進行髖關節外展活動,每次重復10次左右。上述運動每天1次,治療周期為1個月。
1.3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治療前、治療1個月后的疼痛評分、膝關節炎嚴重性指數(ISOA)評分、關節活動度(ROM)評分,隨訪患者半年,對比兩組的遠期療效。
疼痛評分:通過視覺模擬評分法評價,選擇一個游標尺備注0~10分,讓患者滑動選擇一個數值代表自身疼痛,數值越高表明疼痛越明顯。
ROM評分:選擇側角儀器對患者的關節活動度測量,最大活動度為130°,活動角度越小,表明患者的活動功能越受限。
ISOA評分:該評分共8項內容,包括晨僵、下蹲、上下樓等,共100分,正常為85~100分;輕度功能障礙為66~84分;重度功能障礙為0~65分。
根據患者的活動功能和臨床表現改善評定遠期療效,顯效:關節活動功能正常,無疼痛、紅腫等癥狀,患者能夠自主生活;有效:關節活動功能輕度受限,偶有疼痛,對生活產生輕微影響;無效:關節活動功能仍存在障礙,影響生活,或者病情加重。遠期療效為顯效率與有效率之和。
1.4統計學處理
通過SPSS 22.0軟件完成數據統計學分析,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以P<0.05表示。計數數據描述形式為百分率,比較行x2檢驗;計量數據描述形式為標準差“(x±s)”,比較行t檢驗。
2. 結果
2.1對比兩組的疼痛評分和關節功能
治療前,兩組的疼痛評分、ISOA評分、ROM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的疼痛評分低于常規組,而ISOA、ROM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對比兩組的遠期療效
隨訪半年后,研究組的遠期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西醫認為,老年骨性關節炎發病機制與機體關節功能退化、靜脈瘀滯、軟骨代謝異常、關節磨損等有密切聯系,影像學可表現為骨板增生、軟骨破壞、韌帶鈣化等,不僅容易卡壓肌肉、神經,還會嚴重降低關節活動功能[5]。臨床多采用常規西藥治療該病,包括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注射用玻璃酸鈉等,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屬于一種氨基單糖,其可以刺激軟骨細胞不斷分泌糖蛋白,降低損傷關節酶的生物活性,抑制自由基生產,以達到減少關節損傷的目的。同時,該藥能夠清除關節腔中的毒素,起到抗炎功效,進一步改善關節疼痛癥狀,促進關節功能恢復。關節腔注射玻璃酸鈉,能直接為關節補充潤滑液,減少軟骨表面的摩擦力,起到潤滑關節的功效,有利于疼痛和功能受限癥狀改善。塞來昔布屬于新一代非甾體抗炎鎮痛藥,可以抑制前列腺素生成,起到抗炎功效,并有效緩解骨關節炎的疼痛癥狀,多種方式聯合治療,可以盡快改善疼痛現象,促使關節修復,但西藥治療遠期療效并不顯著,停藥后病情容易反復發作,治標不治本。
本次研究結果指出,研究組的疼痛評分低于常規組,而ISOA、ROM評分高于常規組(P<0.05),這說明中醫骨科康復治療老年骨性關節炎能改善患者的關節活動度,減輕疼痛。中醫指出,老年骨性關節炎發病根本原因在于機體陰陽失調、肝腎虧虛、氣血運行不暢、經脈不通等,一旦血虛無法養筋便會引發腰膝疼痛病變[6]。中醫骨科康復治療屬于一種新型綜合康復療法,包括針灸、按摩、針刀、功能鍛煉等,安全性好,患者接受度高。針灸是通過局部重要腧穴刺激起到活血止痛、疏通經絡、緩解疼痛的作用[7]。按摩能充分松解腿部肌肉,緩解肌肉痙攣現象,促進新陳代謝,擴張毛細血管,讓關節得到有效滋養,從而起到治療關節病變的目的。針刀能夠直接松解粘連的組織,改善肌肉痙攣現象,并刺激局部神經,加快關節的血運,有利于關節功能的恢復。功能鍛煉可以牽拉肌肉群,提升肌肉力量,改善循環,防止肌肉萎縮,最終能進一步提升關節活動度。多種中醫特色療法聯合使用,可以發揮協同功效,進一步改善患者的病癥。此次結果還指出,研究組的遠期臨床療效明顯高于常規組(P<0.05),提示中醫骨科康復治療對老年骨性關節炎遠期療效提升有重要作用。現代研究指出,通過推拿、針灸、鍛煉等,可以有效調節膝關節的肌力平衡,穩定關節,降低關節內壓力,改善血液循環,阻斷滑膜-軟骨之間的惡性循環,促使破損的軟骨盡快修復,進而全面恢復患者的膝關節活動功能,保證遠期療效[8]。
綜上所述,在老年骨性關節炎患者中實施中醫骨科康復治療,不但可以快速緩解疼痛,增加關節活動度,而且能夠改善膝關節活動功能,保證遠期療效,應用效果理想。
參考文獻:
[1]毛世剛,趙亞君,馬曉程.放射式體外沖擊波穴位聯合本體感覺訓練對老年膝骨性關節炎患者康復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24):76-79.
[2]倪武和,鄭漢龍,陳壯雄.三步推拿法結合依托考昔治療老年膝骨性關節炎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2021,39(06):192-195.
[3]肖祥池,程志安,胡廣兵.中醫特色社區健康管理體系對老年性骨關節炎患者健康意識的影響[J].廣東醫學,2020,41(13):1348-1351.
[4]陳長凱,葉寶飛,張志偉,等.電針聯合獨活寄生丸治療老年膝骨關節炎的療效及對炎性因子的影響[J].實用老年醫學,2019,33(09):884-887+891.
[5]陳竹明,劉志軍,陳紹軍.中醫骨科康復治療老年骨性關節炎66例療效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9,12(26):143-144.
[6]劉鋒衛,孫勇,趙園園,等.脛骨平臺穿刺支撐術治療老年膝骨關節炎102例療效觀察[J].中國骨質疏松雜志,2019,25(08):1146-1149+1158.
[7]劉鋒衛,趙園園,任飛,等.穴位穿針聯合Ilizarov技術矯形治療中老年膝骨關節炎[J].中國骨傷,2019,32(05):401-406.
[8]張殿乙,張楠,劉鵬,等.榮筋片聯合透明質酸鈉治療老年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及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遼寧中醫雜志,2019,46(04):742-745.
作者簡介:蘇健勇(1985.10),男,漢族,廣西玉林人,在職研究生,主治醫師,研究方向:主要從事中醫內科、康復、針灸推拿方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