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張鑫
摘要:目的:分析將小兒疝氣患者行舒適護理手段應用情況。方法:以交替分組法均分我院接診60例小兒疝氣患者,對照組(30例)常規護理,觀察組(30例)常規護理+舒適護理,對比二者不同護理干預情況。結果:觀察組心理狀態不良率3.33%明顯低于對照組30.00%(P<0.05)。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33%明顯低于對照組33.33%(P<0.05)。結論:舒適護理的應用,有助于改善患兒心里,減少并發癥。
關鍵詞:常規護理;舒適護理;小兒疝氣
【中圖分類號】R25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小兒疝氣為臨床高發病,常通過微創手術等外科手術治療。而由于患兒自身因素的影響,術后容易出現并發癥,治療效果不理想,圍術期給予有效的護理干預,有助于促使患兒康復[1]。本研究就舒適護理與常規護理在小兒疝氣微創手術圍術期中的臨床效果進行分析比較,,現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對象為我院2019年3月-2020年6月經腹部X線、腹部彩超確診60例小兒疝氣患者,均接受微創手術治療。納入標準:①確診為疝氣,實施手術治療者;②進行知情同意調查者。排除標準:①肝細胞嚴重損傷者;②嚴重呼吸衰竭,心臟嚴重受損者。以交替分組法均分上述小兒疝氣患者為兩組。對照組30例,男20例,女10例;年齡在1-12歲,平均(4.6±1.3)歲。觀察組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齡在1-13歲,平均(4.7±1.2)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參數無顯著性差異。
1.2方法
1.2.1對照組常規護理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措施,做好術前良好的心理護理和充分的準備;手術過程中與醫生必須緊密配合、共同努力;完成手術后,并結合患兒的實際狀況給予其對癥護理。
1.2.2觀察組舒適護理
①心理舒適護理。術前重視和患兒及其家長在治療期間的溝通交流,向其講解講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和轉歸及家長輔助的必要性,獲取患兒信任,改善不良情緒。術中可讓患兒家屬進入手術室,采用點頭和眼神的關注等方式來為患兒提供心理支持。術后取得患兒信任,并用鼓勵和表揚的語言夸獎患兒,告知其手術成功,讓患兒家長介紹心理護理方法。
②生理舒適護理。術前協助患兒取舒適體位。術中為患兒創造個良好的手術環境,保持舒適體位,預防并發癥,多和醫生交談。術后指導家長讓患兒皮膚保持清潔,每日用溫水擦洗皮;將其安置為去枕仰臥位,頭偏向一側,及時清理鼻腔分泌物或協助排痰,對操作常見并發癥予以預防及處理。
1.3觀察指標
心理狀態及并發癥分析:
①不良心理發生情況進分析,良好:惡心嘔吐、發燒厭食或哭鬧煩躁不安出現3次以下;一般:上述癥狀出現3~5次以上;差:上述癥狀出現5次以上。
②比較兩組不良事件發生概率,包括腸梗阻、褥瘡及傷口感染的不良反應概率。
1.4統計學分析
錄人SPSS 23.0版本統計學軟件當中進行數據處理。計數型指標以例(n)、率(%)的形式描述,再通過x2檢驗。P<0.05表示兩組參數存在顯著性差異。
2結果
2.1兩組心理狀態分析
觀察組心理狀態不良率3.33%和對照組30.00%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并發癥分析
觀察組并發癥發生率3.33%和對照組33.33%比明顯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小兒疝氣是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情況,其發生和腹部強度降低和腹內壓力增高有關系。在治療的過程中,常采用手術治療方法,以微創手術居多,而術后存在并發癥,因此,需要給予患兒有效的護理模式[2]。
舒適護理是一種有效的護理模式,其也是滿足病人基本需要的一系列護理活動,在保證護理效果同時,通過各種護理措施為患兒服務提升其舒適度。本研究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采用舒適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心理狀態不良率3.33%低于對照組的30.00%(P<0.05),觀察組手術并發癥發生率333%比對照組的33.33%低(P<0.05)。可見該護理模式,改善患兒的心理壓力,可以大大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率。分析原因主要是,心理舒適護理,改善不良情緒,通過多種方式來為患兒提供心理支持。生理舒適護理,保持患兒良好體位,創造良好手術環境,及時清理鼻腔分泌物或協助排痰,減少并發癥發生[3]。
綜上所述,舒適護理的應用,有助于改善患兒情緒,有效避免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推廣價值顯著。
參考文獻:
[1]郭桂芬.舒適護理在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圍術期護理中的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9,14(21):158-159.
[2]宋文琳.舒適護理在小兒疝氣微創手術治療圍術期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按摩與康復醫學,2019,10(12):82-84.
[3]馮淑誼.舒適護理在微創手術治療小兒疝氣圍術期護理中的價值[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2):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