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



摘 要:目的:探討中學生的不良飲食行為與健康素養具有的關聯性。方法:采取整群抽樣法,對某校2018年10月—2019年1月的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在該校的初中部與高中部分別抽取6~8個班級,整群抽取班級內所有學生作為最小抽樣單位,共發放問卷366份,回收有效問卷360份,對影響中學生不良飲食行為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結果:經比較分析得出城郊、是否接受學校健康教育、性別和健康素養水平與不良飲食行為有關(P<0.05),年級與不良飲食行為無關(P>0.05);以是否發生不良飲食行為作為因變量,將城郊、是否接受學校健康教育、健康素養水平等觀察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現城區、性別為女性、未接受學校健康教育和健康素養水平不足是不良飲食行為的危險因素(OR分別為5.729、2.968、3.178和1.058,P<0.05)。結論:中學生不良飲食行為與城郊、性別、是否接受學校健康教育和健康素養水平等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為全面提升學生的健康水平,學校可通過健康教學提升學生的健康素養。
關鍵詞:中學生;健康素養;不良飲食習慣;關聯性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or dietary behavior and health literacy amo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Methods: The cluster sampling method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and analyze the students of a middle school in a certain school from October 2018 to January 2019. The middle school and high school of the middle school were selected to select 6 to 8 classes respectively, and all students in the class were selected as a cluster. as the smallest sampling unit. A total of 366 questionnaires were distributed and 360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overed. The related factors affecting the bad eating behavi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ere analyzed. Results: After comparative analysis, it was concluded that suburbs,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gender, and health literacy were related to bad eating behaviors (P<0.05), while grades were not related to bad eating behaviors (P>0.05). Dependent variables, using suburban,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health literacy and other observation indicators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for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urban area, gender, female, not receiving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and insufficient health literacy are the risks of unhealthy eating behaviors factors (OR were 5.729, 2.968, 3.178, 1.058, P<0.05). Conclusion: There is a certain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bad eating behaviors of middle school students and suburbs, gender, whether they receive school health education, and the level of health literacy. In order to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health level of students, schools can improve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through health teaching.
Keywords: middle school students; health literacy; bad eating habits; correlation
中學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不良飲食行為習慣會對青少年的健康狀況產生較大的影響,中學生的健康素養不僅包含健康知識和健康態度,還是健康生活理念、健康認知與健康技能的綜合反映[1]。近年來,隨著經濟的飛速發展,飲食逐漸多樣化,中學生的超重、肥胖率也呈逐年上漲的趨勢,與中學生不良的飲食行為具有一定的相關性。研究報道表明,較低的健康素養是青少年吸煙、飲酒行為發生的危險因素[2]。本研究探討了中學生的不良飲食行為與健康素養具有的關聯性,并制訂合理的方案改善中學生的飲食行為。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采取整群抽樣法對某校2018年10月—2019年1月的學生進行調查分析,對該校的初中與高中分別抽取6~8個班級,整群抽取班級內所有學生作為最小抽樣單位。共發放問卷366份,回收有效問卷360份,有效回收率為98.36%。抽取的學生中男生191份,女生169份,其中初一學生54份,初二學生63份,初三學生61份,高一學生60份,高二學生64份,高三學生58份。年齡13~18歲,平均年齡(16.47±0.88)歲。此次的研究符合醫學研究中的倫理規則,學生均自愿參加調查問卷,學校及家長對調查事項均知情同意。
中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采用中學生健康素養評價工具進行有效評價,問卷調查內容主要包括對健康知識的了解、健康理念的建立、健康行為、健康技能及基本身體情況,調查問卷總分值為100分,得分為0~59分為中學生不具備基本健康素養,60~79分為中學生基本健康素養不足,80~100分為中學生具備基本健康素養,通過問卷調查學生討厭吃的食物了解挑食/厭食情況,并對影響中學生不良飲食行為的相關因素進行分析。
1.2 統計學方法
該實驗框架內所涉及的數據信息均填錄于SPSS 23.0統計學工具讀取,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與分析
2.1 學生健康素養調查問卷結果
對所有學生的健康素養調查問卷結果進行分析,其中80~100分共90例,占比為25.00%;60~79分為192例,占比為53.33%;0~59分為78例,占比為21.67%。
2.2 單因素分析
經比較分析得出城郊、性別、是否接受學校健康教育和健康素養水平與不良飲食行為有關(P<0.05),年級與不良飲食行為無關(P>0.05),見表1。
2.3 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以是否發生不良飲食行為為因變量,將城郊、是否接受學校健康教育、健康素養水平等觀察指標為自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城區、性別為女性、未接受學校健康教育、健康素養水平不足是不良飲食行為的危險因素(OR分別為5.729、2.968、3.178、1.058,P<0.05),見表2和表3。
3 結論與討論
健康素養指個體獲得、理解和處理基本的健康信息或服務,并能夠做出正確相關決策的能力。中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對他們自身的學習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中學生將現有的健康知識合理地運用到實際的學習生活中,可促進學生身體素質與健康水平的提高[3]。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條件也在不斷提高,長期食用快餐類食品很可能會增加中學生肥胖率,還有可能造成代謝疾病及血管疾病,經常性地挑食很可能引起學生營養不良現象的出現[4]。中學生身高體重不足或肥胖現象的發生與挑食、或者經常食用快餐食品相關,會增加心腦血管疾病及代謝發生風險,二型糖尿病的發生與肥胖存在較大關系[5]。
本文采用抽樣調查分析某校中學生的健康素養與不良飲食行為的關聯性,該校具備健康素養的學生均占少數,大多數學生存在健康素養不足現象。結果顯示,城區、性別、未接受學校健康教育和健康素養水平不足是中學生發生不良飲食行為的重要因素。健康素養掌握程度不足會導致學生對健康行為習慣處于認知模糊狀態,并因認識不夠充分,不了解危害的嚴重程度,因此對自身的約束力度不強。
綜上所述,中學生掌握健康素養水平不足會增加不良飲食行為的風險。為全面提升學生的健康水平,學校要加強健康教育與健康促進工作,把培養學生健康知識、掌握健康技能融入課堂教學,開展多樣化的宣傳活動,聯合衛生、媒體、社區服務等部門,提供圖書、新聞及影視短片等,采用綜合性的促進措施,提升學生的健康素養水平。
參考文獻
[1]施淑燕,龔艷彬,柴巍中.北京市中學生不良飲食行為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中國健康教育,2020,36(5):418-422.
[2]李鳳娟,孫經,楊汴生,等.河南省中學生飲食行為流行現況及影響因素[J].中國學校衛生,2017,38(7):1003-1006.
[3]廖慶祥,黃敏.深圳羅湖區中學生不同飲食相關行為對超重肥胖的影響[J].中國學校衛生,2015,36(11):1750-1752.
[4]李紀蒙,吐爾遜江·買買提明,王先化,等.新疆昌吉市某中學327例學生生活方式與肥胖之間關系的研究[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20,28(5):594-597.
[5]RAMONA F, SARA G, CARLO P. Risk of developing eating disorders through the misperception of the body image and the adoption of bad eating habits in a sample of young volleyball athletes[EB/OL].(2021-01-02)[2021-12-09].https://xueshu.baidu.com/usercenter/paper/show?paperid=10700600ak4x0vv0ve3h0gj0yf067099&site=xueshu_se&hitarticle=1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