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明露 費紅艷

摘要:目的:結合臨床實踐,歸納總結出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有效護理干預方式。方法:隨機從我院2020年7月到2021年6月期間治療的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病案中隨機抽取64例,將其均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接受循證護理,對兩組干預效果進行對比。結果:觀察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優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于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而言,實施循證護理可加快肺功能的恢復,保障患者生命健康。
關鍵詞: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氧驅動霧化吸入;循證護理
【中圖分類號】R32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對于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疾病而言,發病機制十分復雜,臨床診斷難度大,且病程較差、合并各種疾病,嚴重威脅到患者的生命安全[1]。針對這一疾病,臨床上還未歸納總結出有效的控制與治療方法。目前,氧驅動霧化吸入治療是臨床普遍治療方法,但是為了獲取有效的治療效果需要高水準的護理干預進行支撐,而循證護理則是通過歸納總結現階段最新、最有效的科學依據,為患者提供更具針對性、更優質的護理干預方式,其科學性、有效性已經被證實。對此,本研究提出循證護理干預方式,選取特定對象驗證其有效性,現總結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病例樣本共64例,均來自醫院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病例庫,隨機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其中,對照組男女患者人數比為19:13,最大71歲,最小47歲,年齡中位數(58.2±0.1)歲;觀察組男女患者人數比為20:12,最大70歲,最小46歲,年齡中位數(57.1±0.2)歲。此研究得到醫學倫理學委員會批準,且參與調查的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通過統計軟件比較不存在顯著統計學差異(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吸入時對患者血氧飽和度情況進行密切監測,并留意患者是否出現呼吸不暢、氣短、胸悶等不適感,一旦存在,迅速通知醫生,積極配合處理。觀察組接受循證護理,具體為:(1)循證問題建立:護士積極主動同患者及家屬溝通,掌握其日常生活習慣、病因等信息,并基于患者病情現狀歸納總結出亟需解決的問題。(2)循證支持:在知網、萬方醫學網的等知名數據庫中檢索相關文獻,重點查詢與研究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病護理相關內容,并結合患者病情篩選出針對性、可操作的護理方法。(3)循證觀察:對患者病情變化進行密切地觀察,并制定個人檔案。(4)循證應用:①環境護理:氧氣驅動式霧化吸入過程中極易吸入寒涼霧氣,導致出現小氣管痙攣的癥狀,使得通氣不順。針對這一問題,環境護理中應確??諝饬魍?,盡量地控制空氣中彌散存在的藥液滯留,并對室內溫度進行合理調整,最好保持在 22℃~ 26℃;②心理護理:在氧氣驅動式霧化吸入治療過程中,患者往往會產生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治療效果。對此,護士應注重心理護理工作,積極主動地同患者交流溝通,詳細告知治療目的及注意事項,引導患者冷靜地接受治療;③體位護理:氧氣驅動式霧化吸入治療時,最好去坐位;針對呼吸無力的患者,可取側臥位,并把床頭抬高 30°,促使霧滴能夠在終末支氣管沉淀,使得藥液能夠順利地進入支氣管及肺泡中;④口腔護理:氧氣驅動式霧化吸入后,患者咽部極易沉積各種激素。對此,吸入結束后,護士應指導患者及時漱口,加強口腔衛生護理,有效避免出現激素不良反應;⑤掌握適宜的霧化液溫度、量和治療時間:對于霧化吸入液而言,最好將溫度控制在35~38℃ ,預防液體過熱或過冷損傷黏膜或誘發刺激性咳嗽,并嚴格按照現配現用的原則[2]。針對氧流量而言,最好根據患者耐受程度動態更改,最好控制在6~8 升/min,同時對血氧飽和度進行密切監測,最好保持在90%以上,若低于90%應迅速停止吸入,避免出現低氧血癥。對于霧化治療時間,最好安排在進餐或服藥前后兩小時,每次治療時間最為好二十分鐘,吸入間隔時間以醫囑為準,可基于患者痰液粘稠度及病情變化進行合理調整。
1.3觀察指標
對患者進行肺功能測定,包括: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占預計值的百分比(FEV1%)、第一秒用力呼氣容積與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
1.4統計學分析
整理出的數據值選擇SPSS 22.0統計軟件展開數據處理。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據統計,觀察組患者肺功能改善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3討論
氧氣驅動式霧化吸入法是物理與化學相結合的臨床常見治療方法,利用高速氣流,促使毛細血管出現較強的負壓,吸出藥液,在高速氣流的影響下被分解為細小霧滴,最后以藥霧的方式噴出,促使藥液能夠迅速作用于病灶,有效改善癥狀[3]。然而,針對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而言,由于身體、心理等因素的影響,極易出現氣促、胸悶的不適感,再加上未合理控制氧流量,導致二氧化碳分壓持續增長,出現肺性腦病的風險較高。對此,霧化吸入過程中應加強護理干預。本研究提出循證護理干預方式,歸納總結以往護理工作,并開展臨床醫生會議探究活動,重點分析氧氣驅動式霧化原理及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疾病知識,并通過網絡搜尋相關文獻治療,制定以患者為主體,環境護理、心理護理、體位護理、霧化液溫度、量和治療時間控制等護理計劃,從而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優化預后。本研究結果證實了這一護理方法的有效性,值得臨床廣泛推廣運用。
參考文獻:
[1]李萍.探討整體化心理護理對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J].黑龍江醫學,2021,45(24):2630—2632.
[2]馮柳,劉丹.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康復效果的最佳護理證據總結及實證研究[J].臨床護理雜志,2021,20(01):31—34.
[3]宋小娟,陳敏.個體化護理應用于特發性肺間質纖維化患者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9,4(18):161—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