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雙燕 王雪姣

摘要:目的:分析對2型糖尿病患者實施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模式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間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75例作為研究對象并進行分組研究,分組辦法為抽簽法,采取常規護理的為對照組(n=487),采取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模式的為研究組(n=488),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前,兩組患者餐前、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以及自護能力(ESCA)評分對比均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研究組患者餐前、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ESCA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且該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護能力,進而降低其血糖水平。
關鍵詞: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2型糖尿病;血糖;自護能力
【中圖分類號】R58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糖尿病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內分泌系統病變,目前臨床上的糖尿病類型以2型糖尿病患者居多,以目前的醫療技術水平尚未發現根治此病的辦法,患者患病后需要終身服用降糖藥或是注射胰島素,此外,飲食、運動、自我監測和健康教育的配合也非常重要[1]。基于此,本次研究對我院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開展了分組護理,目的在于分析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模式對于此類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次研究于2020年1月開始并于2020年12月結束,共計納入研究對象975例,均為此時間段內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以抽簽法將其平均分成對照組和研究組兩組,對照組患者共計487例,年齡范圍介于37-69歲之間,平均(53.58±6.64)歲,男性275例,女性211例,病程從1-9年不等,平均(5.16±1.31)年。研究組患者共計488例,年齡范圍介于37-70歲之間,平均(53.88±6.71)歲,男性287例,女性201例,病程從1-10年不等,平均(5.29±1.45)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已征得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1)患者對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入組。(2)患者認知功能正常,交流無障礙。排除標準:(1)除2型糖尿病以外的其他類型糖尿病患者。(2)有嚴重并發癥者。(3)精神異常以及心理疾病患者。
1.2研究方法
對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護理干預模式,即對癥開展護理操作,向患者發放2型糖尿病預防以及治療健康宣傳手冊。對研究組患者則開展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模式,(1)詳細記錄患者的基礎情況,包括身高、體重、BMI指數、血糖水平,同時了解患者所從事的工作強度、日常運動習慣以及個人飲食喜好等。對患者每日所需攝入總熱量進行綜合性計算,計算時所有工具為關向東研發的“食品交換份法飲食軟件”,指導患者正確使用該軟件自主計算每日所需攝入熱量,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選擇菜品,軟件會自動根據其喜好形成一日三餐食譜,再根據此食譜合理搭配其每日的飲食結構,不斷進行修正和改進,每30d對患者的體質量、BMI指數以及營養情況進行一次綜合評估,并根據評估結果幫助其調整食譜。(2)指導患者或家屬掌握正確的菜肴烹飪方式,鼓勵其以清蒸、涼拌、水煮、燉煮等方法為主,不鼓勵重油爆炒,制作時的原則因為清淡、低鹽、低糖,同時避免過于辛辣刺激。(3)指導患者按科學的配比來分配飲食,每日攝入的脂肪不應超過55g,鹽不應超為6g,碳水化合物的總攝入量應控制在60%以內,蛋白質的總攝入量控制在15%左右,主食應以粗糧為主,蛋白質應選擇牛奶、雞胸肉等優質蛋白。(4)個性化飲食注意事項:避免攝入動物內臟、避免食用油炸類食物,避免食用升糖指數過高的水果。
1.3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護理前后餐前、餐后2h血糖情況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利用自我護理能力實施量表(ESCA)對患者的自護能力進行評比,該表共計四個維度,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提示其自護能力越強。向患者發放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該調查表滿分100分,0-59分、60-79分、80-94分、95-100分依次代表不滿意、基本滿意、滿意和十分滿意。護理滿意度為基本滿意、滿意、十分滿意患者例數總和/該組總例數×100%。
1.4統計方法
利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資料描述,計數資料為(n%)利用χ2進行檢驗,計量資料為(x±s)利用t進行檢驗,P<0.05時代表結果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護理前后血糖水平以及自我護理能力對比。
護理后研究組患者餐前、餐后2h血糖值以及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自我護理能力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達98.98%,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93.43%的護理滿意度,(P<0.05),見表2:
3討論
對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護理關鍵點即在于提高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這是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穩定后需要長時間居家療養,而在居家期間的飲食、運動情況對于血糖控制效果會造成非常大的影響[2]。傳統的護理模式通過向患者發放健康宣傳手冊以及口頭指導等方式對其飲食情況進行干預,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出院后患者的依從性會不斷下降。本次研究中對研究組患者開展了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模式,從研究結果可見取得了令人滿意的效果。這是由于該護理模式通過為患者制定具有個性化的飲食方案和指導患者以及家屬科學的烹飪方法解決了糖尿病患者每日苦惱于吃什么、吃多少、怎么吃的問題,因此患者的依從性得以提升,另外該方案在制定食譜時不光考慮到了患者血糖以及體重問題,還綜合考量了患者的日常活動強度,因此計算出來的結果也更具科學性[3]。
綜上可見,通過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模式的干預,可明顯提升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護能力,通過科學配比、合理飲食有效的控制其血糖水平,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付紅.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觀察——評《糖尿病臨床標準化護理》[J].中國醫學裝備,2021,18(1):179-180.
[2]白雪萍,雷璟,王麗瓊,等.探討個性化綜合飲食護理干預對2型糖尿病患者的臨床效果[J].貴州醫藥,2021,45(11):1834-1835.
[3]孫倩,邊志穎.個性化飲食管理對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反應蛋白-1的影響[J].武警醫學,2018,29(8):797-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