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展
摘要:傳統的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法是通過實際制作標本進行觀察,受實際使用中時間等相關因素的影響。而當今信息化時代的發展,要實現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的持續發展,可以運用數字化教學。通過數字化教學,學生從各個角度觀察解剖結構的實際空間位置的關系,明白難以在標本上顯示的三維結構。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數字化技術模擬顏色,任意連接使用重構結構,實現特定角度旋轉,讓學生觀察和記錄的相關影像。學生可以有效觀察三維空間中人體臟器結構的相關形狀和位置關系。當前,使用數字化教學可以有效支持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的相關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加強教學效果。
關鍵詞: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數字化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Q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2)04--01
引言:人體解剖學傳統教學往往基于課堂教學,傳統教學中尸體標本來源較少,學生實際參加解剖機會更少。教師使用模型、尸體標本、PPT多媒體和視頻輔助教學。但是,PPT多媒體、視頻都是二維圖像,不能很好地展示人體的立體結構,所以很難把握器官結構與人體整體狀況的位置關系。而解剖學實驗室使用的模型不是高度模擬的,也不是完全取代人體器官結構,這樣導致學生的學習基礎差。同時,解剖尸體標本和觀察實際標本是人體解剖學的最佳學習方法。但由于學生技能匱乏,理論知識與實踐難以相結合,尤其是在掌握人體器官關系方面比較差。隨著科學技術的普及,利用數字化教學,有效緩解課堂教學標本短缺,讓學生全面了解人體結構,數字化教學的應用對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意義重大。
一、傳統教學在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標本短缺
傳統的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主要采用課堂模式,在標本等幫助下進行教學活動,教師向學生展示表白,以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和學習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的內容。課堂教學對于學生積累臨床經驗,掌握解剖學相關知識至關重要。但傳統教學法需要相應的結構圖、解剖標本實驗標本及輔助工具等多種因素支持,而課堂教學標本短缺,并不是每一位學生都能親自上手,影響了人體解剖學的教學質量。
(二)實體教學標本的處理對學生健康狀況的影響
近年來,我國主要采用傳統教學模式,在進入教室之前,實體教學標本的處理需要通過很多步驟處理。處理后的樣品會攜帶大量甲醛。一些學生和教師無法忍受甲醛的刺激性氣味,因此會選擇遠離標本,或者因為氣味太重而無法專心于教學和學習,長此以往,因素嚴重影響了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建立和開放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
近年來,傳統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吸收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知識不足。隨著教學改革的深化,建立和開放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后,數字圖像資源在教學中的應用。數字圖像資源可以提供大量交互式學習教材。通過教學輔助數據庫和相應的軟件可以提供案例教學,讓學生了解一些相關的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內容,進行交互式學習。在學習的研過程中,如果遇到不熟悉或被遺忘的知識,也可以通過平臺確認這些內容。第二,建立和開放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后,珍貴標本數字化共享。教師可以將珍貴標本拍照上傳分享,供學生隨時查閱。此外,與平臺共享課堂課件和實驗室使用的視頻等資源,不僅可以節省課堂時間,還可以提高學習的熱情。最后,建立和開放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后,學生不僅可以從更直觀、更清晰研究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還可以提高學習質量,忽略教學資源和條件的不足。當然,數字化平臺的建立很復雜,需要長期進行。
三、數字化教學在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應用中的優勢
(一)在全面了解人體結構的過程中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的教學模式比較簡單,為學生顯示的人體圖像不夠例題。但是,數字化可以有效地融合人體各種內臟的數據,顯示人體的一系列準確連續的三維解剖圖像。根據學生的學習,學生可以切割虛擬人體的任意部分和角度,更仔細地觀察人體的內部結構。教師可以使用數字化創建全新課程,進行更深入、直觀的案例教學,使學生更清楚地了解人體結構。運用數字化教學有效緩解標本不可重復利用的現象,有效節約了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的教學成本,解決了教學資源不足的問題。在數字化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充分理解人體不同部分的結構條件,并且可以放大、旋轉等不同的操作,從而使學生能夠在不同器官和組織的空間結構通過整體和部分的比較分析,可以提高學生對人體不同部分的認知,全面了解人體結構,提高學習效率。另外,數字化技術集成了各種教材,包括圖像、動畫、音頻、視頻和文本內容,學生可以對數字技術有足夠的興趣,將有效進行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的學習。根據需要,學生可以自由下載相關的學習內容。同時在數字化過程中有效減輕甲醛對師生的威脅,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師生的安全。
(二)減少教學資源的浪費
數字技術可以為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課堂教學提供豐富多彩的研究資料,使學生可以學習更多的臨床醫學知識,回顧和整合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的相關知識。例如,在講解系統章節時,教師可以利用在數字虛擬化技術教授學生,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口腔、胃、小腸、大腸的圖像。其次,數字虛擬人體還可以隨心所欲地解剖切割,教師可以讓局部了解不同器官的功能和結構,有效培養學生的解剖能力。因為數字化虛擬人體顯示不僅能準確直觀地在學生面前展示人體結構,還能有效地減輕尸體標本教學的不足。通過將數字虛擬技術化,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以立體動態等不同形式顯示,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最后,與傳統課堂標本相比,數字虛擬人體在結構圖、顯示角度、器官和組織的空間位置、內部結構以及其他方面的清晰度方面優于傳統標本,從而有效緩解了教室標本的不足。同時,通過數字虛擬人體的研究,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人體的基本結構,進行反復多次模擬。在正式進行解剖,學生可準確切割,減少標本資源浪費。
結束語:
隨著信息科學的迅速發展,數字化技術在醫療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作為重要課程,是學生必須要掌握的。教師為了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使人體解剖與組織胚胎學教學方式更加科學、準確、合理,可以引入數字化技術,開拓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建立數字化教學平臺,進行數字化教學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我學習能力,而且可以通過網絡自由訪問學習資源,有助于課堂教學知識的掌握。
參考文獻:
[1]李海艷.人體解剖教學中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和運用研究[J].新校園(上旬).2015(12).
[2]孫大中,張志剛,孫振山.可視化人體(VisibleBody3D)軟件在解剖學教學中的應用[J].解剖科學進展,2016,(6):598-600.
[3]鄧長弓.數字化可視人體在解剖教學中的應用趨勢初探[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5,25(5):504-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