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倪夢怡 趙博研
隨著文娛生活內容的日趨多樣化,在一些特殊場合需要穿著特定的符合活動主題的或者具有特定功能的服裝。例如卡通或動漫人物扮演類服裝、舞蹈服裝、跆拳道服、騎行服、漢服等。該類服裝的生產企業大多是小型或微型企業,產業結構、市場結構、企業結構并未形成氣候。從市場格局上來看,電商平臺銷售為主要銷售渠道,實體銷售的產品主要集中在批發市場,因此日常監管困難重重。從2020年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組織的特殊服裝的抽樣情況和監督抽查結果來看,該類產品存在的質量隱患較多。
隨著文化交流與傳播的深入,每逢“圣誕節”“萬圣節”等一些特定的節日或者是特定主題的文娛活動,特殊服裝的購買需求大量增加,且峰值呈上升趨勢。除了貼合節日或主題而特意穿著的服裝以外,在一些特定體育場合需要穿著的服裝,例如跆拳道服、舞蹈服、騎行服等,由于服裝的功能性符合運動的特性,因此該類服裝在文體訓練中的市場需求亦相對穩定。抽查產品類型及抽樣情況匯總見表1、表2。

表1 符合抽查要求的抽查產品類型及抽樣情況匯總

表2 不符合抽查要求的抽查產品類型及抽樣情況匯總
從上海地區的銷售采樣情況來看,扮演類服裝的銷售渠道呈現以電商平臺為主的態勢,以迪士尼動畫人員為原型的扮演類服裝覆蓋面最廣,深受小朋友的歡迎。標識齊全的該類服裝售價較高,因此,價格親民但無廠名廠址等“三無”產品充斥網絡且銷量居前。
從表2可以看出,跆拳道服等特定體育場合穿著的服裝、其他動漫人物以及漢服等扮演類服裝中的“三無”產品多為在電商平臺銷售,且存在采標混亂的情況。對于在采樣過程中涉及的“三無”產品,由于產品不符合監督抽查的要求,均已將相關線索移交執法處理。
通過對電商平臺和實體銷售企業的整體摸排,可以看出,實體店銷售的特殊服裝在標識等外觀質量方面明顯優于電商平臺銷售的產品。
根據本次采樣的情況來看,符合抽查要求的特殊服裝的國家強制性標準的采標率是100%,其中兒童及嬰幼兒服裝普遍采用了GB 31701—2015 《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成人服裝則普遍采用了GB 18401—2010《國家紡織產品基本安全技術規范》。
特殊服裝產品的標準選擇主要存在三類問題:(1)標準的匹配度不高。大部分特殊服裝的結構復雜,并且配有亮片或是其他裝飾物,而目前的紡織品服裝標準主要以適合日常穿著的服裝類型進行分類的,因此特殊服裝參照該類標準無法考核其特有屬性或檢測出存在的問題及隱患;(2)大部分生產特殊服裝的企業為小微企業,其產品質量的控制水平不高,因此實際為針織物而去選用機織物標準的此類現象較為突出;(3)有一小部分已經關注到標準不匹配的企業制定了企業標準,但是企業標準中并不含有特有屬性相對應的考核項目,標準化的水平還比較低。
根據特殊服裝市場現狀來看,特殊服裝產品的標準制定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3.1 建立針對特殊服裝產品的安全性標準。扮演類特殊服裝,尤其是兒童穿著的特殊服裝,由于角色或設計的需要,金屬類、橡膠類、塑料類配件裝飾物較多,這些配件本身是否含有有毒物質是制定標準過程中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特別是亮片類裝飾物,一旦出現縫制不牢脫落、鍍層脫落或存在鋒利邊緣均存在安全隱患。目前紡織產品的標準中未涉及配件安全性能的考核,可以參照相關行業的標準要求。例如2019年6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GB/T 37647—2019《玩具及兒童用品特定元素的遷移試驗通則》國家標準,針對嬰幼兒及兒童玩耍和使用行為的特殊性,規定了玩具及兒童用品使用中與皮膚接觸導致的汗漬遷移、舔食導致的唾液遷移、吞咽導致的胃液遷移的試驗模型通則,標準為新型玩具及兒童用品提供測定可遷移特定元素的方法,有利于將玩具和兒童用品中的可遷移特定元素指標牢牢限制在規定范圍內。除此之外,可以針對在人群聚集場合穿著的角色扮演類服裝增加燃燒性能要求。目前服裝類的強標GB 31701—2015《嬰幼兒及兒童紡織產品安全技術規范》中對紡織產品的燃燒性能有相關的要求,玩具類的強標GB 6675.3—2014《玩具安全 第3部分:易燃性能》中對易燃性能亦有要求,標準中規定了用毛發、絨毛或類似材料制成的胡須、觸須、假發等被認為最易著火的玩具的具體燃燒性能要求分類和測試方法。就特殊服裝的受眾群來看,特殊服裝在成年人中的購買力也呈增速趨勢,且該類服裝的面料主要為聚酯纖維,具有易燃性。結合特殊服裝的設計復雜、多為多種材質的融合以及穿著的場合特性,成年人穿著的特殊服裝亦可將燃燒性能加入考核范圍。
3.2 建立通用的功能性標準要求。目前家用電器行業的安全性標準GB 4706系列具有較好的指導意義,家用電器行業通過GB 4706.1—2005《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第1部分:通用要求》作為最基本的技術要求,再通過特殊要求來匹配不同產品的特點,具有針對性地修改或增加技術要求。例如針對電熨斗產品的GB 4706.2—2007《家用和類似用途電器的安全 第2部分:電熨斗的特殊要求》中的第4章一般要求中,直接寫明GB 4706.1—2005的該章適用;第7章標志和說明中,會對GB 4706.1—2005中第7章的條款進行修改和增加,以匹配實際產品性能。目前針對服裝的GB/T 21295—2014《服裝理化性能的技術要求》雖然并非強制性標準,但在標準的實際項目數量和定位上,與GB 4706.1—2005非常相似,標準基本涵蓋了所有的常見考核項目??梢栽诖嘶A上,根據不同功能的特殊服裝建立特殊要求,一方面可以使得服裝標準體系更為完善,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標準篇幅、統一標準表述。
3.3 優化服裝產品使用說明標準。目前GB/T 5296.4—2012《消費品使用說明 第4部分:紡織品和服裝》是服裝類產品唯一的標識標簽標準,其中明確了使用說明需要標注的內容,但并沒有規范產品的功能性的標注要求,同時對于產品名稱的要求不夠清晰,不利于從產品名稱確定產品實際分類。2020年10月,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委發布了GB 38598—2020《消毒產品標簽說明書通用要求》,其中對產品名稱要求以商標名(品牌名)、通用名、屬性名作為命名要求,可以很好地解決產品分類不清、虛標功能的現象,具有很強的參考價值。目前服裝相關的功能性評價標準均為推薦性標準,當產品宣稱某功能但并未明示檢測方法時,一旦出現質量問題,消費者維權難、監管部門執法難的問題凸顯。在服裝產品使用說明標準中予以規范和明確就變得尤為重要。

從本次的抽查結果來看,本市流通領域特殊場合服裝商品總體質量穩定。但是本次抽取樣品的過程中發現特殊場合服裝存在采標混亂、“三無”產品較多的情況。隨著娛樂生活的多元化發展,特殊服裝的購買需求以及市場在逐步擴大,加強該行業的規范化發展是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標準化制定部門可加快對該類產品標準制定的步伐;市場監管部門應督促企業加強質量意識和質量管理,特別是對于貼牌的產品更需要做好銷售前的質量檢驗工作,降低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的風險;檢測機構還可以對企業進行標準宣貫和測試技術的培訓,提高其對產品標準的理解程度和對出廠產品的檢測技術水平,通過多部門的協同合作,共同促進特殊服裝產品的質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