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冠杰 區麗華 陳秋葵 馮艷玲
對于紡織服裝,廣為人知的安全指標是pH、甲醛和致癌芳香胺染料,但隨著人們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其對生活用品的安全性也變得越來越重視,對于紡織服裝的要求,也從熟悉的幾項安全指標,逐漸轉向更多的安全指標,尤其是能直接被觀察到的過敏性問題。染料在紡織工業中被廣泛使用,然而部分染料直接接觸人體會引起皮膚、黏膜和呼吸道過敏,稱為致敏性分散染料。20世紀90年代以來,許多國家和權威組織頒布了禁用部分染料的規定,如國際生態紡織品標準Oeko-Tex Standard 100。我國現行的測試方法是按GB/T 20383—2006《紡織品 致敏性分散染料的測定》執行的,把樣品經甲醇萃取后,通過儀器分析方法對萃取物進行定性。但此方法已經是2006年的檢測方法,隨著檢測儀器的更新換代、萃取柱的效能提升,目前市面上的檢測儀器已經具備對致敏性分散染料更優的檢測能力,因此通過研究討論GB/T 20383—2006前處理條件、儀器的處理條件,對萃取溶劑、流動相、峰形等方面進行分析探討。
蒸餾水:至少滿足GB/T 6682二級水要求;甲醇:HPLC級;乙腈:HPLC級;四氫呋喃:分析純;甲苯:分析純;正己烷:分析純;乙酸鈉溶液:0.01mol/L水溶液;乙酸銨溶液:0.01mol/L水溶液;
標準物質(HPLC級):分散藍1、分散紅11、分散黃9、分散藍106、分散橙3、分散黃3、分散棕1、分散紅1、分散藍35、分散藍124、分散橙37/76、分散橙1、分散藍7、分散藍3、分散黃1、分散藍102、分散黃39、分散紅17、分散藍26、分散黃49。
管狀硬質玻璃萃取器:50mL帶旋蓋(有聚四氟乙烯墊片);超聲波?。狠敵龉β?20W,頻率40kHz,70℃時控溫精度為±2℃;玻璃注射器;聚四氟乙烯薄膜過濾頭:0.45μm;硅膠60TLC板:20cm×20cm;高效液相色譜儀:配有二極管陣列檢測器(HPLC/DAD)。
隨機抽取4種樣品,分別裁成5mm×5mm的樣品,以備后續試驗使用。
試驗按照GB/T 20383—2006操作執行,控制試驗及評級過程中的變量,分以下3種試驗操作:
(1)試驗1:將4組8份樣品加入7種5ppm的分散染料標準溶液,統一按GB/T 20383—2006方法測試,按HPLC/DAD方法分析,其中4份加標樣品使用甲醇作為萃取溶劑,另外4份加標樣品使用乙醇作為萃取溶劑。
(2)試驗2:改變流動相及儀器條件,縮短儀器的測試時間,以HPLC/DAD方法的測定低限5mg/kg加標,對所得峰形進行分析,與標準給出的峰形進行比較,驗證新條件下的出峰效果。
按照試驗1 的操作步驟,各樣品用甲醇與乙醇作為萃取溶劑的回收率(%)對比,如表1所示。

表1 試驗1評級結果
從表1數據可以看出,7種致敏性分散染料在以甲醇或乙醇作為萃取溶劑時,回收率的變化沒有統一的規律,如酸性紅26和直接紅28在甲醇萃取時,回收率更高;堿性紅9、堿性紫14和分散藍1在乙醇萃取時,回收率更高。因此無法判斷替換萃取溶劑后試驗結果的走向性,為保證各實驗室結果的穩定性,建議選用同一種萃取溶劑。
按照試驗3的操作步驟,選用經調整后的流動相與儀器條件,與標準給出的流動相與儀器條件對比(兩者差異如表2~表4所示),比較出峰情況。

表2 試驗2評級結果(標準給出的流動相與儀器條件)

表3 試驗2評級結果(調整后的流動相與儀器條件)

表4 標準條件出峰圖與調整后的試驗條件出峰圖(以5.0μg/mL的標液加標)
從各表數據可知,經改變后的流動相和儀器條件,儀器的測試時間從原來的90min提高到32min,測試時間比原來減少了64%,提速效果明顯。所得的出峰圖清晰完整、分離完全,能為定量分析提供準確的數據。
通過對致敏性分散染料試驗條件的分析與討論,可以得出的結論是性質相近的萃取溶劑甲醇與乙醇對實驗室結果有不穩定的影響,因此不能替換使用;改變流動相與儀器條件,儀器的測試時間減少64%,測試周期提速明顯,而且檢測物質的出峰形狀清晰完整,各峰分離完全。通過以上兩個對比試驗,分別從前處理和儀器分析方面進行討論,對測試方法進行優化,在儀器分析效率上有較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