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軍 蘇小玲 鄢 波
(1.廣東海洋大學管理學院;2.廣東沿海經濟帶發展研究院 廣東湛江 524088)
為了提高研究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以中國知網(CNKI)的期刊文獻作為本研究的數據來源。選擇期刊,為了保證獲取數據的全面性,設定檢索條件為主題=“金融”and“海洋經濟”,年限定義為不限,檢索到的文獻共計571篇。對檢索到的結果進行整理,手動剔除會議報告,書評,新聞,無作者等其他不相關條目,最后剩下481篇可用于分析的樣本文獻。檢索時間為2021年3月9日。
由陳超美(2015)教授開發的文獻計量工具——CiteSpace, 是基于Java 語言環境的一款信息可視化軟件。通過對文獻進行處理,能夠將某一知識領域的發展脈絡清晰的展現在圖譜上,并對其研究內容、研究熱點、研究前沿、研究作者之間的關系等問題進行多元、動態的可視化分析。由于該軟件具有很強的可讀性,目前已被各學者應用到各領域的研究中。本文采用CiteSpace5.7.R2對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文獻進行可視化分析。其中,時間設置為2000-2021年,時間切片為1年,閾值選擇Top50。以“作者”“關鍵詞”“機構”等為網絡節點類型,分析我國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領域的研究熱點和演化路徑,有助于對海洋經濟發展的相關研究進行宏觀把握,也為該領域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鑒與參考。
文獻的年度發文數量可以直觀反映出該領域的關注程度隨時間變化的情況,同時也可以分析某一研究領域的發展態勢,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預測到未來研究的發展情況。本文通過Excel繪制出各年度發文量的分布情況(見圖1)。我國有關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研究可以大致分為緩慢增長(2001-2010年)、高速增長(2011-2014年)以及低速增長(2015-2021年)三個階段,可以看到金融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漸得到學者們的關注和重視。自2001年所發布的《海洋經濟“十五”規劃綱要》以來,關于海洋經濟的研究逐漸成為熱點。與此同時,國內開始有學者關注海洋經濟發展中金融所扮演的作用。但由于我國海洋經濟剛剛起步,研究尚未成熟,金融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并未得到學者們的充分認識。2010年之后發文量逐步上升,可能的原因是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僅國民經濟受到嚴重的創傷,海洋經濟由于其自身涉足的范圍廣、行業多的特點使其遭受金融危機的沖擊因為更為直接。但由于金融危機的影響對海洋經濟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性,所以在金融危機之后才使得國內學者意識到金融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2015年后,發文量逐步降低。
圖1 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研究領域發文數量
表1 核心作者分布情況
圖2 作者合作網絡圖譜
作者合作網絡圖譜能夠識別出一個研究領域的核心作者、作者之間的合作強度和互引關系。網絡圖中連線數量和連線的粗細程度代表了不同作者之間合作的關系以及合作的強度。如圖2所示,共有335個節點,160條連線,網絡密度為0.0029,說明該領域的研究學者較為分散,作者的研究相對獨立,尚未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其中發文量排前四的張春宇、鄭慧等人與其他作者均有合作的關系,由此可見學者之間緊密的合作關系和交流有利于發文量的提高。總體而言,學者之間的交流合作明顯有助于學術成果的發表,應該重視學者間的交流與合作。
通過對發文機構進行共現分析可以識別出該研究領域的核心研究機構以及各機構間的合作關系。圖譜中節點的大小表示機構發文強度,節點之間的連線代表機構間的合作程度。如圖3所示,發文機構共現圖譜中共有269個節點,54條連接線,網絡密度為0.0015,由此可知機構之間的合作強度并不大,研究機構間的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表2給出了國內發文量排前10的機構。按照發文的數量進行統計,發文量最多的是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共計65篇;其次是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發文量為27篇。有關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研究機構眾多,但總體上研究力量是以高校為主,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為該研究領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形成了以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為核心的網絡圖譜(見圖3),包含了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環境學院等其他研究機構,以國家海洋信息中心為核心的、包含中國海洋大學以及上海海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等其他科研機構的兩大機構合作網絡。
圖3 發文機構共現網絡圖譜
表2 國內發文量排前10的機構
關鍵詞是對文章高度概括,通過對關鍵詞分析可以迅速了解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將節點類型設置為“關鍵詞”,其他設置保持不變,運行軟件得出我國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研究領域的高頻關鍵詞共現圖譜,如圖4所示。圖譜中“十字架”的大小代表該關鍵詞出現次頻的高低,關鍵詞之間連線代表它們之間聯系程度。圖4中共現的關鍵詞共有435個,有605條連線,連接密度為0.0064。由圖4可知,有關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研究領域的關鍵詞較為集中,圍繞著節點最大的“海洋經濟”“海洋金融”“金融支持”“海洋產業”“海洋經濟發展”等關鍵詞展開研究,且與其他節點的連線最為密集,表明它們是該領域的核心研究主題,處在關系網絡的核心位置。表3給出了在網絡圖譜中出現詞頻排在前20的關鍵詞。
表3 排名前20的關鍵詞
圖4 關鍵詞共現網絡圖譜
聚類視圖可以從不同角度展示出研究領域的分布情況,是對現有研究成果的可視化分類,便于研究者高效梳理冗雜的數據信息。本文在關鍵詞共現的基礎上,進行聚類分析。一般而言在聚類中,Q值(模塊值)大于0.3說明聚類內部的結構劃分顯著;M值(輪廓值)大于0.5,說明聚類的劃分合理。在軟件中進行自動聚類后,采用LRR算法來對聚類類別進行命名,由此得到的聚類視圖如圖5所示。在關鍵詞聚類圖譜中,Q=0.7805>0.3,M=0.9299>0.5表明得到的聚類結構顯著且結果是合理的。通過軟件計算過后,形成了12個不同的關鍵詞聚類類別,它們分別是:海洋經濟、金融支持、海洋強國、群島新區、金融危機、海洋金融、信貸支持、債務融資工具、藍色金融、大宗商品交易市場、粵港澳大灣區以及產業鏈金融。表4給出了每個聚類群所包含的聚類子簇。結合以往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以及關鍵詞共現、聚類圖譜,總結出目前我國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表4 關鍵詞聚類表
圖5 關鍵詞聚類視圖
1.金融與海洋產業的發展(#0、#1、#2、#12)。海洋產業是海洋經濟活動的主要內容,大量的涉海企業需要充足的資金支持,海洋產業的發展離不開健全完善的金融支持。當前,在我國針對海洋產業發展的金融服務體系還相當有限。由于缺乏專業化的海洋金融服務機構,阻礙了涉海業務的進一步發展。海洋產業容易受到自然災害的影響,并且具有專業性強、所需的資金多、投資收益不確定性大等特點,這些特征決定了融資成為海洋產業發展中的一個關鍵問題。金融對海洋產業的支持力度遠遠不夠。發達國家在海洋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商業銀行等金融機構在資金方面對海洋產業的支持作用極大。因此,我國海洋產業想要健康可持續的發展,健全完善海洋金融體系的建設是很有必要的。
2.海洋金融發展模式(#3、#6、#7、#8、#12)。金融行業要樹立起“海陸金融協調發展”的理念,同時也要把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的發展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斷創新海洋金融業務,建立起強有力的海洋金融服務支撐體系。通過利率市場化改革來促進銀行業之間的競爭,促使商業銀行的資金進入海洋經濟中。鼓勵銀行優化信貸結構,針對海洋經濟活動所需的金融需求來合理配置金融資源,同時積極引導民間資本流入海洋開發活動中,參與到海洋產業的投資。發展綠色金融服務,提高海洋經濟的投融資水平,加快發展債券市場和股權市場,構建多渠道籌集資金的途徑,加大對有關海洋產業活動的稅收優惠扶持力度。海洋經濟發展最需要的還是可以提供大量資金的融資性金融支持模式,同時由于海洋產業活動具有很大的風險性和不確定性,風險控制性的金融支持也是一種重要的方式,通過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得從事海洋產業活動的風險盡可能得到分擔。海洋經濟活動有別于陸地經濟活動,需要有相適應、相匹配的金融供給模式來支持海洋經濟的發展。
3.海洋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與對策(#4、#5、#9、#10)。海洋金融作為伴隨著海洋經濟發展而出現的一個新鮮的事物,在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問題。產業融資結構不完善、缺少專業化的金融機構、涉及海洋產業的金融產品創新較少、沒有形成統一的涉海標準規范并且政策的支持力度受到限制。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融資門檻較高、成本較大,使得絕大多數的中小涉海企業也出現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一些政策性銀行把金融支持限定在特定的領域和項目里,目前沒有針對海洋經濟活動提供金融服務的政策性銀行,缺乏提供有效的針對性支持。以銀行為主的大多數金融機構多是以擔保和抵押的方式來發放貸款,而海洋產業活動由于受到諸多的限制,能夠提供的有效抵押資產較少,即傳統的融資模式無法滿足海洋產業生產活動的需求。在發展海洋經濟的同時也要努力健全完善海洋金融支撐體系。加快成立專門的涉海政策性金融機構,針對海洋經濟活動提供有效地金融支持,培育藍色金融集聚區,設立海洋產業基金。鼓勵金融機構的資金投放向海洋產業活動傾斜,加大對海洋產業的信貸支持力度,安排海洋專項貸款。完善相關的貸款抵押擔保方式,加大對海域使用權等抵押貸款方式的投放力度。積極拓寬海洋活動的融資渠道,對具有涉海活動的金融機構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與優惠獎勵,為海洋經濟的發展營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關鍵詞突現是指在某段時間內突然增加或者出現頻率明顯增多的關鍵性術語,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探索某一研究領域的前沿動態。通過關鍵詞突現能夠了解到在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研究領域中某一段時間內最為關注的研究主題。如圖6所示,共得到了13個凸顯詞:海洋金融、輪式模型、熵值法、重力模型、多層次城市中心、發展模式、金融危機、藍色經濟區、海洋產業、寧波海洋經濟、海洋經濟發展、海洋產業以及海洋強國。從圖6中可以看到凸顯強度最大的是“海洋金融”,其突現值達到了6.06,說明在該研究領域中,海洋金融的研究力度比較大。從時間劃分來看,“輪式模型”“熵值法”以及“多層次城市中心”的影響周期最長,均從2000年開始到2009年結束。在2010-2016年,“海洋產業”的突現強度最大,說明在這期間學者對其的研究熱度最高。海洋產業大多均為外貿依存度較高的外向型產業,繼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學者們在關注金融危機對社會經濟發展影響的同時也逐漸重視其對海洋經濟的沖擊與影響。在我國將發展海洋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國內學者也越來越關注金融在海洋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作用。2016年之后,“海洋強國”成為研究熱點。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戰略,十九大同時也指出了要加快建設海洋強國,有關金融支持海洋強國的建設成為該領域的研究前沿。
圖6 關鍵詞凸顯
研究前沿的主題識別和趨勢分析可以發現該研究領域的關鍵詞隨時間變化的發展脈絡,并預測該領域的發展方向。通過Citespace軟件得到關鍵詞共現的基礎上選擇“Time Zone”得到關鍵詞隨時序變化的時區圖,從而對不同時期的研究特征進行判斷。得到的關鍵詞時區圖譜如圖7所示。近年來隨著海洋產業的迅速發展、海洋經濟上升為國家戰略,有關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研究已經取得了豐富的成果,且研究日益趨于多元化。經過對2000-2021年的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可將研究主題的演進大致分為3個階段,分別為:
圖7 關鍵詞時區演化圖譜
第一階段為研究的初始階段(2000-2007年)。該階段的發文量較少。國內最早研究金融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是何君位發表的一篇名為《充分發揮金融對海洋經濟的推動作用》的文章,在該文章中明確提到“要充分發揮金融在建設海洋經濟強省中的第一推動力的重要作用”,并且強調要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資體系。該作者在《建設海洋經濟強省的金融思考》一文中也指出“要把支持建設海洋強省作為金融部門今后的工作重心”。這一階段的研究視角比較單一,主要集中在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上。至此,金融在海洋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逐漸受到學者們的重視,為后續的研究進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階段為迅速發展階段(2008-2016年)。首先隨著“海洋熱”的升溫以及對海洋經濟的認識逐漸深化,其次是隨著金融危機產生的危害不斷蔓延,有關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研究成為關注的焦點,研究內容廣泛,研究成果也較為豐富。在這一階段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和債務融資工具等上。有學者介紹了國外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以及海洋金融的特征。在海陸統籌、海陸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部分學者探索構建海洋經濟發展中的金融支撐體系。此外,金融支持海洋產業的發展也成為研究的熱點,不少學者通過實證檢驗的方式來探討金融與海洋經濟的互動關系,量化分析金融發展與海洋經濟發展之間的互動機制,有研究表明金融發展是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關鍵性因素,研究進入了多樣化的探索階段。
第三階段為深入研究階段(2017-2021年)。隨著有關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研究不斷深入,關鍵詞突現逐漸減少,“海洋強國”“開發性金融”“藍色債券”等成為該領域的研究前沿。隨著黨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設海洋強國等一系列推動海洋經濟發展的重大舉措,海洋經濟進入了向高質量發展的階段。2018年,海洋局、發展改革委等八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改進和加強海洋經濟發展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這充分表明了金融服務水平對海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至關重要。
本文基于CiteSapce可視化文獻計量軟件,基于CNKI中有關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481篇文獻進行分析,繪制并詳細分析了相關的知識圖譜,識別了該領域的研究熱點與前沿動態,對該領域的研究現狀有了清楚的認識,為未來我國學者研究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鑒參考。通過分析,得出的主要結論如下:
第一,從發文數量上看,我國關于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研究發展整體上是處于先上升后下降的趨勢。根據發文量的分布情況,可劃分為三個研究階段:緩慢增長(2001-2010年)、高速增長(2011-2014年)以及低速增長(2015-2021年)。其中2010年之后發文量逐步上升,可能的原因是受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而金融危機的影響對海洋經濟的影響具有一定的滯后性,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該領域的研究成果迅速增加。
第二,從作者合作網絡圖譜上看,該領域的研究學者較為分散,作者之間的合作較少,沒有形成穩定的核心作者群,作者的研究相對獨立,尚未形成緊密的合作關系。發文量排前4的分別是張春宇、鄭慧、李靖宇以及趙昕,均為4篇。
第三,從研究機構分布上看,發文量最多的是中國海洋大學經濟學院,其次是中國海洋大學海洋發展研究院。機構之間的合作強度并不大,研究機構間的合作有待進一步加強。
第四,從關鍵詞共現和聚類看,高頻關鍵詞有“海洋經濟”“海洋金融”“金融支持”“海洋產業”“海洋經濟發展”等,它們是該領域的核心研究主題,處在關系網絡的核心位置,大致形成了12個聚類類別。
第五,從研究熱點演變趨勢來看,大致分為3個演進階段:研究的初始階段(2000-2007年)、迅速發展階段(2008-2016年)、深入研究階段(2017-2021年),有關金融支持海洋強國的建設成為該領域的研究前沿。
通過對過去二十多年國內有關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文獻進行梳理,在總結已有的研究成果基礎上,認為未來的研究重點還應該關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關于“海洋金融”一詞的明確定義和系統的闡述。由于興起的時間較短,在理論層面,海洋金融還尚未有明確清晰的概念。海洋金融并不簡單等同于陸域金融,其具有海洋領域的特殊性。深入研究海洋金融的內涵與特征,對于豐富海洋金融的理論體系以及相關的理論研究,解決我國海洋經濟發展中有關金融等問題都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第二,關注海洋金融測度指標體系的構建。從現有的研究不難發現,目前學術界缺乏對海洋金融發展水平的測量。我國海洋經濟發展迅速,與其相適應的海洋金融發展水平對于海洋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這時,如何更為準確的衡量海洋金融發展水平對于我國海洋經濟的推動作用顯得格外重要。
第三,深入探討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內在機理。學術界在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路徑選擇、存在的問題以及對策建議等方面的研究成果頗豐。在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背景下,金融支持海洋經濟發展的背后作用機理尚未可知,我國學者應該加強該領域研究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