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嫚|文
本文通過對全產業鏈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全面分析,旨在研究探索如何建立適合企業自身特色的全產業鏈人才培養模式,為有色金屬行業其他國際化工程公司更加有效地以高素質人才競爭優勢推進公司發展提供借鑒。
中國恩菲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國恩菲”)前身是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成立于1953年,是新中國成立后為恢復和發展我國有色金屬工業而設立的第一家專業設計機構,肩負著為共和國有色金屬行業開疆拓土之重任。成立60 多年以來,公司培養出一大批設計人員,為我國成為有色金屬大國和強國做出了卓越貢獻。
面對新時代,面對世界科技前沿、有色金屬行業重大需求和高質量發展主戰場,中國恩菲在發揮傳統設計咨詢優勢的基礎上,圍繞產業鏈部署創新鏈,積極進行全產業鏈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與實踐,為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耦合,發揮出連接左中右、暢通上下游的重要功能。
啟動“聚英強基”行動
打造百名博士團研發團隊
中國恩菲博士后工作站作為著重構建融合理論與實踐研究的高層次平臺,2017年啟動“英才智庫”戰略和“聚英強基”行動,積極引進一大批與公司創新方向一致、學風嚴謹、務實肯干的博士、博士后,打造百名博士創新團。截至目前,本部入職博士達到120人。
這些專職博士研發人員,將中國恩菲豐富的工程經驗融入科研,通過多專業協同與實際工程密切結合,形成“理論研究-物理仿真-數值仿真-工程實踐相結合”的創新方法,利用以探索實驗為主的本部實驗室,以擴試、中試為主的多專業研發基地,以合作研發為主旨的分公司研發中心,并與行業企業共建工程應用、產業發展的示范項目。
在研發團隊的人才培養中,中國恩菲從全產業鏈角度出發,重視研發與營銷等各個環節的接軌。通過開展“百名博士進企業”行動,走進35家行業企業,讓廣大科研人員圍繞企業生產實際問題進行現場科研試驗,針對市場需求尋找切入點和突破口,及時調整科研方向與技術創新目標,提高科研成果的實際應用價值。
依托中國恩菲豐富的工程實踐、技術成果的不斷升級迭代、具有豐富經驗的導師團隊,博士團隊開展了大量代表行業發展前沿趨勢、科研創新與市場需求接軌的研究選題,形成了以氧壓浸出、側吹冶煉為代表的20項專長專利技術。
依托科技平臺
大力培養創新型工程設計人員
作為行業技術引領者,中國恩菲擁有地質、采礦、選礦、冶煉等工藝及相關公用配套共計40多個專業的設計力量,依托“6室、1院、3站、22中心”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平臺,形成了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和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有色金屬行業設計大師等在內的高素質人才團隊。
這其中,一代一代恩菲人形成的“傳幫帶”優良傳統,對于人才的成長發揮了重要的歷史作用。公司的老員工義務將自己的實踐經驗、專業知識傳授給新員工,形成了一個自然的“機制”。為持續發揮“傳幫帶”優良傳統,中國恩菲制定了導師制相關規章制度,通過制度化將“傳幫帶”這一優良傳統形成常態化機制。在此基礎上,中國恩菲將科技平臺作為創新研究和工程設計人員再培訓基地,將其打造為保障課題實施、培育專家人才、實現成果轉化和探索產融結合的操作臺。開展以工程實踐為基礎、跨專業多學科聯合、面向市場實現產業孵化的科技創新,促進人才培養與培訓再教育、科研、成果轉化、產業發展的全面融合。
實施以來,世界最大鋅精礦流態化焙燒爐、釩鈦磁鐵礦回轉窯預還原電爐熔煉工藝、復雜煙氣的粉塵超低排放工藝及裝備等一系列專長技術通過小試、中試、工業化試驗逐步應用到工業化生產中,拓展了公司原有業務領域,培養出一批具有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力、實踐技能和市場能力強的創新性科技人才。

專業理論和項目實踐相結合
不斷提升項目管理人才綜合素質
從工程設計院到轉型成為國際化工程公司的過程中,項目管理人才的緊缺是擺在公司面前的重大阻礙。為解決這一問題,中國恩菲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等多種形式,開展多層次、形式多樣的項目管理培訓,不斷提高項目管理人員的綜合素質。
公司針對項目經理、設計經理、專業經理、文檔控制等不同崗位項目管理人員開展各類專業知識培訓,包括選派骨干員工參加清華大學項目管理培訓班、PMP 國際項目經理認證培訓;進行《FIDIC 合同條款》解讀、《項目管理程序手冊》宣貫等項目管理專業知識的系統化學習;組織案例分析講座、項目管理經驗交流會、崗位技能提升等各類培訓,并注重項目回訪,通過對項目中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和分析,不斷改進。
在不斷用專業項目管理知識武裝大腦的同時,中國恩菲還用大工程、大項目培養人才,在工程中關注技術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工程應用的循環式有機結合和促進提升,培養出一大批能夠圍繞全要素和全周期進行項目改進的人才。
依托60年來在大中型礦山、有色冶金企業的規劃、勘察、設計和建設工程及基建工程等多領域、多環節積累的豐富經驗,中國恩菲將技術與項目管理有機整合,進一步發揮創新能力,深入探索承攬總承包項目的模式,通過不斷實踐,針對過程中遇到的難點、痛點進行及時總結、改進,不斷探索先進理念和項目管理經驗,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并先后兩次榮獲建筑行業工程質量最高榮譽獎——魯班獎。
裝備承載技術 推行全員營銷理念
為助力公司提升有色金屬產業鏈整合和集成優勢,公司推廣全員營銷的經營理念,持續推進技術成果轉化為產品、產品實現市場化乃至產業化的進程。
中國恩菲將領先的技術搭載于卓越的裝備,發揮自身工藝和設備相結合的設計優勢,工程建設與工程運營相結合的服務優勢,以核心裝備為紐帶,使工程建設服務推向生產性服務,不斷加強研發、業務、產品部門有效溝通和交流,促進全員營銷局面形成。
“低溫蒸發多效水處理成套技術裝備”是近幾年中國恩菲將技術往產品轉化、產品向市場轉化的經典案例。從參與實驗室技術開發、中試數據驗證,到組織首臺(套)工程應用推廣,再到協助產品規?;?、系列化等,逐漸摸索出一套方法。
在此基礎上,中國恩菲通過整合資源、布局渠道、聯合孵化,成立中國恩菲裝備制造基地。該基地成立后,將為中國恩菲未來的有關項目提供相關核心裝備,進一步促進裝備業務在品質管理、匹配項目效率、知識產權保護等方面的提升,發揮技術開發優勢。
同時,聯合國內頂級裝備公司共同成立中國恩菲礦業“走出去”聯盟,為全球礦業客戶提供“中國技術、中國方案、中國裝備”的“一站式”服務。
打通交叉培養通道
利用全產業鏈優勢培養復合型人才
中國恩菲利用全產業鏈優勢,打通交叉培養渠道,設置技術序列、研發序列、項目管理序列等不同職業發展通道。員工的職業發展道路并非一成不變,既可以入職后選擇在現有職業發展路徑上不斷成長,也可以結合自身特點在各個不同序列中互相轉換。如對專業技術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后,可從技術序列轉到研發序列、項目管理序列或其他序列。
同時,公司鼓勵并推動研發人員與工程設計人員、項目管理人員等不同崗位員工進行雙向交流,一方面有利于研究成果在工程項目上的轉化應用,另一方面也為研發人員、設計人員創造生產一線工程實踐機會,培育科技創新的思維和素養。
在此基礎上,以技術引領、轉化應用為目標,不斷完善機制建設,形成集課題研發、平臺建設、專利申報、標準編制、報獎評優和人才培養多要素驅動模式,設計滿足不同類別、不同層次員工需求的多樣化績效考核方式,充分調動員工積極性,分別從專項技術獎勵、專利、論文、獲獎等方面制定細化措施,爭取形成看得見的激勵。
中國恩菲深入實施人才強企戰略,以支撐公司創新驅動實現跨越式發展為目標,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遵循人才成長、發展規律,根據人才特點和需求類型,分層分類培養研發、設計、項目管理、裝備制造等產業鏈各類人才,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性科技人才優勢,為公司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
在強有力的人才支撐下,中國恩菲在參與國際競爭的征程中,從隨國際先進的“跟跑”,進入同世界水平“并跑”,甚至多領域出現“領跑”,讓中國方案、中國智慧成為國際工程應用中的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