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鈺瑋 張 玉
種子是糧食生產的“芯片”,是維護國家糧食安全戰略的基石。近年來,國家出臺多項政策措施,助推種業深化改革創新,行業集中度和企業創新能力有了明顯提高,整體取得了積極成效。行業利潤率和種子銷售凈利率結束了16年以來持續下跌趨勢,出現上漲。與此同時,我國種業仍面臨較多問題,如:庫存量高、育種知識產權保護不足、育種成果轉化率低下、研發投入與國外企業存在顯著差距等。目前,我國種業正處在戰略發展轉折期,種業企業長期健康穩定發展是“打一場種業翻身仗”的重要保障。財務風險是企業風險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了在種業發展的關鍵階段能夠取得突破,企業要有效規避自身的財務風險隱患,以保障企業可持續健康發展。
F公司創始于1984年,1999年4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是國內種業首家上市公司。公司雜交水稻種子和玉米種子實力雄厚,是全國首批“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公司在聚焦種子主業的發展外,積極推動相關聯產業結合發展,上世紀90年代開始開發農化產品,到2015年,農化產品銷售收入反超種子銷售收入,在此之后也將差距逐步擴大;2005年開拓香料市場,成為中國天然薄荷產品主要生產企業,產品遠銷海外。與此同時,公司還積極嘗試在非相關行業的發展,2004年至2016年涉足房地產和酒店行業,但都以失敗告終,最終形成以種子、農化和香料為主導的高科技大農業經營戰略。
1.籌資風險識別
F公司籌資方式單一,籌資主要來源于銀行借款,公司流動負債在總負債中的占比高達90%以上,僅2018年和2019年有過長期借款,但借款金額不足短期借款的四分之一。從償債能力的指標來看,2016-2020年公司速動比率分別為82.75%,60.19%、88.67%、97.54%和101.43%,2017年出現起伏這是由于存貨占流動資產的比重過大,基本都在50%以上,2019年去庫存化,存貨占比開始下降;利息保障倍數于速動比率一樣,在2017年有過短暫下跌,之后穩步上升,主要原因是農化產業規模擴大,兼并重組資金需求大,配套資金需求提高,貸款利息增加導致。資產負債率一直在30%-40%之間徘徊,保持在較為穩定的狀態。另外,公司帶息負債比率低于行業平均水平,大部分負債為應付賬款、預收賬款和短期借款。現階段公司償債壓力不是太大。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比較依賴于短期負債籌資,基本以銀行貸款方式為主,一旦公司流動負債到期還未得到預期收益,企業資金壓力變大,可能會面臨財務危機。

表1 F公司2016-2020年籌資風險相關指標情況
2.投資風險識別
F公司的對外投資主要是收購或下設相關農業類企業,農業類企業生產周期長,且受自然災害、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投資風險較大。對內投資主要是新建主營業務配套設施和研發項目,如:企業技術中心、加工包裝中心、生產線改造等,投資回收周期較長,成本較大。公司近年來投資取得的現金增長強勢,但為了擴大規模,投入同樣巨大,投資現金流量凈額近兩年均處于負數狀態。投資和收益緊密相連,投資風險也可以用盈利能力指標進行分析。公司營業利潤率從2016年的-3.83%上升至2018年3.91%,之后緩慢下降至2020年2.8%,也是由于2017-2018年企業投資收益增加所致。資產報酬率和成本費用利潤率在2016和2017年都出現下降,2018-2019年好轉,2020年再次出現下滑,公司資產利用效率降低,投入產出水平有所下降,經營中所耗費的成本增長明顯。盈余現金保障倍數連續三年出現負值,之后隨著銷售收入的增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大幅提高,該指標也恢復正常水平。總體來看,盈利水平并不穩定,公司2017年及2020年的凈利潤均有下滑,可能面臨較大的投資風險。

表2 F公司2016-2020年投資風險相關指標情況
3.營運風險識別
營運風險主要指企業營運失敗所造成損失的風險,營運風險分析主要通過營運能力指標。公司流動資產與總資產周轉率增長幅度大體相同,流動資產周轉率從2016年的1.1上升到2019年1.6,2020年稍有回落到1.54;總資產周轉率從2016年的0.62上升到2019年0.95,2020年稍有回落到0.93,流動資產占總資產比例小幅上升。公司近三年應收賬款周轉率下降明顯,由2017年的14.2下降到了2020年的10.3,2018年應收賬款比2017年增長了164%,之后是逐年增長的態勢,2020年賒銷應收款增加33.30%。公司的賬款回收率在下降,不能及時收回,資金積壓在應收賬款上,壞賬率也是逐年上升。存貨周轉率發展良好,2016年-2019年存貨占流動資產比率均超過50%,由于2020年的種子類生產量、庫存量分別減少41.79%、30.84%,制種量同比減少,庫存減少,才下降至45%,存貨積壓得到緩解。種業行業都有著庫存積壓的經營特點,“以銷定產”的生產策略仍有可能出現銷售受阻、存貨積壓等狀況,甚至存在存貨跌價的風險。

表3 F公司2016-2020年營運風險相關指標情況
4.收益分配風險識別
收益分配風險可以用發展能力指標來反映,企業保持自身較好發展的同時還能為股東多發股利,企業的收益分配風險也就越小。2016-2018年公司農化類和香料類產品銷售收入大幅提高,特別是2018年香料類產品銷售價格上漲幅度高于原材料價格上漲幅度,毛利率提高了4.10%,呈現了強勁的成長能力,但成本也隨著大幅度上升。2020年,公司營業收入增長率低于同行業增長速度,受疫情及市場因素影響,種子類產品營業收入同比下5.35%,香料收入同比下降31.23%,依靠農化產品收入,公司總營業收入才有緩慢上升。2017-2018年公司得益于投資收益的強勢,營業利潤2018年大幅度提升;但之后公司投資收益減少,2019-2020年營業收入反超營業成本,才維持住了營業利潤。近兩年公司經營收益不理想,成長能力下降。資本保值增值率近年來下降明顯,公司的資本保全性降低,同時對債權人債務的保障程度也在弱化,影響企業未來的發展。此外,公司未分配利潤逐年增加,近五年發放的股利卻僅為每股0.2元,2017年由于虧損,經營壓力較大,公司并未進行現金紅利分配,股利分配率也下降明顯,這會打擊投資者的積極性,導致潛在投資者對公司的投資減少,公司發展不穩定對收益分配有較大影響。

表4 F公司2016-2020年收益分配風險相關指標情況
1.外部環境變化快
種子生產銷售受自然、市場、政策等多重因素影響,種子是季節性產品,對自然條件的敏感度較高,易受病蟲害、極端天氣影響,可能對育種的數量和質量產生影響。其次,當年銷售的種子一般需要提前一年安排生產,且生產量也會參考上年的銷售量導致生產與實際銷售情況可能存在差異。若生產過多,可能導致庫存積壓,增加貯藏成本外,可能還會因為貯藏不當導致品種變質,影響銷售。最后,政策因素也會影響企業財務風險,例如2016年的玉米臨儲政策導致玉米種子市場價格出現波動,對企業帶來了挑戰。
2.融資渠道較為單一
F公司采用的是銀行貸款方式進行融資,基本以短期為主,沒有發行債券。為獲得銀行貸款,公司近5年內抵押質押貸款9661.5萬元,保證借款約3.3億元,信用借款3.8億元。農業企業有著高風險的特性,而銀行放貸更偏向于穩定的低風險企業,若企業資金出現問題,無力如期支付債務本息,不僅對企業信用會產生影響,也會進一步增加企業自身的籌資風險。
3.投資決策制度不完善
種業企業不光要面臨國內企業的競爭壓力,還要面對外來大型種子公司的空間擠壓,2004年F公司為了擴大公司規模,提高企業競爭力,開啟了非相關多元化戰略,進入了房地產和酒店業,2004年成立大酒店,2007年建設公寓,公司在這兩個領域都遭受了嚴重虧損,直到2016年才完全“脫身”集中精力發展主業。公司并未設立風險管理部門,在進行投資決策時準備工作不足,風險評估不科學,投資決策比較盲目。
4.研發風險較大
育種需要大量研發資金的投入,研發失敗,之前的投入都算“打水漂”,研發成功,后續還要經受市場考驗。另外,我國種子市場低端同質化嚴重,假冒偽劣產品較多,知識產權保護還有待提高和落實,無論是研發還是之后進入市場都存在不確定的風險。
1.完善存貨和應收賬款制度,實現供應鏈管理
公司根據年度經營計劃制定生產計劃,但由于種子經營季節性明顯,當年銷售的種子一般需要提前一年安排生產,該生產模式易受自然災害、市場環境、政府政策等多重影響,給企業銷售帶來不確定性。若存貨無法及時售出,一方面增加儲藏成本,另一方面積壓的種子可能因為貯藏不當出現變質等問題。為降庫存,公司以降低毛利和賒銷的付款方式激勵銷售,這也導致應收賬款越來越高。建議公司建立從計劃、采購、生產、入庫、倉儲、出庫、發貨一整套供應體系,利用互聯網技術延伸至產業鏈終端,避免生產、銷售與市場脫節;其次健全存貨管理制度,不僅對實物數量要及時盤點更新,還要對品種庫齡、質量和庫房貯藏條件進行登記檢查,相關部門相互協作,科學制定種子存銷比,降低公司存貨風險。另外,還要完善公司應收賬款內部控制制度,售前開展客戶實有資金核查,加強合同審查,加大清賬力度,及時催收,提高應收賬款的回款速度,確保資金及時回籠。
2.提高研發能力和獲利能力,擴大企業核心競爭力
種子品種開發,前期投入成本較高,研發周期長、審核通過后投入市場、獲利周期更長。投入市場后,還需要投入營銷資金對新品種進行宣傳,以降低市場上仿冒侵權,低端同質化帶來的危害。F公司近年來種子銷售收入沒有太大漲幅,銷量起伏較大,農化類收入突飛猛進,2015年躍居公司營收第一,香料收入與種子收入相當。公司繼續執行圍繞種業、農化雙主業戰略,勢必要增強種子品種的獲利能力,公司需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增加研發投入,完善與國內知名院校和科研機構的合作機制,促進種子新品種、新技術成果的快速轉化。在“互聯網+種業”的新形勢下加強品種質量提升和營銷體系建設工作,實現扁平化管理,加大新品種推廣力度,整合市場資源,發揮品牌優勢從而進一步擴大企業核心競爭力。
3.擴寬融資渠道,降低償債風險
F公司融資方式單一,短期借款中大部分為信用借款和保證借款,期限較短,需要到期償付,公司可以根據自身經營狀況和戰略發展方向通過多渠道籌集資金。例如:合理分配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在購買周期上也要適當分散,短期借款用于生產、銷售環節,長期借款可以用于研發、收購等環節。企業也可以適當調整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比例。另外,銀行也可以為種業企業開展品種權融資,提供更多的金融產品支持,建設風險共擔的金融體系。
4.完善財務風險預警制度,増強應對環境變化能力
F公司主營產品容易受自然條件和災害事件等因素影響,還可能存在政策風險、市場風險以及安全環保風險等。企業應重點關注財務風險管理工作,提高企業財務風險的前瞻性,建立完善的財務風險管理制度和財務預警制度,結合不斷變化的內外部環境及時調整相應措施,專門在財務部設立財務風險監督小組,將財務風險意識融入到日常工作中,提高企業抗風險的能力,減小因為環境、市場、政策環境等變化帶來的損失,保持企業健康有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