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智江 秦治勇 李大慶 鄭潔 楊再學
摘 要: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作為衡量動物對環境適應的生理指標和營養狀況的綜合指標,研究其變化規律,對于了解動物身體狀況的優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對2014—2020年貴州省余慶縣旱地生境捕獲的78只高山姬鼠的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高山姬鼠平均肥滿度為(2.91±0.46)g·cm-3,平均胴體重長指標為(1.85±0.35)g/cm,不同性別間高山姬鼠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無顯著差異,但雌鼠妊娠會造成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的增加;種群年齡組成與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的變化規律呈正相關;季節變化會造成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的變化,肥滿度隨季節的變化不會產生顯著差異,但胴體重長指標隨季節的變化會產生顯著差異或極顯著差異;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均隨年度的變化有所變化,但兩者間的變化規律不同。
關鍵字:高山姬鼠;肥滿度;胴體重長指標;變化規律;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 Q958.1;S44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2)03-0028-04
Abstract: Fatness and carcass weight are the comprehensive indicators to measure the physiological and nutritional status of animals.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ir changing rules for understanding the physical condition of animal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was made on the fatness and carcass weight index of 78 Apodemus chevrieri captured in dry land habitat in yuqing county from 2014 to 2020.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average fatness and carcass weight index of Apodemus chevrieri were (2.91±0.46) g·cm-3 and (1.85±0.35) g/cm, respectively. The age composition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changes of fatness and carcass weight and length. Seasonal changes will lead to changes in fatness and carcass weight and length, while fatness will not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seasonal changes, but carcass weight and length will show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r extreme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ith seasonal changes. Fatness and carcass weight change with the year, but the changing rules are different between them.
Key words:Apodemus chevrieri; Relative fatness; Body weight/length without viscera index; Change law; Guizhou Province
肥滿度(Relative fatness)和胴體重長指標(Body weight/length without viscera index)是表征動物身體狀況和生理狀態的形態學參數之一,是衡量動物對環境適應的生理指標和營養狀況的綜合指標。肥滿度自1902年Fulton[1]提出后,已被廣泛運用于動物生長狀況與環境、生存、年齡、性別、繁殖、種群密度關系和種內關系等方面的研究。自1963年夏武平等[2]首次將魚類中使用的肥滿度指標應用于紅背?(Myodes rutilus)研究以來,該指標已被我國學者廣泛用于其他鼠類的研究中。房繼明等[3,4]比較分析了小家鼠(Mus musculus)、褐家鼠(Rattus norvegicus)、布氏田鼠(Microtus brandti)等3種嚙齒動物的肥滿度指標和重長指標的異同和優劣,建議采用重長指標代替肥滿度指標。由于鼠體體重容易受到偶然因素(如上鋏前攝食多少和上鋏后受損程度、死亡時間,生殖器官等內臟團階段性或周期性的發育和退化,雌體又會因懷仔與否以及胎仔數多寡)等的影響,致使傳統的重長指標的可靠性降低。而胴體重是一個相對穩定的生理指標[5],葉華等[6]通過對黑線倉鼠(Cricetulus barabensis)胴體重長指標的研究,認為采用胴體重代替傳統的重長指標中體重,以胴體重長指標來研究鼠類的肥滿度將更為準確。
高山姬鼠(Apodemus chevrieri)又稱齊氏姬鼠、高原姬鼠、西南姬鼠,隸屬嚙齒目(Rodentia)鼠科(Muridae)姬鼠屬(Apodemus),為中國特有種,主要分布在甘肅、貴州、湖北、陜西、四川、云南等地[7-10],貴州分布在綏陽、都勻、大方、納雍、威寧、赫章、畢節、獨山及雷公山自然保護區[11-15]。2014年在貴州省余慶縣鼠情監測中首次發現高山姬鼠,是當地旱地生境的常見鼠種。國內對高山姬鼠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的研究報道較少,楊再學等[16]、高文榮等[17]對高山姬鼠肥滿度有過研究報道,并且僅有楊再學等[18]報道了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的變化規律。為此,筆者等對2014—2020年貴州省余慶縣農區鼠情監測中捕獲的78只高山姬鼠的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進行了比較研究,進一步了解和掌握高山姬鼠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隨性別、年齡、季節、年度的變化規律,以期為高山姬鼠種群預測預報提供可靠的參考依據,同時也為豐富我國高山姬鼠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的變化規律提供研究資料。
1 研究方法
1.1 調查時間與地點 調查時間為2014—2020年。調查地點設在貴州省余慶縣子營街道辦上里社區,海拔580m。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年平均氣溫15℃,全年降雨天數160d以上。調查生境分為住宅、稻田和旱地3種類型,當地主要種植水稻、玉米、蔬菜、蓮藕、紅薯、甘蔗、李樹、桃樹、柑橘樹、琵琶樹等作物,有部分撂荒地,邊緣有林地等。監測區地勢平坦,作物種類豐富,鼠害發生較為嚴重。
1.2 調查方法 調查工具采用7cm×17cm中型木板夾,在田間直線或曲線排列,用花生仁作誘餌,每月上中旬(5—15日)在各生境地調查1次,分別置夾200夾夜以上,晚放晨收。每月將捕獲的高山姬鼠標本帶回實驗室分別進行編號,性別鑒定,利用直尺(精度0.1mm)其測量體長、尾長、后足長、耳高等數據,利用電子稱(精度0.01g)測量其體重、胴體重,同時解剖觀察其繁殖狀況,測算種群性比、懷孕率、睪丸下降率、繁殖指數、肥滿度、胴體重長指標等數據,并進行種群年齡鑒定。
1.3 種群年齡鑒定方法 高山姬鼠種群年齡的鑒定指標及劃分標準較多[19]。本文采用楊再學等[20]制定的高山姬鼠種群年齡鑒定劃分標準,鑒定指標為體重,將其劃分為幼年組(Ⅰ)、亞成年組(Ⅱ)、成年Ⅰ組(Ⅲ)、成年Ⅱ組(Ⅳ)、老年組(Ⅴ)5個年齡組。
1.4 計算方法 肥滿度計算公式為[2]:K=100W/L3。式中,K為肥滿度(g·cm-3);W為體重(g),L為體長(cm)。胴體重長指標計算公式為[6]:KWL′=W′/L,式中,KWL′為胴體重長指標(g/cm),W′為胴體重(g),L為體長(cm)。平均數均以平均值±標準差來表示。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性別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差異 對貴州省余慶縣2014—2020年捕獲的78只高山姬鼠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進行統計分析比較,高山姬鼠平均肥滿度為(2.91±0.46)g·cm-3,其中,雌鼠平均肥滿度為(2.94±0.44)g·cm-3,雄鼠平均肥滿度為(2.87±0.47)g·cm-3;平均胴體重長指標為(1.85±0.35)g/cm,其中,雌鼠平均胴體重長指標為(1.89±0.28)g/cm,雄鼠平均胴體重長指標為(1.79±0.40)g/cm。總體來看,平均肥滿度明顯高于平均胴體重長指標,兩性間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均不存在顯著差異。按照妊娠鼠、未妊娠鼠、雄鼠統計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發現(表1),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均存在妊娠鼠>未妊娠鼠>雄鼠的變化規律,且相同性別群體的高山姬鼠肥滿度均高于胴體重長指標。經t-測驗,高山姬鼠妊娠鼠、未妊娠鼠、雄鼠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均不存在顯著差異。
2.2 不同年齡組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差異 對高山姬鼠不同年齡組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統計發現(表2),肥滿度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成年Ⅱ組比成年Ⅰ組略低,經t-測驗,相鄰2年齡組間肥滿度不存在顯著差異。胴體重長指標也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經t-測驗,未成年組與亞成年組、亞成年組與成年Ⅰ組、成年Ⅰ組與成年Ⅱ組胴體重長存在極顯著差異,成年Ⅱ組與老年組胴體重長存在顯著差異。
2.3 不同季節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差異 對高山姬鼠不同季節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統計發現(表3),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均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肥滿度隨季節的變化規律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經t-測驗,相鄰兩季節間肥滿度不存在顯著差異;胴體重長指標隨季節的變化規律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經t-測驗,春季與夏季胴體重長指標差異極顯著,夏季與秋季、秋季與冬季胴體重長指標差異顯著。
2.4 不同年度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差異 對高山姬鼠不同年度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統計發現(圖1),高山姬鼠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均有明顯的年度變化,其中,肥滿度以2014年最高,平均為3.28g·cm-3,2018年最低,平均為2.50g·cm-3,相鄰年度間平均肥滿度經t-測驗,2018年與2019年間存在極顯著差異,其他相鄰年度間不存在顯著差異;胴體重長指標以2014年最高,平均為2.23g/cm,以2015年最低,平均為1.66g/cm。相鄰年度間平均胴體重長指標經t-測驗,2014年與2015年間存在極顯著差異,其他相鄰年度間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高山姬鼠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隨年度變化而變化,但變化規律有所不同。
3 小結與討論
3.1 肥滿度變化規律 研究發現,貴州省余慶縣高山姬鼠的平均肥滿度為(2.91±0.46)g·cm-3,兩性間肥滿度無顯著差異,妊娠鼠肥滿度高于未妊娠鼠和雄鼠肥滿度,說明高山姬鼠雌鼠妊娠會造成其肥滿度的增長,這與劉偉等[21]報道的雌鼠肥滿度高與懷孕生殖有關的研究結果相一致;同時也說明高山姬鼠肥滿度與種群繁殖存在一定的相關性。高山姬鼠肥滿度隨著種群年齡的增長而增加,但成年Ⅱ組肥滿度比成年Ⅰ組略低,相鄰兩年齡組間肥滿度不存在顯著差異;肥滿度隨季節的變化規律為夏季>春季>冬季>秋季,說明其肥滿度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各年度平均肥滿度各不相同,說明高山姬鼠肥滿度具有明顯的年度變化。與楊再學等[16]報道的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肥滿度變化規律比較發現,貴州省余慶縣高山姬鼠平均肥滿度略高于大方縣高山姬鼠平均肥滿度(2.86±0.43)g·cm-3(n=481),經t-測驗,兩地間平均肥滿度無顯著差異,說明同一鼠種在不同地域其肥滿度無明顯差異;兩地間雌雄鼠肥滿度均無顯著差異,同時妊娠鼠、未妊娠鼠及雄鼠肥滿度變化規律相同,說明同一鼠種在不同地域其肥滿度與性別特征的關系變化規律一致;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肥滿度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降低,與當地高山姬鼠肥滿度隨年齡組成的變化規律結果不一致,說明同一鼠種在不同地域其肥滿度與年齡組成的變化規律不一致;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肥滿度隨季節的變化規律為春季>夏季>秋季>冬季,與當地高山姬鼠肥滿度隨季節的變化規律存在明顯差異,說明同一鼠種在不同地域其肥滿度隨季節的變化規律也不同。
3.2 胴體重長指標變化規律 研究結果顯示,貴州省余慶縣高山姬鼠平均胴體重長指標為(1.85±0.35)g/cm,兩性間胴體重長指標無顯著差異,妊娠鼠胴體重長指標高于未妊娠鼠和雄鼠胴體重長指標,說明高山姬鼠雌鼠妊娠會造成其胴體重長指標的增加;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加,隨季節的變化而變化,隨年度的變化而波動。與楊再學等[18]報道的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變化規律比較發現,貴州省余慶縣高山姬鼠平均胴體重長指標低于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1.90±0.32)g/cm(n=285),經t-測驗,兩地間平均胴體重長指標無顯著差異,說明同一鼠種在不同地域其胴體重長指標無明顯差異;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雌雄鼠間差異極顯著,而當地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雌雄鼠間差異不顯著,說明同一鼠種在不同地域其胴體重長指標與性別特征的關系不同;兩地間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均隨年齡的增加而增長,說明同一鼠種在不同地域其胴體重長指標與年齡組成的變化規律相同;貴州省大方縣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隨季節的變化規律為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與貴州省余慶縣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隨季節的變化規律略有不同,且兩地間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在相鄰兩季節都存在極顯著差異或顯著差異,說明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有明顯的季節變化,且在不同地域其胴體重長指標隨季節的變化規律不同。
綜上所述,不同性別的高山姬鼠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不存在顯著差異,但雌鼠妊娠會造成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的增加,種群年齡與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的變化呈正相關,但會因地域環境不同而相關性不同,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會因為季節變化而變化,但肥滿度的變化不會形成顯著差異,胴體重長指標會形成顯著差異或極顯著差異,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均會因年度變化而變化,但兩者間變動規律不同??傊蕽M度和胴體重長指標作為衡量動物對環境適應的生理指標和營養狀況的綜合指標,研究其變化規律,對于了解動物身體狀況優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可為種群動態預測預報提供參考依據。因此,在今后工作中,應加強對鼠類肥滿度和胴體重長指標的比較研究,以期尋找種群數量預測預報更多的信息,對鼠類發生作出較為準確的預報。
參考文獻
[1]FULTON T. Rate of growth of seashes[J].Fish Scotl Sci Invest Rept,1902,20:1035-1039.
[2]夏武平,孫崇潞.紅背?肥滿度的研究[J].動物學報,1963,15(1):33-43.
[3]房繼明,王紅梅,于曉東.嚙齒動物肥滿度指標的探討[J].生態學報,1995,15(2):221-222.
[4]房繼明,孫儒泳,劉志龍.布氏田鼠肥滿度分析和小型獸類肥滿度指標K與KWL(重長指標)的比較[J].動物學報,1995,41(2):141-148.
[5]張潔.北京地區黑線倉鼠年齡鑒定及種群年齡組成的研究[J].獸類學報,1985,5(2):141-150
[6]葉華,盧浩泉,李玉春.黑線倉鼠胴體重長指標的研究[J].四川農業大學學報,1997,15(2):180-184.
[7]夏武平.中國姬鼠屬的研究及日本種類關系的討論[J].獸類學報,1984,4(2):93-98.
[8]羅蓉,謝家驊,辜永河,等.貴州獸類志[M].貴陽:貴州科技出版社,1993:256-258.
[9]張甫國,張正純,江正陽,等.高山姬鼠生物學研究[J].中國媒介生物學及控制雜志,1995,6(6):448-450.
[10]倪健英,蔣光藻,黃建偉,等.高山姬鼠在四川的發生動態及危害初步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1998,11(院慶專輯):125-128.
[11]梁智明,顧以銘,王菊生.綏陽縣小獸及革螨、恙螨名錄[J].貴陽醫學院學報,1980,5(2):173-176.
[12]黃貴萍,廖克強.貴州都勻市郊小獸類及鼠類數量變化的調查[J].貴陽醫學院學報,1992,17(2):124-126.
[13]楊再學,松會武,周紹南,等.貴州省嚙齒動物區系及分布調查初報[J].西南農業學報,1994,7(2):95-100.
[14]黎道洪,羅蓉.黔西北地區農田鼠類群落結構的研究[J].獸類學報,1996,16(2):136-141.
[15]陳繼軍,謝鎮國,張旋貴,等.貴州雷公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獸類調查[J].凱里學院學報,2008,26(6):92-95.
[16]楊再學,金星,龍貴興.高山姬鼠肥滿度的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2000,28(5):18-20.
[17]高文榮,朱萬龍,張浩,等.食物質量對橫斷山區高山姬鼠肥滿度的影響[J].云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35(4):63-68.
[18]楊再學,金星,龍貴興,等.高山姬鼠胴體重長指標的變化規律[J].中國農學通報,2011,27(14):22-26.
[19]楊再學.中國小型獸類年齡鑒定方法[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6:177-183.
[20]楊再學,金星,龍貴興.高山姬鼠種群年齡的研究[J].貴州農業科學,2000,28(6):12-14.
[21]劉偉,宛新榮,王廣和,等.長爪沙鼠肥滿度的年齡和季節特征[J].獸類學報,2003,23(2):139-144.
(責編:張宏民)
344950033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