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敏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重慶代表團的10多名代表就加強科技創新和技術攻關,切實解決關鍵領域“卡脖子”等問題提出了相關建議85件,得到了國家有關部委高度認同。
提升中新(重慶)國際數據通道能級
2019年9月,中新(重慶)國際互聯網數據通道(以下簡稱“中新國際數據通道”)正式開通。這是我國首條也是目前唯一一條面向單一國家、點對點的國際數據專用通道,是從重慶經廣州、香港到新加坡的直達數據鏈路。
通道讓中新雙方企業合作交流縮短成“一張屏”的距離,企業足不出戶便可開展國際洽談。
“中新國際數據通道建設發展成效初顯,但客觀上仍面臨挑戰,通道互聯互通數字基礎設施價值還未充分釋放。”曾在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工作的全國人大代表,渝北區委常委、區政府副區長楊帆表示。
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期間,楊帆提出了《關于提升中新(重慶)國際數據通道能級,構建“西部陸海新通道”之“數字通道”的建議》。她認為,應基于中新國際數據通道和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打造中新(重慶)互聯互通國際信息通信樞紐。建議將中新(重慶)互聯互通國際信息通信樞紐工程納入國家“十四五”重點專項規劃,協同相關部委、省區市,合力推動中新國際數據通道成為成渝地區乃至西部地區連接新加坡及東盟地區數據(信息)流動、產業發展的樞紐通道、綜合通道。
代表建議提出后,中央網信辦作為承辦單位與楊帆代表進行了溝通。中央網信辦已與重慶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就數據跨境安全管理進行深入溝通交流,針對企業結合數據跨境流動實際需求給予了指導,并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組織開展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試點,探索數據出境安全監管模式,在支持重慶自由貿易區建設的同時,為建立完善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制度積累實踐經驗。
促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
2020年4月9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意見將數據作為與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并列的生產要素,提出要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值。
對于數據跨境流動法律規制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重慶璞雨為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高鈺非常關注。
“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將直接影響國家數據安全、數字產業發展和個人數據的保護。為充分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有必要采取措施保障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高鈺說,她經過前期調研了解到,數據跨境流動規制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缺乏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具體規則等。
高鈺介紹,網絡安全法確立了數據本地化存儲與數據出境安全評估相結合的監管方式,但這種方式也未能結合數據跨境流動的具體場景等進行多層次、差異化監管,將安全評估作為數據出境的必經程序將極大壓縮數據流動的空間。所以,高鈺提出了《關于完善數據跨境流動法律規制的建議》。她建議,要繼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同時,鼓勵信息技術專家、科技公司等共同對當前的網絡安全環境與數據保護開展研究,摸索出一套有特色的程序機制,助推經濟社會發展和數據安全。
對于如何有效防范數據跨境流動風險,高鈺建議,盡快明確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評估的具體規則和流程,公布評估標準,為企業營造具備可操作性和可預期的數據跨境流動法律環境。她還建議差異化管控不同性質的數據跨境流動。
建議提出后,中央網信辦和高鈺進行了多次溝通,高鈺還應邀參加了2021年9月召開的關于大數據監管的座談會。
對于高鈺的建議,中央網信辦在回復時表示,為配合數據安全法的出臺實施,中央網信辦正抓緊研究起草數據出境安全管理辦法等配套規定,細化明確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出境安全評估的具體實施辦法、操作程序等。同時,指導全國信息安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研制《數據出境安全評估指南》等國家標準,為有序開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提供標準規范。
在相關具體規定出臺前,中央網信辦也將根據各地長期發展和企業數據出境的實際需求,按照“一事一議”的方式組織開展數據出境安全評估。工業和信息化部將推進全國性行業數據安全監測預警手段建設,統籌形成重要數據監測發現、風險預警、應急處置、追溯取證等能力。
下一步,中央網信辦還將持續推動建立健全數據跨境流動安全管理制度,積極推進相關國際交流合作,促進數據跨境安全有序流動。
推動提升全產業鏈智能制造水平
近年來,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的創新應用不斷深化。數據的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產品優化、服務改進、企業運營、產業管理、社會綜合治理以及國家資源配置的基礎和支撐。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小康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始人張興海在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了《關于確保國家數據安全,支持自主移動互聯終端即智能電動汽車發展的建議》。
張興海認為,當前信息孤立的傳統汽車正在向充分互聯的智能電動汽車演進。作為靈活的移動工具、關鍵的互聯樞紐、重要的智能終端和綠色的儲能供能裝置,智能電動汽車正與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以及智慧能源系統融為一體,成為智慧出行服務生態中不可替代的主角之一。他建議,要筑牢汽車移動互聯終端的數據安全防護墻,支持自主品牌智能電動汽車快速發展,并探索解決其中的數據安全問題。
張興海說,智能電動汽車面臨的數據安全問題及解決方案,只能在其普及推廣的實踐過程中不斷探索。為此,應將數據安全作為新的必備指標之一,推動和扶持自主品牌著力發展三電(電池、電驅、電控)、智能網聯等智能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尤其是加大對數據安全領域的研發投入。
對于張興海的建議,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正與智能交通、智慧城市以及智慧能源系統融為一體,具備了產生、采集和傳輸多源海量數據的能力,用戶數據、車輛數據、交通數據以及能源數據等數據安全逐漸成為各方關注的熱點,有必要加快研究制定汽車數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不斷完善頂層設計,推動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健康有序發展。
2021年,工業和信息化部也發布了《關于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的意見》,意見分為總體要求、加強數據和網絡安全管理、規范軟件在線升級、加強產品管理、保障措施5個部分、11項內容。
據悉,這些年來,有關部門也高度重視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汽車發展,通過規劃引導、加強創新、試點示范等措施,支持產業發展。
下一步,工業和信息化部還將繼續加大支持力度,積極探索解決數據安全等方面的問題。比如:繼續發揮相關產業聯盟、公共服務平臺的作用,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加強創新合作;推動汽車行業數據安全技術和產業發展,鼓勵相關企業、研究機構積極參與智能網聯汽車身份認證、訪問控制、安全審計、數據加密等關鍵技術研發創新和應用推廣。
在回復張興海代表的建議時,工業和信息化部表示,下一步,將聯合相關部門繼續建立健全適用的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加快推動汽車等行業智能制造標準體系建設和行業應用標準研制。同時,繼續培育壯大汽車行業等智能制造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隊伍,持續推進智能制造新模式在汽車行業的應用,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動,鼓勵信息服務機構加大轉型服務供給,激發汽車行業相關企業數字化轉型內生動力,推動提升全產業鏈智能制造水平。
3923500338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