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君
2021年,市人大法制委、常委會法工委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緊跟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緊扣全市工作大局、緊盯立法工作質效,立足立法工作加快發展新階段,把握立法數量多、節奏快、要求高的新特點,對提交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審議的42件法規草案和法律性問題決定草案開展深入研究,統一審議了其中36件,較好完成了全年立法工作任務。
堅定立法工作正確政治方向
堅持黨對立法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認真學習領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立足保障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和全市工作大局謀劃推進立法工作。修改《紅色資源傳承弘揚和保護利用條例》時,將習近平總書記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的指示要求和重要論述充分體現其中;嚴格執行立法中重大問題向常委會黨組請示報告制度,保證立法工作沿正確軌道推進。切實發揮分黨組作用,把中央市委和常委會黨組要求貫徹落實到立法計劃編制和法制委統一審議中,確保將黨的主張通過法定程序及時轉化為法規規范。
堅持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推進立法工作。為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以及全國人大對地方立法工作的重要部署,研究起草《關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推動地方立法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本市地方立法高質量發展的實現路徑,形成加強地方立法高質量發展制度機制保障,為推動本市地方立法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受到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充分肯定,并在《法制工作簡報》全文登載。
充分發揮基層立法聯系點重要基地作用
堅持把立法作為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實踐之一。堅持在立法中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修改《上海市人民代表大會議事規則》時,把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轉化為地方性法規條款。審議《街道工作委員會工作條例》時,明確將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為人大街道工委的法定職責。在堅持法規草案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的基礎上,發揮好基層立法聯系點民意直通車作用,更好回應人民群眾對立法的新要求新期待。
努力將基層立法聯系點打造成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最鮮活載體、最響亮品牌。一是抓好制度完善,起草《基層立法聯系點工作指引》等制度,推動聯系點工作日臻規范。二是抓好能力建設和建議質效提升,邀請聯系點列席法制委會議11次,搭建聯系點政務平臺,加強與聯系點的日常溝通和業務指導。一年來,25家聯系點對20件法律草案提出立法建議1288條,對27件地方性法規草案提出立法建議3103條,其中354條被不同程度采納。三是抓好功能提升拓展,建議征詢范圍延伸至立法計劃編制、法規立項、起草、審議和實施全過程,聯系點功能從參與立法向監督執法、促進守法、宣傳普法縱深拓展,全年共開展活動2200余場,全過程人民民主宣傳普及得到有力加強,聯系覆蓋面和群眾參與度不斷擴大。
推動浦東新區法規制定工作順利起步
研究制定立法制度規范,為浦東新區法規制定工作順利起步夯實制度基礎。研究審議《關于加強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法治保障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決定》,建立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的工作機制和浦東新區管理措施的轉化機制;研究起草《關于制定浦東新區法規相關立法工作規程的規定》,確立立法基本原則和要求及法規立項、起草、審議等具體制度安排;廣泛征求社會意見,科學編制“立法需求清單”。
開拓創新加強浦東新區法規立法工作,推動高水平制度型開放。圍繞優化營商環境,審議《深化“一業一證”改革規定》《市場主體退出若干規定》《完善市場化法治化企業破產制度若干規定》,持續推進“放管服”改革,將便利服務貫穿市場主體全生命周期。圍繞創新高地建設,審議《建立高水平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若干規定》《促進張江生物醫藥產業創新高地建設規定》,全面推進知識產權綜合管理和綜合執法改革,促進浦東新區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圍繞創新城市治理,審議《城市管理領域非現場執法規定》,規范非現場執法行為,破解城市治理難題。
優質高效做好法制委統一審議工作
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在統一審議中緊扣城市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創新。著力推動城市數字化轉型,審議《數據條例》,創制性地提出建立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機制、保護數據創新活動取得的財產權益、規范圖像采集和個人身份識別技術運用等規定,為上海率先下好數字化轉型先手棋提供有力制度支撐。著力深化“放管服”改革,審議《關于進一步促進和保障“一網通辦”改革的決定》,對相關改革實踐予以固化,為有效破解改革瓶頸提供法治保障。著力持續優化營商環境,審議修改《優化營商環境條例》,對提升市場準入便利度、傾聽回應企業訴求、推進包容審慎監管等作出具體規定。
圍繞實現高效能治理,在統一審議中聚焦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聚焦防范城市重大風險,審議《安全生產條例》,完善本市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補齊重點行業安全防范短板、強化重點目標管理單位職責。審議反恐怖主義、反間諜相關法規,以“立法組合拳”方式保障超大城市安全和國家安全。聚焦城市綜合執法體制改革,審議修改《街道辦事處條例》《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條例》,明確街道、鄉鎮的執法主體資格,強化市區兩級政府在基層治理中的職能作用。聚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審議《慈善條例》,以法治方式落實中央有關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發展慈善事業等要求,不斷提升城市軟實力。
圍繞創造高品質生活,在統一審議中注重保障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推進城市發展轉型,審議《城市更新條例》,確定規劃引領、統籌推進、區域更新、民生優先、共建共享的城市更新模式和推進實施機制,將舊改征收司法執行新機制納入法治軌道。推進城市資源共享,審議《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明確各類設施設置主體和分類管理機制,著力解決管理標準、安全保障、業態發展和空間共治等問題,以法治方式推動建設人民共享的世界級濱水區。
健全立法工作機制、豐富立法形式
更加重視發揮在統一審議中的主體作用。注重把好“入口關”,通過科學統籌編制年度立法計劃,推動《城市更新條例》《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等項目列入立法計劃。注重把好“審議關”,在審議《城市更新條例》時,著力做好關鍵條款牽頭協調,從標準、規劃、用地以及財稅、金融等方面壓實部門職責、明確具體支持措施。注重把好“出口關”,在審議《黃浦江蘇州河濱水公共空間條例》時,在保留“全時段開放”規劃要求的同時,規定可以在特定時間段封閉相應區段,體現了對法規制度設計的主導作用。
更加重視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協同立法。一是審議《促進和保障長江流域禁捕工作若干問題的決定》時,通過滬蘇浙皖四地立法,明確總體框架和主要制度,助力構建齊抓共管的“長江禁捕”工作格局。二是審議《促進大型科學儀器設施共享規定》,在法規中建立大型科學儀器長三角區域共享協同機制、科技創新券通用機制和長三角共享服務平臺,推動構建長三角科創共同體。此外,還采用在《水上搜尋救助條例》等4件法規中設立“長三角協作”專章,在《慈善條例》等6件法規中設專門條款等方式,豐富區域立法協同形式。
更加重視立法決策與改革決策精準銜接。圍繞浦東新區高水平改革開放急需的立法需求和立法變通實施需求,科學編制浦東新區立法需求清單,為浦東新區擔負起國家重大戰略和本市改革創新任務提供強有力法治支撐。聚焦中央和本市有關重要改革決策,做好相關地方性法規關鍵條款設計和制度安排,如在慈善立法中明確發揮第三次分配作用,在數據立法中統籌數據權益保護和數據安全保護要求,在城市更新立法中實現舊改機制關鍵程序突破,在“一江一河”立法中細化規則制度確保全線貫通長期目標。
更加重視重點難點問題的立法前期調研。牽頭葉青和劉正東委員工作室承擔了“解決企業破產難”相關課題,研究成果得到有效轉化和應用,為《市場主體退出若干規定》《完善市場化法治化企業破產制度若干規定》兩件浦東新區法規順利出臺奠定基礎。此外,會同葉青和于信匯委員工作室開展上海市“十四五”時期重點領域立法“需求側”研究,提出了127項立法需求清單,為今后高質量編制新一輪的五年立法規劃夯實了基礎。
3691500338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