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智維
為改進作風,及時為群眾排憂解難,不斷優化營商環境,許多地方主動公布領導的電話號碼。這好像成了一種顯示領導“親民”的標配。然而,電話是公布了,領導哪有工夫都接聽?不得不專設一套人馬,替領導接電話。
不少人認為,這也是一種典型的形式主義:綁架了領導,誤導了群眾,養懶了職能部門,浪費了資源。
在一些地方,有一些干部,干工作的力度取決于主要領導關注不關注、過問沒過問。主要領導關注過問,多大的難題,都有辦法更快解決;主要領導不關注不過問,再容易的事也辦不成,該辦的事也拖著不辦。這種現象被群眾諷刺為“專門辦”。于是,大小事找領導“過問”“關注”“要結果”。
領導過問或媒體監督就加緊辦,否則就拖著不辦。這種上級督促或輿論監督才抓工作、解難題的行為,是典型的作風不良和懶政。
唯上不唯下,唯虛不唯實。一些干部把主要精力用在被動落實主要領導關心過問的事上也不能說有錯,但對身邊那些涉及群眾疾苦、企業發展,而且是權責范圍應當辦好的事情,不主動作為,能躲則躲,能拖就拖,把百姓的正當訴求當麻煩,就大錯特錯了。
群眾給這些干部畫了個像:“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不做事情,不擔風險”“把領導交代的事落實好,萬事大吉”。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主觀上看,大概率是服務好“主要領導”的政治效益和成就感比主動服務好百姓大。這是政績觀錯位的表現之一。從客觀上看,還是職能部門責權不清、獎罰不明、考核導向出了問題。
實際工作中,主動為群眾解難題,一般不容易引起關注,而全力辦好領導交辦的事,更容易名利雙收。
然而,一個地方林林總總,事情很多,一個成都市,12345熱線日均電話撥打量已超兩萬,都靠主要領導批示過問顯然不現實。主要領導應抓大事,抓主要矛盾,過問或親自出馬抓典型,以示范帶動。解決更多的具體問題,還要靠各職能部門以及跨部門協調機制。換言之,主要領導要調動起廣大普通干部的主動性、積極性。遇事等主要領導過問,不應成為干工作的常態。
事實上,不少地方的領導,早已不公布個人電話號碼了。這些地方,都建立了12345陽光政務平臺,利用網絡和大數據,連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群眾的急難愁盼在第一時間有人問、有人辦、有人考評,實現了讓群眾不跑腿或最多跑一次。
各部門各司其職,主動作為,主要領導也能從瑣碎事務中解放出來,騰出時間和精力,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謀劃高質量發展,推進共同富裕等“國之大者”了。
如此看來,還在公布主要領導電話,卻又接不了;群眾急難愁盼,沒主要領導批示就拖著不辦,凡此種種,都該革而除之。靠公布主要領導電話推動工作這種形式主義,也可以休矣。
3586500338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