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婉潔
幼有所育,已經成為人民群眾高度關注的重要民生事項,能否實現幼有所育,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對我國學前教育的滿意度。
育幼問題關系國家的未來。隨著國家開放三孩政策,育幼服務不足導致家庭育兒負擔加重,成為很多家庭“不愿生”的主要障礙。育嬰專業型人才短缺,人員素質參差不齊,監管不規范、制度不完善等問題,消減著每個家庭的美好生活。
全國政協委員、浙江省麗水市中醫院名譽院長雷后興調研發現,目前育嬰行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一是育嬰師認證行業認知標準不統一,專業研究機構缺失、社會培訓機構資質混亂、社會培訓時間短;二是行業內部管理流程還不規范,上崗人員職業守則和操作規范意識不強、健康證管理缺失、個體勞動的勞動關系確認難;三是育嬰場所經營主體缺少標準。
為此,他建議,首先要加強育嬰行業理論研究的建設:一是開設育嬰專業。培養一批具有育嬰專業技能和理論知識的高素質技術人才,逐步形成育嬰專業技師人才梯度化、專業化,適應我國放開三孩后帶來的挑戰;二是進行育嬰理論與實踐的研究,鼓勵高校及科研機構開展育嬰理論研究,如育嬰師規矩紀律、嬰幼兒專業護理、安全防護、喂養方法等。
針對行業體系的標準化建設。他建議,一是制定育嬰師上崗執業操作規范流程和手續,促進行業有序發展;二是做好行業整頓;三是建立官方的職業技能中心,在每個省份設立統一的官方培訓機構,規定合理的培訓時間,以完成理論課程培訓和實踐學習,最后考核通過后,憑身體健康檢查證明(排除傳染?。?,才可以正式領取職業技能證書;四是打破職業技能證書終身化。取得證書的人員為5年注冊一次,每年至少參加一次以上的先進育嬰技能培訓,提高育嬰的理論和實踐能力。
那么,如何進一步完善法律法規建設?雷后興建議,一是出臺相關鼓勵和保障性的法律法規。允許醫院專業嬰兒護理護師和高校的護理專業老師可以多點執業,參與或者協助當地較大規模的育嬰托管中心走出當前專業育嬰師缺少狀況下的運轉困境。二是加強社區育嬰工作的管理。每個中大型小區里面(按小區人口數)可以設立一個小型的育嬰場所或者托管機構,以社區委托管理、業主出費用的模式,緩解部分群眾家中無人育嬰、不敢生育的困境。
3324500338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