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兵
皮劍龍
2022年全國兩會召開在即,《民生周刊》記者從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金臺律師事務所主任皮劍龍處了解到,今年他將提交一份關于加強居家養老服務中出行服務供給的提案,建議加快推進老年人常用的出行服務類互聯網應用和移動終端、APP應用適老化改造。
這份提案認為,在居家社區各類養老服務中,出行服務是幫助老年人走出社區、重歸社會的必要服務,是連接養老需求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型的重要一環,承擔著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的保障功能。但同時,出行服務位于社區和社會生活的交匯地帶,是最容易被忽視的養老服務之一。在當下的數字化時代,老年人出行還面臨著一些問題,成為老齡事業發展的瓶頸。
“數字化出行服務在為行業帶來升級轉型,為年輕人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應彌合老年人出行的‘數字鴻溝’。”皮劍龍認為,“在居家養老生活中,社區缺乏適老化出行服務及設施,出行服務企業、平臺與社區之間需要將需求和服務更好地進行匹配。”
去年年底,中國人口福利基金會發布的《老年人出行現狀調查報告》顯示,74%的老年人仍舊在路邊揚招打車。在使用過手機叫車的老年人中,僅有20%的老人能夠不求助于他人獨立叫車。
在皮劍龍看來,在新時代老齡工作視角下,不能讓老年人的世界越來越小,推動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個性化的出行服務,是增加居家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的應有之義,有助于完善老年人健康支撐、促進老年人社會參與、構建老年友好型社會。
在新時代老齡工作視角下,不能讓老年人的世界越來越小, 推動為老年人提供充足的、個性化的出行服務,是增加居家養老服務有效供給的應有之義。
提案建議,將出行服務納入居家養老服務清單,“十四五”時期老年群體需求總體上由生存型向發展型、享受型轉型。老年人需要從社區回歸社會,加強社會參與。出行服務是老年人加強社會參與的重要支撐,應在制度設計上,將出行服務納入居家養老服務清單。
皮劍龍在提案里建議,鼓勵以數字化出行適老設施為代表的出行服務創新。結合社區服務老年人的經驗優勢、互聯網出行平臺的線上技術優勢、交通運輸企業的線下運營優勢,圍繞老年人居家養老服務的個性化需求,進行出行服務創新。
為更好完善提案內容,2月24日,皮劍龍專程調研了北京市東城區朝陽門街道暖心車站,該街道依托區域養老服務聯合體,引入互聯網出行服務,建設暖心車站,將數字化出行門檻降至最低,不需要單獨下載APP、不需要輸入起終點、不需要線上支付,老年人只需要掃一下、點一下就能呼叫出租車,滿足老年人緊急出行中的打車需求,并解決老年人打車中“不會叫車”“叫不到車”“找不到車”“不會支付”等問題。
此前,在2021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推進智能化服務要適應老年人、殘疾人需求,并做到不讓智能工具給他們日常生活造成障礙”。
“要把最基層的聲音帶到全國兩會上!”據了解,今年全國兩會,皮劍龍準備提交關于完善法治保障助推“雙減”政策落地生根的提案,引導青少年網絡亞文化健康發展的提案,提升農民組織化建設、助推鄉村振興的提案,加強頂層設計、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和法治保障的提案,構建罪錯未成年人分級干預制度的提案等10多份提案。擔任全國政協委員4年來,皮劍龍先后提交了38件提案。
3154500338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