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燕
呼吁多年的減負終于在“雙減”中收到了實效。曾經紅火的學科類校外培訓,如今一片沉寂。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已壓減超九成。
“加法”在同步進行。學校的課后服務基本實現全覆蓋,基本保證課后服務的結束時間能夠和當地正常下班時間相銜接,便于家長接孩子。
“提質”成為重要任務。各地學校都在積極提高課堂質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讓學生學好學足。
家庭教育支持也在加強,家長、學校、社會都要承擔相應的職責,“依法帶娃”時代來臨。
去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提出“雙減”,即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
“雙減”政策的實施,如同一劑猛藥,讓大量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急剎車,進而停擺。
教育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原12.4萬個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9728個,壓減率為92.14%;原263個線上校外培訓機構壓減到34個,壓減率為87.07%;“營轉非”“備改審”完成率達100%。
但依然有人在觀望,校外培訓需求能長期壓下去嗎?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會不會只是一陣風?
隨著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的推進,監管難度越來越大,一些校外培訓轉入地下模式。比如“一對一”“私人攢班”,或者以課后托管的名義開展學科培訓。還有一些集訓式的“成長營”,打著素質教育的旗號進行學科培訓。
但一系列政策措施顯示,校外培訓機構的監管將常態化。2021年6月,教育部成立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隨后,各地也成立相應的專門部門。
1月25日,教育部、中央編辦、司法部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教育行政執法 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綜合治理的意見》,這是第一個關于校外培訓監管行政執法的專門文件。
文件提出,到2024年,基本建成權責明晰、管理規范、運轉順暢、保障有力、監管到位的校外培訓監管行政執法體系。
教育部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發布“雙減”明白卡指出,今年將健全違規培訓檢查常態化機制,構建校外培訓執法體系,推進監管信息化,繼續把“雙減”作為教育督導的“一號工程”。
依法帶娃時代來臨,父母拒絕或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將承擔不利后果,會被批評教育、勸誡制止,必要時將被要求接受家庭教育指導。
“雙減”政策實施之后,被稱為“影子學校”的校外培訓機構大量壓減,學校必須強化育人主陣地作用。課堂教學、課后作業、延時服務成為3個關鍵抓手。
各地都高度重視學校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據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介紹,目前各地已經建立了一批教學改革示范區、示范校,學校普遍更加重視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完善教學管理規范,99%以上的學校建立了教學基本規程,認真執行教學計劃,注重強化教學管理、教研備課、教學評價,精準分析學情,改進教學方式方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99.%以上的學校做到了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注重做好幼小銜接、小初銜接,普遍建立了學習困難學生的幫扶制度,98.7%的教師參與了輔導答疑,切實做到減負提質,保障學生的學業質量。
學生的作業實現了由“量”向“質”的轉變,不少地方通過制定分學科的作業設計指南,組織作業設計大賽和優質作業的展示交流活動,促進廣大教師提高作業設計質量,提高作業整體水平。
學校普遍實現課后服務“5+2”全覆蓋,即周一到周五,每天至少兩個小時課后服務,解決家長“三點半”難題。另外,據教育部統計,還有2.1萬所學校積極探索開展了暑期托管服務,有302萬多名學生參加了暑期托管。
課后服務的質量也在不斷提高,從輔導作業,到開展文藝、體育等各類興趣活動。教育部的直報平臺摸底調查顯示,有92.7%的學校開展了文藝、體育類活動,88.3%的學校開展了閱讀類活動,87.3%的學校開展了科普、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課后服務的吸引力顯著增強。
學習負擔減輕,孩子回家后不用寫作業,很多家長反而慌了。孩子學習成績怎么辦?升學怎么辦?
事實上,要讓孩子減負,家長至關重要。近年來,家庭教育越來越受重視,但在“內卷”“雞娃”等風潮之下,家長的焦慮蔓延。
《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1月1日起正式施行。該法明確,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監護人負責實施家庭教育,國家和社會為家庭教育提供指導、支持和服務。
依法帶娃時代來臨,父母拒絕或怠于履行家庭教育責任,將承擔不利后果,會被批評教育、勸誡制止,必要時將被要求接受家庭教育指導。
1月6日,湖南省長沙市天心區人民法院審理了一起撫養權變更糾紛,針對監護人監護失職的情況,發出家庭教育促進法施行后的全國首份家庭教育令。
其實,幾乎所有家長在育兒中都會遇到各種困難,需要得到支持與指導。全國各地很多學校已經開辦了家長學校,定期舉辦家庭教育講座。
有的地方成立市級家長學校,為家長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比如,去年12月,北京市首個區級“家長學?!薄5砑议L學校成立,開設家庭教育通識、心理健康教育、家校共育等課程,建立線上線下指導服務體系,滿足多元化家庭教育指導需求,并將推動中小學家長學校規范化建設、搭建家長咨詢指導平臺等。
“雙減”仍在路上,要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成長環境,需要家、校、社多方共同努力。期待在“雙減”的倒逼之下,實現基礎教育教學整體性變革,促進學生全面健康成長。
3816501908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