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鵬
汪娟
在“雙減”政策實施后的首個寒假,海口市加強校外培訓監管,進一步鞏固當地“雙減”工作成效。
寒假期間,海口聯合執法隊伍共出動檢查124人次,檢查校外培訓機構61家,發現未公示收費標準、未落實防疫措施機構7家,違規開展學科培訓1家,無證照機構5家,現場下發整改通知書,分別予以關停及責令整改處置……
海口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汪娟告訴《民生周刊》記者,取得這樣的成效,與各部門間的協同監管、聯合執法密不可分。
1月25日,教育部等三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教育行政執法 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綜合治理的意見》,這是我國首個關于校外培訓監管行政執法的專門文件。汪娟分析認為,明確教育行政部門和市場監管部門、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之間的監管責任和權責關系,是“雙減”持續發力的關鍵。
為了讓海口教育實現高質量發展,汪娟說,黨建領航教育、增加優質學位、實行智慧招生、優化師資結構、推進素質教育、創新職教模式等是2022年海口市教育工作的重要方向。其中,夯實“雙減”工作,尤為重要。
曾在多所中小學任教、任職校長的汪娟告訴記者,實施“雙減”政策前,海口市的校外培訓機構由多個部門進行管理,存在監管上的空白地帶,因此產生了大量投訴。
她舉例:“機構舉辦者擅自設立分教學點,且分教學點使用新開設賬號收費;開設游泳、書法、帆船帆板等非學科類培訓,沒有明確向哪個部門申請許可,造成監管不到位。”
除此之外,“市、區尚未建立強有力的統籌領導和部門協同治理機制,工作力量薄弱,各區教育部門沒有專人負責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均是一人多崗,身兼多職。”汪娟表示,跨部門聯合執法力度不足,尤其對“黑培”的執法十分低效,很難從根本上解決執法難、執法少、執法力度不足等問題。
如今,回看“雙減”政策實施之前,汪娟總結,海口市校外培訓綜合治理工作,主要存在力度不夠和部門聯動不夠兩方面問題。
汪娟說,發現問題后,海口市很快成立了以市委、市政府分管教育工作領導為雙組長的領導小組,組建了以市教育局牽頭的市“雙減”辦,明確了工作任務和職責分工,各區、各部門指定專人負責“雙減”工作,確保責任層層壓實、落實到人。
《民生周刊》記者了解到,為了強化校外培訓行政執法力度,2021年8月底,海口市印發的“雙減”工作方案明確提出,要強化監管和執法力量。
強化監管方面,參照國家、省成立專門工作機構的做法,建立專門工作機構。在優化執法層面,要求整合優化綜合執法職能,將校外培訓機構執法權限納入執法目錄清單,明確校外培訓執法由海口市綜合行政執法局和海口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共同承擔。
海口“雙減”方案提到,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加強對校外培訓綜合執法、聯合執法、協作執法的組織協調。
汪娟告訴記者,2021年9月12日下午,海口市、區兩級聯動,教育、市場監管、公安、綜合行政執法等多部門聯合執法,組成4個聯合執法組,分別對海口市57家無證無照、證照不全的校外培訓機構開展突擊檢查,共查處28家,取締9家。
“此次聯合執法,正式拉開了海口市多部門聯動,全方位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序幕,聯合執法工作機制不斷完善,執法流程不斷優化。探索建立了‘執法+媒體’模式,營造校外監管從嚴的氛圍,形成警示震懾。”汪娟說。
據了解,海口市原有校外培訓機構578所,其中學科類培訓機構327所,轉型135所,關停注銷159所,壓減率達89.91%,責令整改有照無證機構255所,關停取締無證無照機構128所,機構資金監管賬戶開設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海口市積極探索,靶向發力,逐步形成了“網格摸排—動態管理—聯合執法—快速處置—宣傳震懾”的閉環監管模式,有效提升校外培訓機構整治工作成效。
對于這套有力的“雙減”組合拳,汪娟認為,海口市已經建立起常態執法和監管機制。
除了部門間的通力合作,海口還主動公布舉報電話及郵箱,廣泛邀請媒體參與執法,積極對接12345熱線,倡導機構業內自我監督,多渠道暢通投訴舉報渠道。
同時,發證聘任公辦學校在職教職工,組建校外培訓志愿監督員隊伍,利用晚上散步時間,監督居住地周邊的校外培訓活動情況,發現線索及時向教育部門反饋。
“在充分運用社會監督,強化媒體監督基礎上,強化街道村居綜合治理職能,將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問題查處工作納入網格化綜合治理體系,堅決遏制隱形變異違規培訓行為。”
談到接下來的工作,汪娟表示,會根據查處整治情況,定期更新黑白名單,將違規培訓機構納入黑名單予以曝光,形成警示震懾。
“同時,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家長防范意識,自覺抵制違規培訓,形成‘雙減’良好新氣象。”
3080501908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