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張雯瓊 梁紅梅
日前,全金屬可溶橋塞在山西煤層氣、陜西彬長地區首次應用成功,提升了常規可溶橋塞在超低溫環境下的溶解效率問題。這是渤海鉆探公司自主研發的提速提效工具又一次在水平井施工中取得的成績。
近年來,渤海鉆探公司以“科技引領發展”為理念,聚焦油氣勘探開發的核心技術、關鍵技術、差異化技術、低成本技術進行攻關,持續健全科技創新體系和激勵機制,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實現從量的積累向質的飛躍、點的突破向系統能力提升的迭代升級。
渤海鉆探公司執行董事、黨委書記劉光木表示,“科研利器”已成為渤海鉆探公司實現工程技術提速提效的重要“助推器”。
渤海鉆探公司在自主創新、全員創效的過程中經歷了從無到有、從“我有”到“我優”的轉變,打造出垂直鉆井、旋轉導向、水力振蕩器、扭力沖擊器等一批高端利器,科技成果正在加速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產業鏈水平得到快速提升。
“我們自主研發的垂直鉆井系列工具,實現了核心技術自主化、加工制造國產化、技術服務產業化的目標,整體性能達到行業先進水平。”渤海鉆探工程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陳世春介紹說。在新疆,渤海鉆探公司投入使用的新型VDT6000垂直鉆井工具已成功應用3口井,在克深10-4井填補了國產垂直鉆井工具26寸井眼應用空白,創區塊日進尺和機速紀錄。
在川渝頁巖氣施工現場,渤海鉆探公司亮出“旋轉導向”等明星產品,推廣“一趟鉆”工程,在寧209H36-7井鉆進過程中,抓住使用旋轉導向鉆進的有利時機,實現全井提速26.32%,令甲方刮目相看。
自主研發科技利器并實現產業化推廣,是渤海鉆探公司科技創新的重要方面,同時圍繞解決現場施工難題,組織好每年的科技項目,加快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加速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渤海鉆探公司在引入高精尖自動化鉆機,提高現場“四化”基礎上,優化精細控壓鉆井方法,實施“三大兩高”激進參數,在頁巖氣、頁巖油鉆探過程中采用空氣鉆井技術,有效解決了塔里木、四川等地區“溢漏共存”等難題。頁巖氣水平井寧216H21-2井采用該技術,僅6天就完成一開施工任務,機速較鄰井提高146%;青海中535井全井采用該技術,平均機速是鄰井3倍。
鉆井技術的科技含量與日俱增,帶動全產業鏈技術服務水平的持續提升。在塔里木地區,渤海鉆探公司開展“復雜深層和頁巖油高效水基鉆完井液技術和規模化應用”技術攻關,水基鉆完井液最大使用溫度被提高到240℃,參與施工的輪探3井打出了8699米的高指標。更可喜的是,這項技術被天津市科技創新發展中心鑒定為國際領先水平,渤海鉆探公司提速提效“白名單”上又多了一個響亮的名字。
好成績得益于科研利器的投入和鉆完井技術的進步,得益于科研尖兵和技術團隊的不懈努力。渤海鉆探公司始終把人才強企工作擺在突出位置,加快科研領軍人、帶頭人和創新團隊的培養,全力打造高科技人才聚集高地。
渤海鉆探公司先后出臺了科技項目“揭榜掛帥”管理、科技創新成果獎勵、科技成果轉化創收創效獎勵等一系列激勵辦法,讓有本事、有貢獻的科研人員端上創新的“金飯碗”,讓科技工作者有干勁、得實惠。2020年,渤海鉆探公司承擔各級科技項目420項,投入科研經費2.45億元,獲得省部級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22項,6項成果分別通過集團公司和天津市鑒定,發放科技獎金1200多萬元,有效激發了科技人員的積極性。
渤海鉆探公司嚴格開展兩級技能專家選聘、高級技師考評,創建示范性專家工作室。通過科學、合理的人才遞進培養計劃,一批懂科研、會保養,精測試、善應用的科研人員成為重要課題的帶頭人。渤海鉆探公司讓科研跟著生產走、帶著生產跑,讓人才成長支撐科技成長,以“創新驅動”全力打造石油勘探開發的“科技之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