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怡媛
(河北師范大學美術與設計學院)
主題是一件作品所應表達出來的中心思想,是作者主觀見解、思想內涵與題材的客觀意義相融合,所表現出的能反映社會現實的思想,是在題材之下所顯露出來的某種有內涵的思想。主題有多種多樣的表現形式,沒有一個非常嚴苛且死板的框架,受創作主體的人生感想和生活經歷、世界觀等制約。只要主題一形成就會變成有很多深層意思的客觀存在,是客觀的而非主觀,有不同的表現形式。
德國在二戰之后的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毀滅,德國全民族在精神上承受著無法自拔的痛苦。出生于這個時期的基弗,成年后創作了許多經典作品。由于基弗對這個事件與歷史進行了深刻的思考,把自己的感悟和作品相結合,然后進行自我提升,使他優秀杰出的作品如同豐碑一般佇立在美術史的大地上,時刻閃耀著光芒。
在藝術創作這一個嚴謹的過程里面,如果藝術家能用藝術形象的表現方式去表現藝術,那么創造出來的藝術一定是有個性的藝術。但是所謂的藝術形象不僅是客觀世界的反映,也是主觀觀念作用的一個概念,是藝術家以自己獨特的審美來表現現實的一種認識。藝術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有特點的東西,由于每位藝術家的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有差異性,所以導致藝術家們在創作他們作品的過程里面帶有濃郁的個性情感,各有各自的特點和性格,藝術家自己的個性、生活經歷、感情氣質、生活經驗、藝術修養、世界觀等內質特點都會從他們自己的作品里面表現出來。藝術個性是指藝術家們由于生活經歷、世界觀、生活經驗、個性、感情氣質、藝術修養等主觀因素的不同,導致在他們的作品中展現出來的獨特的、與其他藝術家區別開來的思想見解。作為那個陰霾時期具有代表意義的藝術家基弗,幼年時他眼中所看到的社會中的殘酷和廢墟對他的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德國這個國家擁有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思想家、文學家、藝術家、畫家、舞蹈家、哲學家等等,如愛因斯坦、巴赫、歌德、黑格爾、馬克思、費爾巴哈、叔本華、尼采、基弗等,因為他擁有著深厚的傳統文化以及悠久的歷史背景。他們的理念以及行為是德意志民族精神、民族傳統和民族文化的重要體現,對全民族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
在德國的民族精神和傳統民族文化中,每個德國人甚至是任何作品所表達出來的德國精神都有以下特點:一是講理性,馬克思主義的嚴謹性、精益求精、一絲不茍的精神就能把這一點體現得淋漓盡致。此外,基弗作品每個要素的構圖安排也都反映了這一特點。二是文化素質普遍較高,說話有修養,知識面廣。基弗說他作品的畫布上的厚厚鉛層不可能脫落,在顏料還沒有干的透徹的時候,就好像受傷的地方化了膿,膿水從鉛中溢出來一樣。在作品《瑪格麗特》中,金色的小麥秸在鉛層下面,像被污染被燒壞的廢物品。這些東西都能在基弗的內心留下印記,讓他想起了波德萊爾的詩歌。三是崇尚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在很多德國人身上都可以體現得淋漓盡致。從過去到現在,德國的品牌無論是汽車、家電還是服裝,它們的質量在世界上都受到了良好的贊揚,歸根到底就是他們不滿足于現狀,精益求精,以實現遠大的理想。德意志民族自始至終永葆青春活力和生命力的原因是德國的民族文化崇尚這種永無止境的追求精神,即使經過了這個事件,他們整個民族沒有一蹶不振,反而經過積淀與奮斗、反省與思考,通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使這個國家繼續蓬勃發展,再一次成為這個高速運轉著的世界里一支不容小覷的重要隊伍。
德國這個民族嚴肅沉穩不浮夸,甚至有些酷,民族精神在基弗的作品里面有明顯的反映。看基弗的作品,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宏大、沉穩、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深刻反映了德意志民族的文化精神。基弗沉浸在粗糲的色調中,充滿藝術的沖擊力,給觀眾強烈的視覺感受。基弗在本民族獨特傳統精神的背景下,達成了許多與之相呼應的偉大成就,像一個思考者,也像一個探索者,對德國民族精神進行挖掘,對歷史進行探索。

圖1 基弗《瑪格麗特》
當今社會,主題創作的思想非常活躍,要求畫家應該注重與時代之間的聯系,投身于廣闊的社會環境中。日耳曼民族悠久的文化和歷史就深深吸引著青年時期的基弗,他也對近現代德意志帝國的發展進行過全面的思考和理解。基弗通過繪畫的形式重新詮釋了德國的歷史,創作出能表達出二戰這一深刻主題的作品,其作品主題往往晦澀并且還有深意。主題的內容要符合命題的要求,內容的表現要清楚地表明作者所持的態度。
情節巧妙包含特殊化與生活化,而這些應與環境、事件和人物之間有密切的聯系。基弗的作品《紅海》選取的情景就讓人一下子投入到當時那個悲慘的時間,給觀者以身臨其境之感。主題所反映出來的重大思想內涵,應該能側面展現出生活中的一面,使人產生聯想,使作品耐人尋味。
創作首先要從收集素材開始,其次要畫草圖,接下來就是具體制作。如基弗的《瑪格麗特》,作品敢于正視現實,揭示悲劇的真相。基弗進行創作時選擇用麥秸作為材料。在運用這種材料之前,基弗進行了很多研究,為了找到最佳的表現形式,他進行了很多探索。這幅作品表明他已經較熟練地掌握了這一材料的運用方法。
構圖是藝術家腦海里的深入思考,按照藝術家的思維意識,通過繪畫的諸多手段和方法所組合成一個具體的畫面。基弗認為:構圖是藝術家為了使自己的感受能夠清楚地表現出來,把畫面上所應具有的素材進行細致的組合,藝術家把自己的獨特想法進行排列、組合和制作,使周圍的空間、比例通過各種排列方法和安排構圖有序地安排在一幅畫面上。構圖是作品表現內容的最大形式因素,有講究的構圖包含兩個層面的意思:首先是構圖要注重表現作品主題思想。基弗的很多作品宏大,但是各個素材之間都有相互呼應的關系,也深刻揭露他所表達的思想內涵。其次是構圖要講究結構形式,要符合變化統一的原則。
在由多個素材組成的畫面中,要確定一個主要素材,其余的均為次要成分。主要素材要選擇有代表性的動作和比較完整的形態,次要成分要與之相呼應。比如在魯本斯的作品中,宏大場面構圖、眾多人物造型和劇烈沖突場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
美術作品的主旋律主要表現在作品構思的立意上面,這涉及藝術家個人的思想感情、審美傾向、生活經歷等多方面因素,藝術家應與時代精神緊密相連,并把握精神的實質。基弗的《花》以及董希文的《開國大典》,表現了當時的重大歷史事件;維米爾的大部分作品表現了日常的生活;卡拉瓦喬的作品也把目標對準下層,經常以下層人民生活為題材。這些藝術家在歷史上都具有同樣的地位和影響,都贏得了很多人的目光。由此可見,我們對創作主要旋律的理解和認識不能片面和狹隘,還要吸取過去的教訓和經驗。評價一幅作品好壞,如果只是單純地看題材的內容,而不看作品的內涵、方式和效果,就會造成片面的惡劣影響。

圖2 基弗《花》
藝術作品主題、藝術家的個性、思想性與藝術性是一個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缺少其中任意一個都不能構成深入人心的完美作品。我們從基弗作品里面能看到的情景,其中有碎石土,有破舊不堪的廢品,有廢墟,有灰塵,有鐵軌,甚至還有更混亂的,比如已經燃燒的火,觀者們可以從這些沉悶感十足的作品中感受到二戰以后德國的荒涼。這并不是真實場景的展示,而是一種文化表現。在創作中,一方面要求有新的主題、題材和新的思想內涵,另一方面也要求有豐富的表現形式、技巧等。正是由于基弗作品的主題以及表現方法讓人不能一眼了解藝術家所思所想,使人感受到晦澀深奧,才吸引很多人去關注和研究。因此我們欣賞基弗的作品時應該深入了解基弗的生活背景。
主題固然重要,但是主題是客觀存在,是靜止的,而藝術個性是主觀于人腦和社會的,是運動的。運動與靜止是絕對和相對的關系,主題與藝術個性也是如此。二者互相滲透、互相依賴、互相包含。主題的固定絕對性體現了藝術個性的靈活性,藝術個性的靈活性又展現了主題運動的穩定性。
主題的多樣性和藝術家的藝術個性,他們是相互關聯、相互緊密的關系,沒有藝術家本人的藝術個性,就不會有主題的多樣性,油畫創作中,同樣是描寫對戰爭的反對,不同藝術家有不同的個性。畢加索用立體主義抽象的方法,把塊面進行重疊,利用超寫實的手法,也是對戰爭的有力控訴。而基弗可以通過各種材料進行繪畫、行為甚至裝置藝術等等來表明自己的感受。主題的多樣性也為藝術家的藝術個性提供堅實的創作基礎。
不同的藝術作品可以體現出不同的藝術風格和藝術特征,是藝術家用作品向世人們展示屬于自己的理性思考。藝術家的藝術個性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生活中美麗的事物很多,藝術家需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好事物的眼睛,經過選擇、改變與提煉,讓作品足夠吸引觀者的目光,大放光彩。隨著時代的發展、社會的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藝術也變得越來越好,藝術創作和時代有密切的聯系。只要人活著,藝術就一直存在。藝術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當今世界是一個全球化的世界,各國思想文化創新意識也相交相融、大批涌現,這讓外國的藝術家和中國本土藝術家有了思想上的往來,藝術家的藝術個性因此也更有特色,也促使繪畫作品風格具有多樣性。藝術家工作的獨特性是從他們藝術作品創作過程中體現出來的。藝術家通過思考、觀察、搜集、構思、整理等方法,把表現形式進行改變,將身邊的各種素材進行歸類安排,使之向繪畫語言轉化,有特定的一個主題,能直白或者隱晦地表達藝術家的內心所思和所想,并最終使藝術個性和主題創作高度統一。在這個轉化的過程中,每一件作品都是藝術家獨特創造力和想象力凝結的產物,那些不朽的各個時期的典范作品,如《蒙娜麗莎》《夜巡》《星空》等都凝聚了藝術家們的畢生心血。藝術作品的價值越高,所體現出的藝術家內質就越多。藝術個性會使藝術作品體現出藝術家獨有的風格,能讓我們看到他們對生活的歸納與理解。所以每個藝術家的思想不同,理解不同,以至于藝術創作過程帶有強烈的個人色彩,藝術家自己的生活經歷、生活經驗、世界觀、感情氣質、個性、藝術修養等內質特點都會從他們自己的作品里面表現出來。通過藝術家的構圖、造型、色彩搭配以及透視等技巧,我們可以了解他的所思所想,也可以去理解藝術家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