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亞彤
(聊城大學)
東昌府木版年畫主要來自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起源于明代,興盛于民國。民間藝人將年畫與門神畫合二為一,審美欣賞與驅邪祈福是其兩大典型特點。現實生活、歷史人物、戲曲故事和神話傳說等內容都是其取材的主要來源,以福、祿、壽、喜等祥瑞主題展開表現,深受百姓喜歡。東昌府木版年畫人物形體質樸豐滿,線條簡練灑脫,色彩鮮艷亮麗,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其題材廣泛,內涵深遠,洋溢著濃郁的民間情趣,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以東昌府木版年畫為代表的民間美術是中華傳統文化的藝術瑰寶,其色彩亮麗,造型獨特,內涵豐富,不僅彰顯了人民的審美追求,而且蘊含了豐富的地域及人文理念。東昌府木版年畫作為中國民間美術的典型代表為新時代民族藝術的蓬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因此,為了更好地傳承、發揚中華民族優秀的民間美術文化精髓,筆者在創作《谷雨》時,從東昌府木版年畫的色彩和造型中汲取了大量靈感,為今后創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色調和諧統一
從中國民間美術發展現狀可以得出,民間色彩情感表現多數通過具體的人物形象,將形與色完美結合,將民間大眾口口相傳的故事完整呈現,最終在色彩與情感上達到統一。現階段東昌府木版年畫已經形成了涵蓋門神、娃娃、神話傳說、戲曲故事、納福迎祥類等多種類型。不同題材在設色上也有所不同,但是始終保持色彩與情感高度統一。門神題材在東昌府木版年畫中應用極為廣泛。東昌府木版年畫通過不同的色彩裝飾,將每個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樸素典雅、和慶吉祥是其主要特征,同時東昌府木版年畫經過時間的長期積淀,形成了典型的色彩風格,具有一定的穩定性與持久性。
黃色、紅色作為主要色調運用較多,少量對比色加以點綴,整體色調熱鬧又不失統一。東昌府木版年畫用色講究,早先顏料從植物中提取,色彩十分豐富。色彩搭配上,東昌府木版年畫打破了常規的配色傳統,將黃、綠、紅、紫等多種顏色按照自己的審美意趣任意搭配,色塊亮麗,從而呈現出鮮明的個性。畫面色彩飽和度較高,使人觀后喜悅之感油然而生,感染力極強。
2.色彩鮮艷亮麗
東昌府木版年畫中的色彩是中國勞動人民對家庭美滿、吉祥安康的希冀。民間藝人借助強烈的色彩力量傳達人們的思想感情和美好愿景,這是東昌府木版年畫對筆者創作的重要啟發之一。民間藝人在色彩搭配上采用強烈的對比手法,畫面色彩絢爛奪目,形成了裝飾趣味極強的民間藝術風格。
在研究東昌府木版年畫色彩的過程中,我發現了奧地利維也納分離畫派著名畫家古斯塔夫·克里姆特,其晚期表現主義的作品吸收了中國民間木版畫的色彩表現。克里姆特一生從未來過中國,那么為什么他的作品中飽含中國元素與東方藝術趣味呢?尤其是木版畫色彩的特點呢?筆者帶著這一問題,不斷尋找……終于在馮驥才的《維也納情感》中描寫克里姆特最后畫室的片段找到答案。從留存的老照片中可以清晰地看出,有中國樣式的老木柜,有酣暢淋漓的關公像,也有民間版畫……從以上種種不難看出中國色彩元素與東方藝術趣味已融入畫家生活。我想,只有真正的喜歡與熱愛才能使其成為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典型代表作品是《女朋友》,這幅作品采用了木版畫中典型的水紅色,背景中的牡丹花、鳳凰等圖案及色彩搭配都與木版年畫有著密切的聯系。
色彩鮮艷亮麗的木版年畫不僅對近代產生深遠的影響,而且早在克里姆特時期也有重要作品輸出,由此可見,中國民間美術魅力無窮。對于筆者而言,東昌府木版年畫鮮艷亮麗的色調是《谷雨》創作的色彩源泉。
3.色彩寓意深遠
色彩作為一種繪畫語言,也是民間藝人表現情感的重要手段。每一種色彩背后都有其深遠的寓意。每個地域都有其獨特的色彩表達,代表各具特色的文化理念與情感,同時將色彩與其他事物相關聯,簡練概括地表現作者的思想感情。綜上而言,色彩也是民間藝人表達情感的得力工具。東昌府木版年畫的色彩象征性得到普遍認可。經過筆者的探索發現,其畫面中除了黑色的輪廓線,畫幅中很少出現黑色,紫色是黑色的絕佳代替者。因為黑色沉悶嚴肅,與吉祥喜慶的節日不符,所以黑色少有。鮮艷明快的畫面,充分展現了水城的地域特點及色彩形態。從其色彩語言進行分析,與人民價值觀聯系極為密切,如東昌府木版年畫中常用的紅藍兩色為中國傳統色彩,在年會、廟會、結婚等喜慶吉祥的民俗活動中大量應用,體現吉祥、喜慶、富足、歡樂的思想情感,象征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希望。
1.造型夸張
東昌府木版年畫采用高度概括的手法,民間藝人善于抓住對象的主要特征和精神面貌進行放大夸張,將寫意山水的意境美和裝飾趣味展現得淋漓盡致。東昌府木版年畫以門神為主,灶王形象居多。這些神像形象質樸簡練將中華民族堅韌不拔、勤勞樸素的優秀傳統一一呈現。從人物造型來講,著重刻畫人物頭部,造型飽滿氣宇軒昂。五官在塑造中是重中之重,眼睛細長,眉毛上挑,嘴角微翹,胡須細長飄動,種種刻畫使人物生動傳神。在人物衣服和花紋的處理上,采用塊面方式概括,不在意細節的微妙表現,與面部的精細刻畫形成鮮明對比,不同人物形象采用不同的顏色和花紋以此來展現不同的性格與特色。
在探索過程中筆者發現,東昌府區是一個極小文藝工作團體,民間藝人主觀表達極強。同一形象經過不同藝人的表現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藝術形象,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過無論哪個民間藝人的作品,造型表現上都采用了變形夸張的手法。著重突出身體的某一部位,打破人物原有的正常比例,增強畫面的視覺沖擊力與感染力,從而為大眾呈現個性鮮明的形象。造型夸張是筆者從東昌府木版年畫中吸取的另一亮點,并以新穎有趣的方式融入《谷雨》創作中。
2.線條簡練灑脫
東昌府木版年畫的線條最具特色,年畫與書法有著十分緊密的聯系。清朝末年,技藝精湛的藝人轉業從事年畫領域。從此來看,東昌府木版年畫身后有一批技藝精良的藝人作為支撐,為木版年畫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東昌府木版年畫剛柔并濟,穩健有力、簡練灑脫,裝飾性極強,趣味十足。
東昌府木版年畫不刻意表現細膩的線條,而是直接將魯西地域特征展現得淋漓盡致。其利用簡單的色彩與造型,給予人民群眾心理滿足感和對美好生活的期望,激勵人們不斷進取,奮發向上,共同創造美好的明天。色彩中蘊含了無限生命,造型中潛藏著人們對生活的熱愛,對其他民間美術也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筆者將《谷雨》的主題預設為美好的萬物世界。此畫主體物為玉米,采用概括性手法描繪,表達對生活的熱愛以及對美好未來的期盼。
在探索東昌府木版年畫的過程中,筆者將其簡練概括、夸張變形的優點熟記于心,運用于創作。在日常生活中,當代青年應有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只有這樣,溫暖美好才會常伴身邊,只有這樣,人與自然、人與動物、人與人、人與世界之間才能建立和諧共存的萬物世界。世界中,美好事物數不勝數,都需要我們用心去描繪記錄。東昌府的民間藝人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深深地感動了我,在這一動機之下,筆者開始進行田野調查,拍攝大量照片,進行藝術轉換與主觀處理,《谷雨》便應運而生。

色彩是表達感情最有力的工具,對畫面有極大的影響。民間藝人在創作時色彩搭配具有高度主觀性,不同的色彩搭配產生的色彩氛圍完全不同,所以色彩表達在藝術創作中極其重要。東昌府木版年畫中的不同色彩表達不同的情感,使筆者看到色彩的旺盛生命力。
通過大量田野調查,筆者發現自然中許多色彩直接描繪會產生不統一的現象。因此恰到好處的主觀處理可以使作品更上一層樓。在創作《谷雨》時,筆者采用強烈的對比色調,所以在色彩的選擇上十分大膽,背景使用中國紅,主體物玉米則采用翠藍色,玉米須則采用淡黃、中黃等顏色點狀散落空中。畫面色彩大基調確定后,采用敦煌莫高窟壁畫《九色鹿》部分節選加以點綴,這一部分并不是臨摹復制,筆者加入了大量的色彩如馬車的白色,騎士身上隨風飄揚的彩帶都使畫面更加融洽。與此同時運用大量綜合材料豐富畫面,例如,運用色漆使五彩山脈更加和諧,漆面與油畫相結合有說不出的美感,運用彩砂塑造玉米使其更加形象。此幅作品在前期創作時有一定的困難,集中于色彩和造型兩方面。在研究東昌府木版年畫后,豁然開朗,使筆者更加明確《谷雨》的色彩表達,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讓作品層次更加豐富。
色彩的構思與搭配對畫面影響極大,在合理構圖的基礎上,選擇恰當的顏色詮釋感情,烘托氛圍,使觀者沉浸于畫面。受東昌府木版年畫的影響,筆者將主題定為美好的萬物世界,所以選擇明朗、陽光的色彩,表達出生機勃勃、奮發向上的生命力。
在創作《谷雨》系列過程中,筆者有深刻的思考與感悟。首先,筆者認為,通過探索東昌府木版年畫,不論是從專業視角研究,還是從生活視角學習,都使筆者有了積極的轉變。從專業視角出發,色彩鮮艷亮麗,線條流利灑脫,不拘小節,筆者以更加新穎的方式將《谷雨》系列呈現于觀者面前。通過探索東昌府木版年畫,筆者深刻認識到自己作品應具有鮮明的符號、色彩,使畫面變得活潑有趣。其次,東昌府木版年畫的匠心精神深深感動了筆者,民間藝人將年畫作為自己的畢生事業,這是當代青年學習的榜樣,也是藝術從業者應該具有的基本藝術素養。
積極的生活態度是筆者本次探究學習的最大收獲。其主題以吉祥喜慶為主,色調歡快亮麗,給人舒適、愉悅的感受。看到東昌府木版年畫仿佛看到了世間最美好的樣子,這與筆者《谷雨》不謀而合,這是筆者學習其重要的原因之一。
通過此次探索,筆者發現,真正的藝術并不在于創造出多偉大的藝術品,而是這些藝術品給人帶來的歡樂、愉快,使人帶著美好的心情繼續奔向更美好的生活,這才是藝術的本真。所以,筆者會像優秀藝術家學習,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創造出更加優秀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