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志成,宋姍,張洋
(1三峽大學土木與建筑學院防災減災湖北省重點實驗室(三峽大學),湖北 宜昌 443002;2三峽大學校園規(guī)劃與建設處,湖北 宜昌 443002)
城市臨街建筑外立面改造以改善、整治為主要方式,對城市中各種歷史建筑根據需要采用改建、擴建、部分拆除、維修養(yǎng)護、設施改造及公共服務設施完善等方式,在保留原有風貌的基礎上提高土地利用價值,提升街道空間形象,形成宜居宜業(yè)的城市街道環(huán)境。
2017年上旬,筆者參與了荊門市象山大道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的方案設計過程,項目改造內容龐雜且限制因素較多,這些因素成為方案設計的難點與著手點。如何進行總體控制?如何實現差異化統一?如何實施標準化設計?我們對以上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本文希望通過展示方案的設計思路與策略,以及對上述問題的思考,為類似項目提供一些經驗。
荊門市象山大道位于荊門市東寶區(qū),城區(qū)西郊的蒙山因紀念陸九淵而改名為象山,其山腳下的道路,因此取名為象山大道。象山大道作為城市空間景觀結構“二縱連城”中的一縱,是城市主要的發(fā)展軸,是城市核心空間景觀軸,是一條串聯城市南北組團的重要通道。
象山大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展示城市空間及街道形象方面擔負著重要的職能,對其兩側的建筑進行立面改造于建筑師而言是極大的挑戰(zhàn)。通過宏觀、中觀、微觀多維度的研究探索,方案的最終成果可以有效改善荊門市街道形象,優(yōu)化象山大道兩側空間布局,創(chuàng)造全新的街道空間視覺感受。
象山大道北起荊襄大道,南至白云大道,全長12.98km,道路兩側所有臨街建筑均納入改造整治范圍內。其中,荊襄大道至長寧大道段長0.67 km,長寧大道至泉口路段長1.24 km,泉口路至關坡橋段長6.4 km,關坡橋至關帝路段長0.9km,關帝路至深圳大道段長2.36 km,深圳大道至白云大道段長3.21 km(圖1)。

圖1 象山大道整治范圍圖
沿線在建項目有10處,主要位于關帝路以南區(qū)域,如象山新城、東方廣場、萬達廣場等商住用地,整體建筑形象較好,按規(guī)劃方案實施。
沿線現狀建筑約200棟,以7~11層小高層建筑為主,現狀如下:①建筑種類多樣,違建嚴重,高低不一,局部路段建筑質量較差,缺乏必要的整治維護;②改造路段較長,臨街建筑建造年代不同,風格迥異,建筑形象缺乏特色,影響城市形象;③沿路建筑色彩混亂,材質樣式各異,沿街色彩缺乏主色調,城市建筑色彩裝飾、標志及感情的作用較弱;④建筑造型單調乏味,缺乏設計感,建筑細部缺失,空調格柵、門窗及雨棚等建筑構件種類繁多;⑤局部建筑廣告牌野蠻生長,嚴重破壞街道空間形態(tài),建筑店面招牌雜亂(圖2)。

圖2 象山大道臨街建筑現狀圖
“歷史記憶大道·蝶變印象新街”——象山大道是一條市級城市主干道,它因應荊門城市發(fā)展需求,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背景,是荊門城市發(fā)展中一個時代的記憶。沿街建筑立面改造以傳承地域文化、延續(xù)歷史記憶為指導思想,通過建筑細部表達、新材料的運用等設計手段,力爭打造一條空間印象整潔現代,文化底蘊深厚的蝶變新街。爭取實現完善城市功能和城市公共服務,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品質,展示城市文化和宜居宜業(yè)空間環(huán)境生態(tài)的目標。
對于建筑設計師而言,設計過程的本質就是分析問題并尋找設計“最優(yōu)解”。臨街既有建筑種類繁多、形態(tài)各異,在設計過程中既要做到以人文本、尊重現狀、功能優(yōu)先、經濟實用,又要做到因地制宜、傳承文化、彰顯個性。沿街既有建筑改造內容龐雜、數量巨大,可以通過宏觀控制的方式保證總體改造效果的可控,項目主要從整治理念和思路兩個方面控制。
3.1.1 尊重現狀為導向的宏觀整治理念
①注重文脈傳承的整治理念:通過對現有建筑的現有體量、外觀形式進行梳理,尊重原有建筑的本質特征,使其文化性表達得以連續(xù)和傳承。
②控制性改造的整治理念:力圖通過建筑設計、規(guī)劃設計來控制、引導具體的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設計。這種控制性設計是在對象山大道沿街建筑的整體風格及特色定位的前提下考慮進行的。
③強調整體性和個性化相結合的整治理念:通過對現有建筑的分析,選擇有代表性的幾棟標志性建筑形式,分段確定沿街立面造型,使沿街建筑風格基本統一的同時,又強調各區(qū)段的個性化特征。
④強調細部表達的整治理念:任何一種建筑形式,都有其特定的立面構成元素,建筑細部作為建筑的構成片段,能夠反映整個建筑(圖3)。

圖3 14#荊門實業(yè)投資公司改造方案效果圖
⑤適宜性改造的整治理念:建筑風格、色彩及形式在大環(huán)境下求統一,但改造不推崇設計元素的簡單復制。充分尊重既有建筑的形態(tài)和形式的基礎上,提出最佳最優(yōu)最適宜的設計方案,希望在大的統一規(guī)劃下求變化,即“統一中求變化,變化中求統一,對比與統一并存”(圖4)。

圖4 14#荊門實業(yè)投資公司改造方案效果圖
⑥合理可視性的整治理念:對于年代久遠的建筑采取不觸及結構的簡單易行方法,如重新刷涂或清洗或貼面磚等;對于建筑上搭棚、架等違法加建部分則應予以拆除;對于需要更換貼面的部分予以貼補等。
⑦可實施性與經濟性相結合的整治理念:以人文本,任何一項改造必須具有可實施性,同時兼具經濟實用性。
3.1.2 全覆蓋分類別分步驟的宏觀整治思路
象山大道沿路建筑包括住宅建筑、商業(yè)建筑、醫(yī)療建筑、辦公建筑等,種類繁多復雜。整治從宏觀整體把握,按“全路段、全覆蓋、分類別、分步驟實施”的思路實施。沿線所有臨街建筑物均作為整治對象予以分類處理,整治思路如下:
①沿線新建及外觀比較整潔的建筑和小區(qū)維持原狀融入沿線城市景觀界面;②沿線近年建設項目、外墻表面部分污染的,采取清洗、規(guī)范店面標牌、廣告牌等手段進行整治;③沿線重點路段、交叉路口的地標性建筑實施重點整治;④沿線年代比較久遠,外觀臟、亂、差的建筑,實施一般整治;⑤沿線違建、臨建及圍墻等設施予以拆除,實施拆違增綠、拆圍透綠。
在象山大道城市臨街建筑立面改造的方案設計過程中,為避免大規(guī)模改造破壞城市的整體風貌,打破城市原本的有機秩序,避免出現空間布局的單調和乏味,在充分尊重既有城市街道肌理及建筑形態(tài)的基礎上,對沿街建筑實行差異化統一整治,對顏色建筑色彩采用分路段色彩協調的策略。
3.2.1 沿街建筑實行分類別差異化統一整治
針對不同類別的建筑,采取不同的立面改造策略,具體方法如下。
①辦公建筑整治策略:體現建筑的時代特征。通過深入解讀既有建筑的現有體塊關系,對建筑外觀形態(tài)進行梳理,采用簡潔明快的設計手法,使得建筑具有鮮明的時代感。
②住宅整治策略:回歸住宅的本質屬性。注重陽臺、門窗、空調格柵等建筑構件的細部表達,通過外墻材質的肌理變化和顏色搭配,體現住宅單體的個性特征。
③商業(yè)建筑整治策略:強化商業(yè)氛圍的營造。商業(yè)建筑是人們購物、休閑、娛樂及就餐聚會等活動集中的場所,其商業(yè)氛圍的營造尤為重要。本次整治利用建筑的色彩搭配、形體重構及材料的運用表現來強化沿路建筑的商業(yè)氛圍(圖5)。

圖5 商業(yè)建筑改造方案效果圖
④地域特征建筑的整治策略:荊門歷史悠久,文化廣播,既是荊楚文化發(fā)祥地之一,也是荊楚風格的核心區(qū)域。針對本次整治的具有地域文化特征的建筑,在充分尊重荊門的地域文化基礎上,融合諸多新的審美需求,使用現代材料和現代手法,把傳統建筑中的各個元素演化和抽象化,卻仍然保留著傳統建筑的神韻和精髓,形成荊楚風格鮮明的新中式建筑風格。
3.2.2 沿街建筑色彩實行分路段色彩協調
沿路建筑色彩的設計遵循“分路段色彩協調,在統一中追求建筑色彩的個性化和差異化”的原則。沿線建筑色彩以冷色系為主,建筑色彩在追求統一的大環(huán)境下,將重點地段的建筑色彩進行個性化處理,突出建筑的地標性。沿街建筑界面達到“統一中有變化,變化中求統一,對比與統一并存”交相輝映的色彩格局。
3.3.1 建筑單體立面改造思路及策略
①明確建筑的風格取向。通過對既有建筑的現狀造型進行分析解讀,合理確定建筑的風格取向,包括:簡歐風格、新古典風格、荊楚建筑風格、寫意派荊楚建筑風格、現代建筑風格等,以體現建筑的時代性、地域性及文化性,彰顯建筑個性。
②對建筑形體進行重構組合。梳理建筑形體構成,對既有建筑進行體量和體塊組成分析,通過分割重組等手法優(yōu)化建筑形體構成,以體現建筑形式的邏輯合理性。
③豐富建筑肌理。通過對建筑外墻材料的選擇和新材料的運用,及色彩搭配變化的處理,豐富建筑肌理,以突出建筑的時代性特征。
④強化細部要素的運用。對建筑造型的細部要素進行細化處理,合理增加裝飾構件,豐富建筑立面的層次關系,以強化建筑的設計表達。
⑤突出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性特征。尊重荊門地域文化,對重點地段的具有文化特征的建筑實施“具有荊門地域文化特征的新中式建筑”外觀造型整治,以強化建筑的地域性和文化性表達(圖6)。

圖6 108#九州房地產住宅改造方案效果圖
3.3.2 沿街建筑外立面改造內容及措施
沿街建筑外立面整治內容主要包括建筑廣告牌、店面招牌、防盜網、屋頂、空調外掛機、圍墻及綠化等,具體改造措施如下。
①建筑廣告牌:對屋頂、墻面、外墻懸掛的廣告牌予以拆除,并結合建筑立面統一進行廣告位設計。
②店招店牌:對建筑的店面招牌進行統一規(guī)劃,限定招牌高度不得超過1.4m,同時結合建筑造型,對特殊部位的招牌做個性化處理。
③防盜網:拆除突出墻面的防盜網,統一更換為室內或隱形防盜網。
④屋頂:拆除屋頂違建,通過加高女兒墻、平改坡等手段,遮擋屋頂太陽能熱水器集熱板。
⑤空調外掛機:結合建筑物外立面的色彩、材質以及整體造型,將室外空調機位作為設計元素融入建筑中,將空調外掛機統一隱藏在空調機位之內。
⑥圍墻及綠化:施工工地周邊圍墻采用遮擋圍墻整治措施;重點保護地段采用鏤空圍墻進行整治,實現改圍透綠;一般地段拆圍透綠,拆違建綠整治措施。
在本次荊門象山大道沿街建筑立面改造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城市臨街既有建筑種類繁多、數量巨大、改造內容龐雜、既有建筑形態(tài)各異、色彩雜亂等因素給方案設計帶來了諸多限定的同時也引導了方案的創(chuàng)作。最終成果在滿足城市街道空間更新的同時,延續(xù)了城市原本的有機秩序與整體風貌,營造了屬于“荊門”的城市街道空間。
對于城市沿街建筑外立面的改造決不能信馬由韁隨心所欲,應從既有街道及建筑的理解入手,方案創(chuàng)作也應從原有的秩序和現狀中尋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