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肖修鋒
(作者系湖南省長沙市稻田中學化學教研組長)

全媒體教育環境下,學習者能在碎片化的時間內隨時隨地開展學習,但適合學習的資源種類缺乏或更新速度滯后,阻礙了學習的展開。精品微課是全媒體教育環境下的產物,是團隊學習、研究的主要資源之一,蘊含著“互聯網+教育”的成果運用以及教育創新和教學改革的契機。集中解決某個問題的微課,具有針對性強、易傳播的優點,很好地滿足了學習者的需求。
然而,制作精品微課難度較大,需要專業性較強的多個方面的支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我們團隊通過核心團隊成員、骨干教師自愿報名,名師積極推薦的方式,利用團隊成員分工合作來完成中學化學學科精品微課的錄制任務。錄制過程順利,資源產出率高,質量也較為理想,充分發揮了團隊優勢,現將錄課策略分享如下。
教師能熟練使用網絡教學平臺和工具,是能夠順利、有效開展網絡教學的前提與關鍵。因此,采取搭建教研團隊、開展集體備課、組建技術管理團隊等措施,同時加強骨干教師相關培訓,我們通過“6 個步驟”策略,形成有效的實施機制,達到全面提高網上教學效率的目的。
針對學科專職教師隊伍流動性大的問題,組建了一支固定的6 人核心管理團隊,不定期開展線上線下研討活動,提升教師的基本素養和專業能力。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核心管理團隊發揮了引領、輻射作用,根據學科教學課題和內容要求特點,采取自愿報名和學校推薦的方式,選取8名首批授課教師,組建兩個學科教研群。
為了培養后備骨干力量,集體備課前,便會召集授課教師一起確定教學課題,并進行資源收集工作。選用資源時,從科學性、教育性、實用性、適切性等幾個維度進行篩選。把課程相關資源上傳到學習群內,讓教師們每一堂課都要經過備課、錄課、剪課、聽課等“四磨”歷程,提前通過自學進行“熱身”。
集體備課時會成立學科臨時備課群,小組成員一般以5 人為宜,包括備課組長、主備教師。備課時,根據內容可以增加“備前研討”環節,也可增加循環次數,相互啟發、集中智慧、整合資源、成果共享。

集體備課、在線研討為備課組提供、優化了教學設計,實現優質資源共建共享,緩解了教師的壓力。主備教師根據教學中遇到的問題展開反思與總結,此時組織團隊成員再次研討,教師提出可行的建議,進一步修改完善相關資源,形成一系列較完整的備課方案和實用的課件向外推廣應用。
授課教師要下載好錄制軟件,并了解具體的操作方法。圖像清晰穩定、構圖合理、聲音清楚,符合學生認知特點,這是錄制一節課最基本的要求。錄播時,配備較為專業的技術團隊進行課程錄制的技術工作,做到因“課”制宜。最后進行后期剪輯和優化以完成錄制。
(1)統一微課錄制模板
講稿開頭:大家好,歡迎來到“×××××”,我是×××單位的×××老師,今天我培訓的主題是《××××××》。
講稿結尾:今天的課程就到這里,感謝觀看,再見!
說明:
①課件右邊要留1/3 空白。
②專家錄課時,眼睛看的是提詞器(提詞器上會顯示講稿),課件在背后,課件翻頁需由專家自己完成。因此,講稿上要標注PPT翻頁的位置。40 分鐘課堂的講稿約8 000 字(如果課件里有小視頻或者老師愿意現場拓展的話另計)。
③課件盡量少用動畫效果,如果一定使用,請記住,每出現一次動畫效果,都要按一下翻頁筆,所以都要標注一下PPT 翻頁。
(2)形象要求
著裝大方得體,盡量避免穿條紋、小格子衣服,避開服裝上的logo 標識。
著裝顏色與課件背景顏色稍微有對比;發型整潔精神,女教師可化淡妝。
不穿細條紋黑白相間的衣服;不穿戴有亮片反光的服飾;不穿純黑、純白、熒光色的服裝;裙裝上下分體,連體要有腰帶;多帶幾身衣服方便現場調換。

(3)錄制要求
①放松心情,面帶微笑,語速適中,就按平時上課的速度略慢即可,不用刻意降速。
②錄制時,正面面向鏡頭,需要時可短時間側身看PPT,這樣會更靈活。
③每個小節開始時要有過渡語。
結束一節課的錄制后,緊接著的就是后期制作和審核。核心團隊構建起了教師個人和組內研磨、組際初審再教研員終審的審核機制,同時培養梯隊審核教研團隊,針對本次錄課出現的問題進行總結,并在下次錄制微課時進行改進,及時做出調整。
為了確保微課資源按時上線,化學名師團隊在極短的時間內“高產”精品微課。在微課錄制過程中,成員們因地制宜,想了很多辦法,克服了眾多困難,取得了理想效果。
為了讓錄課音質達到最佳效果,有教師深夜在衛生間錄課,這已經是他為這節課第七次錄音。自從接到任務,他從學校近百名孩子的真實事例中精選出能引發共鳴的“身邊事”,串起這特殊的一堂課。孩子們真實的發聲、與家人溫馨的場景、虛擬連線的設計……都讓孩子們仿佛置身于真實課堂之中。線上微課播出后,他收到了千余條省內外的留言信息,有孩子在課后通過網絡與老師交流生活中與父母相處的煩惱,他耐心地為孩子們出謀劃策,真正讓課堂所學“照進”現實生活。這些僅僅是團隊中的一個縮影。
每天視頻在線研討已成為錄課教師的一種習慣。教師們備課時,隨時與團隊成員在線研討。明德中學兩位教師在伙伴們的啟發下,帶領自己的孩子參與線上課程錄音,一對用心的母女因為線上課程又多了一份特殊的記憶;長郡中學陳老師是一個對自己要求完美的人,對課件圖片選擇、色彩搭配、視頻效果都有自己的思考,在錄制自己的課之余,還幫助其他有困難的教師……在一次次的研討中,教師們都有了質的蛻變,實現了個人能力的提升。
研討后,教師們在群內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一位老師說:“只有經歷這種深刻的煎熬與慢磨的過程,才有了改變,結識了團隊,讓我有了豁達的心境。”還有一位老師回憶起自己的錄課歷程:“一度懷疑自己不能勝任,但自進入團隊,就感受到了團隊的力量!”有人在錄課任務完成后感嘆道:“聽到‘不用修改了’這五個字,我瞬間如釋重負!”還有老師如是說:“今天,有人對我說‘辛苦了’。我回復他‘真心不辛苦,只覺得幸福!幸福因伙伴的支持,幸福因點滴的成長,幸福因站上講臺的滿足!’”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一次次對教學設計的修改、一次次對教學環節的錄制,只為呈現更好的課堂。短短30 分鐘,卻凝結著團隊的智慧和授課教師不分日夜的辛勤汗水。教育是溫暖的,團隊是有愛的,只要有信心,團結一心,共克困難,終能取得教育路上的“真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