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運麟 張慶忠 李開芬 薄云峰
(1黔南州人民醫院病理科,貴州 都勻 558000;2黔南民族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生物化學教研室;3黔南州人民醫院檢驗科;4山西省腫瘤醫院病理科)
胃癌是一種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惡性腫瘤,其誘因有多種,包括飲食結構的改變、不規律的飲食習慣、壓力增大、幽門螺桿菌感染等〔1〕。早期癌癥的癥狀如上腹不適、噯氣等與胃炎、胃潰瘍等胃部常見疾病十分相似,因此往往被患者忽略〔2,3〕,因此我國胃癌的早期診斷率較低,而胃癌的早期診斷及正確分型對胃癌的臨床診療尤為重要。隨著年齡增長,由時間累積的胃部疾病更容易引起胃組織癌變,老年胃癌患者的早期診斷和及時治療尤為重要??偰懝檀?TC)是細胞膜的組成成分之一,在細胞膜的流動性等方面有重要功能,同時還可以通過多步生化反應轉化成類固醇激素以調節人體生理功能。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是由脂質和蛋白質組成的血清蛋白成分之一,均與TC的運輸相關。近年來,有報道顯示,不同密度脂蛋白與惡性腫瘤存在一定關系〔4,5〕,本研究旨在分析老年胃癌患者癌組織中不同密度脂蛋白的表達特性與病理學特征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6年10月至2021年4月就診于黔南州人民醫院具有完整病理學檢查資料的老年胃癌患者372例,納入標準:(1)年齡≥60歲;(2)經相關臨床科學診斷,如胃鏡活檢和(或)手術病理檢查確診為胃癌患者;(3)排除急、慢性肝腎功能障礙、缺血性或高血壓性心臟病、甲狀腺疾病、肥胖癥、糖尿病、冠心病、原發性或家族高脂血癥等影響血脂代謝的疾??;(4)體重不超過標準體重15%者;(5)了解本研究并同意參與,相關病理學資料真實有效。其中男204例,女168例;年齡62~86歲,平均(67.29±14.28)歲;病程4~32個月,平均(11.9±7.9)個月;體重(63.79±10.28)kg。
在同期本院健康體檢的就診者中選擇胃部健康的老年人6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齡64~87歲,平均(65.28±11.71)歲;體重(62.64±11.20)kg。選取胃潰瘍患者72例,其中男40例,女32例;年齡60~78歲,平均(64.52±12.86)歲;體重(65.02±9.22)kg。3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胃組織TC、HDL、LDL水平測定 在胃鏡下對胃癌患者取癌組織,對照組取胃部四壁組織,胃潰瘍組取胃竇四壁組織。各組織均約75 mg置于緩沖液中,于4℃存放。LDL使用氯化鈣法檢測,TC使用三氯化鐵顯色法檢測,沉淀法測HDL。
1.3蘇木素-伊紅(HE)染色 所有入選的老年胃癌患者進行手術治療,腫瘤不能切除者術中切取部分病灶,病變組織送檢病理。制作好的石蠟切片經二甲苯Ⅰ、二甲苯Ⅱ各浸泡20 min完成脫蠟,無水乙醇1 min×2次浸泡1 min,95%乙醇1 min、95%乙醇1 min、蒸餾水清晰90 s后晾干完成全部脫蠟后經蘇木素染色5 min,隨后分別經流動水源1 min、1%乙酸乙醇分化液15 s、自來水浸泡30 min、流動水源洗1 min完成染色液的清洗,再使用伊紅水溶液染色3 min,使用流動水源清洗1 min,晾干。完成后經90%乙醇、95%乙醇、95%乙醇、無水乙醇Ⅰ、無水乙醇Ⅱ、二甲苯Ⅰ、二甲苯Ⅱ、二甲苯Ⅲ個浸泡1 min完成脫水和透明,最后使用中性樹膠進行封片。
1.4組織切片的觀察及病理類型的確定 根據術中肉眼觀察及術后病理切片的檢查確定相關胃癌組織浸潤范圍并進行Borrmann分型。Ⅰ型為息肉樣型,瘤體長徑<5 cm,無腹腔內臟器轉移;Ⅱ型為限局潰瘍型,瘤體長徑≥5 cm而<8 cm,無腹腔內臟器轉移;Ⅲ型為彌漫型潰瘍,瘤體長徑>8 cm和(或)與胰腺等周圍臟器粘連成團,或雖瘤體長徑<8 cm,但已發生廣泛腹腔內轉移;Ⅳ型為彌漫浸潤型,即革袋胃,不考慮其他轉移情況。
1.5統計學方法 使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及方差分析。
2.1全部患者病理分型 372例老年患者中,按照分化程度可分為3組,(1)高分化組:乳頭狀腺癌41例(11.02%)、管狀高分化腺癌129例(34.68%);(2)中分化組:管狀中分化腺癌97例(26.07%);(3)低分化組:低分化腺癌44例(11.83%)、黏液腺癌38例(10.21%)和印戒細胞癌23例(6.18%)。全部患者未見未分化癌及其他少見類型。
2.2不同病理類型老年胃癌患者癌變組織TC、LDL、HDL水平比較 不同胃癌病理分型老年患者與對照組及胃潰瘍組TC、LDL、HDL水平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各組TC、LDL、HDL水平比較(mg/g濕組織,
2.3不同分化程度組TC、LDL、HDL水平比較 3組癌組織TC、LDL、HDL水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01),見表2。

表2 不同分化組TC、LDL、HDL水平比較(mg/g濕組織,
脂質是構成生物膜的主要組成成分之一,其功能繁雜,除了可以維持膜結構的完整性,還在信號的跨膜傳遞、代謝調節等方面起重要作用〔6〕。當細胞癌變并形成惡性腫瘤時,細胞的相關生化特征會發生明顯變化,其中生物膜如細胞膜、核膜及重要細胞器膜等的結構和功能都會發生明顯改變,這些改變會伴隨相關生物大分子代謝的改變。此外,脂質還是細胞內重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三酰甘油、TC等眾多種類,此外,在細胞的生命活動中,脂質分子并非完全單獨存在,而是可能會與糖類、蛋白質等形成重要的復合物以完成相關生命活動,其中脂類與蛋白質形成的復合物被稱為脂蛋白,各類脂蛋白因其所含脂類與蛋白質量的不同,密度、顆粒大小、表面電荷、免疫性質等也均有差異,使用電泳法及超速離心法可將血漿脂蛋白大致分為四類,分別為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LDL、HDL。研究表明,上述血漿脂蛋白不僅可以結合、運轉脂質及穩定脂蛋白結構,還調節脂蛋白代謝關鍵酶活性,在脂蛋白的代謝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血漿脂蛋白轉運相關分子或物質,其鄰近或靶標細胞內相關脂蛋白的含量也會造成影響。
惡性腫瘤組織中的腫瘤細胞是一類失去機體控制、增殖出現異常的細胞,腫瘤細胞旺盛的增殖能力與生長水平需要高濃度TC及眾多合成TC的前體物質,因此與正常組織的細胞相比需要攝取更多的TC,從而導致正常的TC代謝過程發生紊亂從而引起相關疾病,如低膽固醇血癥〔6,7〕。有研究表明,腫瘤組織中的TC水平偏高〔8〕,且在胃癌組織中的TC含量也較正常組織升高,與該現象相對的即為胃癌患者血清TC較低〔9,10〕。LDL是TC運輸的最主要載體,通過相關酶的作用可以協助HDL將TC從肝臟運送至全身組織;HDL則可以在相關酶的作用下將游離TC與血液循環中脂蛋白或某些大分子結合而送至肝臟進行代謝。因此,組織中或血漿中TC的含量與LDL、HDL的濃度密切相關,TC水平及代謝水平較正常細胞有變化的腫瘤細胞中的LDL、HDL代謝水平也與細胞的分化狀態有關,有學者發現,分化程度低的癌細胞LDL代謝活躍;反之代謝減弱〔11~13〕。本研究結果表明,胃癌組織惡性程度越高,分裂增殖能力越強,對TC的需求也越多。
胃癌患者相比健康人群癌組織中HDL水平上升的確切機制尚不清楚,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14~16〕:(1)癌細胞為了滿足其不斷增殖的需要,對TC的攝取、合成增多,引起大量TC消耗,導致血清LDL下降,而組織中的細胞內LDL水平相對上升;(2)由于血清TC消耗,癌細胞內TC釋放減少,HDL相對增多,機體通過負反饋抑制HDL的產生和促進其降解,最終導致血清中HDL水平的總體下降,則癌組織HDL的水平相對上升;(3)隨著腫瘤浸潤的加深,病情發展為中晚期,對機體的影響日漸加重,進食不足,消耗增加,加之患者體內脂質過氧化水平增高和載脂蛋白合成減少等因素都嚴重影響HDL的合成,促使癌組織中的HDL水平也因此相對下降。
綜上,胃癌在分化進程中,患者癌組織中TC、LDL、HDL水平均會發生變化,其數值變化可以作為判斷胃癌病理分期、選擇治療方案、預測患者預后的指標,可作為一種新的臨床思路,對于老年胃癌患者的臨床診斷及治療均有較大意義,但胃癌患者脂蛋白類代謝的變化是否會促進腫瘤形成或癌變的后續事件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