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金晶
小學語文源于生活,更要服務于生活,采用生活化教學的語文教學,不僅可以豐富教學的氛圍,讓學生將生活與知識相結合,更可以讓學生提升學習的理解能力,并且能夠積累寫作素材,從而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讓學生提升學習的效率和質量。生活是語文的源泉,因為有了生活,才能夠迸發出寫作的靈感,所以在生活的氛圍下可以更好地獲得語文知識。
一、當下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理念守舊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以學生為主的教學理念正在不斷地落實,但是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老師往往只注重學生的分數,并沒有重視學生的思維與能力。而且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是以自己為中心,讓學生圍繞著老師學習,這樣的教學模式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更無法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教學方法守舊
隨著新課改的發展,多種多樣的教學方式不斷地產生,老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教學的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同樣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但是在實際教學中,老師并沒有創新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老師依舊使用灌輸式的教學方式教導學生,這樣的教學方式過于被動,使得學生無法主動地學習新知識,無法提升學習質量。
二、語文生活化教學的含義
在新課改中,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老師要充分地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語文生活化教學就是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教學方式,利用與生活相關的教學方式、內容和方法實現生活與教學知識相結合。同時,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要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增強對知識的感悟,在老師的帶領下提升學習質量。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實現小學生活化教學,可以滿足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生活化教學,滿足學生的主體需求,讓學生能夠在生活中獲取知識,在學習中感悟生活。
三、通過生活氛圍,提升教學質量的方法
(一)教學環境生活化
良好的教學環境是學生學習的基礎,更是學好的關鍵。在實施生活化教學中,老師就要建立生活化教學,創設生活化環境的主要方式兩種,首先是布置合理的教室,實現教學環境的生活化,比如,在討論的過程中,可以讓小組成員圍坐到一起,讓學生體驗舒適的環境,讓學生可以激烈地討論。其次,老師要使用信息技術的手段,創設生活化教學環境,可以利用多媒體設計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從而提升學生對課文的親切感,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
(二)教學內容生活化
教材的內容是教學活動的基礎,是實現生活化教學的主要內容。老師要構建生活化的教學的時候,就要對教材的內容和資源進行處理,使得教學富有生活化的意義。小學語文老師可以對教材的內容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進行生活化的處理,像是在描述文章的一些自然現象或生活現象的時候,學生可能對現象和原理并不能理解,這時老師可以從生活入手,對學生進行引導,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和情境開展教學,讓學生在生活中尋找語文知識,從而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
(三)教學形式生活化
傳統的教學場所是課堂,主要形式是以老師的講述為主,新課改中倡導生活化教學非常靈活,不僅可以將生活場所放到課堂上,更可以將知識延伸到社會中,將單一刻板的講解方式轉為更加的多樣化,能夠將知識與生活相結合。生活化的教學方式有很多,老師要創造實踐機會,讓學生走進生活與自然,增強學生的運用能力,理解生活化的教學的內涵。
比如,在學習《翠鳥》時,老師就可以在課余時間帶領學生一起去花鳥園,仔細地觀察翠鳥,并且做好相關的記錄,通過這樣直接的觀察可以讓學生直接了解翠鳥的特性,這時老師在開展教學,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更可以加深學生的記憶力。老師要積極地運用生活化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提升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從而提升學習的質量。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推進,老師要構建多樣化教學方式,讓學生可以提升學習的質量,能夠在老師的帶領下,逐漸提升學習的效率與質量。老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地優化自己的教學方法,并且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進行調整與規劃,讓學生可以激發學習的動力,愿意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從而提升教學的效率。
39225019082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