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文秀
【摘要】語文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學科,語文中具有文學和藝術的相關特性。語文是一門基本的文化課程,主要的目標是能閱讀、可以理解、會寫作。不過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一些學生,比如頑童、后進生,如果采用傳統的語文教學模式,很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所以,針對頑童必須轉變教學的思路,更新教育的觀念,采用適當的辦法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語文的學習效果和學習成績。本文以耐心等待,花自然開的這種思想來進行頑童的語文教學,促進頑童的語文核心素養的提高做出參考。
【關鍵詞】語文教學;頑童;學習興趣
頑童實際上就是缺乏興趣,加上對老師說的話、給的意見持質疑的態度,使教學無法有效進行。語文教師對于這類學生,需要分析其具體的原因,大部分的頑童是因為家庭的溺愛或者是過度的放縱形成的。所以老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需要嚴加管教,同時在授課時要給其一定的時間、空間去熟悉知識,吸引、鼓勵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創設情境
由于頑童天性活潑好動,對于理論知識的學習不感興趣。在語文課堂的教學中,對于教師所講授的內容,理解上面容易出現誤差。語文教師要能夠對情境進行創設,吸引頑童參與到教學的活動當中,促進頑童與其他同學的共同進步。
例如:教師可以使用教具幫助學生觀察課文的一些要點,以避免誤解。還可以使用多媒體幫助學生創造情境,吸引頑童融入到課堂教學當中。同時,還可以組織頑童進行角色扮演,演繹課程內部的主人公的形態,模仿說話的方式和語言,幫助頑童理解文中的表達的意思,還能夠通過頑童的帶動讓課程更加的豐富有趣,將全體學生帶入到學習的高潮。
例如:《口耳目》的教學中,涉及嘴巴、耳朵、眼睛三個器官,這時語文教學可以安排頑童去講臺前方進行游戲。當同學們說出一個器官的時候,則需要指出自己的器官,同時說出該器官的功能。這時,頑童為了能夠和同學一起玩耍,那么很容易投入進來,在他進行扮演以后,由他指出由其他同學一起演繹。這時,頑童負責說,該同學負責指出自己的某個器官,讓同學們進行評價。這時,全班的學習氛圍就能夠調動起來了。
二、 巧用質疑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不必遵循教師的思想或教材。教師要合理運用學生的不同觀點提問,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不必要求學生的回答與標準答案的一致性,而一旦有不同的地方就進行否決。實際上,語文在生活中運用最為廣泛,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老師也不需要過分強調學生質疑、回答的準確性,只要意思對了,老師就需要予以表揚,利用質疑的方式,讓學生的思維始終在課堂的教學中。
例如:在學習《春夏秋冬》的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事先提問,春夏秋冬都有什么特點?文中說的有哪些是不對的?讓學生們帶著疑問去閱讀課文、理解課文。這時頑童可能會首先提出問題,比如會問海南也有春夏秋冬嗎?也會下雪嗎?這時,老師需要肯定頑童問的問題很特別,同時提出表揚。這時老師可以通過播放視頻來解答問題。
三、趣味語言及趣味行動
由于頑童天生頑皮,對于感興趣的事情投入的精力非常多。在對頑童的教學中老師要能夠通過運用趣味性的語言和行動來影響頑童的行為和學習。在對頑童的教學中,吸引他們的同時,還要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其中的道理和行為的準則,潛移默化地影響他們的行為。
例如:在教學中使用的趣味語言,教師應注意不同學生之間交流的差異性,特別是頑童的性格特點,就能夠充分地探究學生的亮點,并對學生的不同關注點進行詳細的評估。在表揚和引導的同時,還應注意只有當教師的語言有趣時,學生才會愿意聽老師講,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優化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
例如:《竹節人》的教學中,老師可以通過制作竹節人的玩具來進行教學,同時在制作的過程中,老師模仿竹節人的口吻進行說話,讓小學生能夠感受到制作竹節人的樂趣所在,對于文中的內容愿意去了解和學習。在制作完成后,教師可以安排頑童模仿竹節人的形態,同時將課文的內容進行講解,通過趣味語言和動作,讓學生們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所在,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
綜上,對于頑童的教學,語文老師需要能夠分析頑童的特點,結合他們不同的特點進行教學,一般來說通過創設情景,吸引頑童參與到教學當中,能夠激發頑童上課的熱情,同時運用質疑的方式讓頑童能夠保持課堂上思維的活躍,加上趣味性的語言和行為,能夠使頑童感受到課堂的樂趣。通過以上的方式來吸引頑童進行學習,只要持之以恒地進行教學,加以耐心的等待,那么頑童的“花”自然會開。
參考文獻:
[1]周碧波.頑童在語文學習中的優勢及發展的策略研究[J].情感讀本,2020(06):81.
[2]王問諾.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頑童”策略[J].新課程(上),2019(11):139.
3535501908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