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志英
提升寫作能力的前提是提升閱讀能力。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常用的字詞與語法,具備大量閱讀的基礎條件,教師應當科學地制定教學計劃,在開展閱讀教學的同時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實踐能力,通過閱讀教學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接下來,本文將就“如何在高年級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寫作能力”這一話題展開研究。
一、結合社會熱點開展閱讀教學
寫作能力的提升離不開大量的練筆,沒有寫作大量文章的基礎是很難創作出優秀的作品的。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跳躍,耐心較差,對傳統的作文作業抵觸心理較強。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結合學生好奇心強的特點,結合社會熱點開展閱讀教學。平時,教師需要多對社會熱點事件進行關注,搜集寫作水平優秀的相關報道,不定期開展以這些報道為題材的閱讀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新聞閱讀能力。在充分閱讀新聞報道之后,教師還可以與學生就這些社會熱點事件展開討論,事后再讓學生把自己的看法記錄下來整理成一篇文章,作為學生日后的寫作素材進行積累。
比如,教師在完成《狼牙山五壯士》的教學任務之后,可以“狼牙山五壯士”名譽侵權案件為主,其他一些侮辱誹謗革命烈士的事件為輔,以這些社會事件為主題開展一個專項閱讀教學活動,在學生們完成這些事件報道的閱讀之后,讓學生們相互討論,培養學生對革命烈士的尊敬之情。在主題教學結束后,教師再給學生布置一個對社會上這類侵害烈士名譽事件發表自己的看法的寫作任務,學生具有充足的寫作素材與寫作靈感,就會對寫作任務充滿興趣了。
二、結合課內閱讀內容開展寫作教學
教材中的課文是教師開展閱讀教學的基礎,這些課文都是經過眾多教育專家多次篩查后選出的十分適合當前年齡段學生閱讀的文章。教師要利用好課文資源,幫助學生在提升閱讀能力的同時同步提升寫作能力。針對不同類型的課文,教師可以使用不同類型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對于小說以及記敘文這類擁有故事情節的文章,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些文章進行改寫、續寫,學生可以通過自己的寫作改變故事中人物的命運,還可以自己決定故事的結局。通過這種改寫續寫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體會到寫作的樂趣,提升學生的聯想能力與邏輯思維能力。改寫的教學方法也可以用在某些特定的文言文與古詩教學中,教師可以布置將文言文改編成現代文的作業,一方面鍛煉學生的文言文閱讀能力,另一方面幫助提高學生的現代文寫作能力。另外,對于說明文和一些描寫景物的散文、雜文等文章,教師則可以讓學生模仿這類文章進行寫作,學生可以選擇一個描述或說明對象,學習課文的結構與行文技巧,自己創作一篇說明文或者描述景物的文章,通過這種方式加深學生對各種說明方法與寫作手法功能的認識,切實提高學生的閱讀與寫作能力。
《窮人》就是一篇很適合續寫的課文。無論學生選擇怎樣的續寫方式,為故事設計何種結局都是學生創造力與思想的體現,教師要對學生的續寫內容進行合理評價,與學生一起將故事設計得更加符合邏輯。續寫的教學方式需要學生對原文內容、背景、文風等要素十分熟悉,還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十分適合用來在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三、結合名著閱讀任務,拓寬閱讀范圍
寫作能力的提升除了需要大量的練筆之外,還需要大量素材的積累。小學階段的名著閱讀任務也是為了這個目的所設置的。但很多名著內容較為枯燥,很難讓學生樂于閱讀。比如說,魯迅處于民國白話文剛剛開始推廣的時期,所著的書籍比較晦澀難懂,學生不愿意去閱讀。這時教師可以結合《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來推薦學生閱讀書籍。而且學生學習課文之后,對魯迅先生這個溫厚善良的形象也會產生興趣,這時教師就可以選擇一些比較簡單的魯迅作品推薦給學生進行閱讀。以此類推,教師可以使用各種方法讓學生產生閱讀的興趣。讓學生盡可能多地進行有效地閱讀,積累見識與素材,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束語:
“讀”是“寫”的前提,“寫”是“讀”的歸宿,二者猶如人的雙腿,缺失其中一項便無法順利攀上語文學習的高峰。小學語文教師在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時,務必要將寫作環節充分地融入進去,用寫作深化學生對文章各項要素的整體理解和具體領會,幫助學生形成對閱讀的反饋認知,從而更好地達成“以讀促寫、以寫促讀”的復合優化目標。
3018501908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