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江西省南昌市科學技術協會(以下簡稱南昌市科協)瞄準實施鄉村振興中地方發展瓶頸、產業共性需求、農業技術短板,以建言獻策服務、產業發展服務、示范引領服務、新型農民服務、幫扶惠農服務等“五大助力服務行動”為重要內容,讓鄉村振興插上科技的翅膀,努力把科技要素、科技資源、科技力量引向農業、引向農村、引向農民。
一、發揮人才優勢,以建言獻策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南昌市科協高度重視科技工作者在鄉村振興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強調科技人才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深化體制、機制改革,通過走訪基層、召開專題座談會等形式,了解鄉村對科技人才和科學技術的需求,開展以建言獻策方式助力鄉村振興的活動。
一是為縣鄉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建言。由50位農業專家組成的南昌市科技志愿服務團隊,多次深入鄉村,圍繞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開展“深調研、科技助力鄉村振興”活動。專家在調研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主要是圍繞中央關心、百姓關切、社會關注的問題,以項目為支撐,踐行“腳上有土、心中有譜”的務實作風。其中,就鄉村振興的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專家找準了推動鄉村振興工作的突破口和著力點,撰寫了近40篇可操作性強的有關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規劃方面的文章,助力鄉村產業的發展。
二是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的春耕、備耕獻策。2020年,南昌市科協依托江西省南昌市農村專業技術協會(以下簡稱南昌市農技協)組織了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涉農學會60多位農業專家,圍繞戰疫情、促春耕、助生產、保供給等方面,先后撰寫了50余篇指導性強的文章,并將其匯編成《農業生產技術——新冠肺炎防控期間應急措施》。該書由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首印1萬冊,面向全省農民贈閱,為農民全面做好春耕、備耕提供了有效參考,及時解決了農民在農業生產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促進了農產品穩產保供和農民增收。
三是為汛情期間的農業生產獻計。2020年7月,江西省一些地區汛情嚴重,給農業生產造成了較大的損失。南昌市科協及時組織來自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50多位南昌市農技協的會員,圍繞防汛救災、科技助力生產恢復,開展廣泛調研、評估,把脈問診,精準施策,先后撰寫了涵蓋作物栽培、畜禽與水產養殖、林學、園藝、中藥材種植、休閑農業等方面的34篇農業防汛救災技術指導文章,并將其匯編成《防汛救災農業生產技術手冊》。同時,通過多渠道將書中的內容推薦給涉農企業、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基層農技協、農民專業合作社等。該書為防汛救災和洪澇災后快速恢復農業生產提供了有效的參考。
二、創新發展模式,以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一是為創新發展模式找試點、做示范。江西省進賢縣池溪鄉向家村是南昌市科協的對口幫扶村。該村先后栽植春香柚2000多棵,春香柚果園占地面積38畝。為推動向家村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農民持續增收,南昌市科協組織科技志愿服務團隊深入該村,為其產業發展把脈,通過春香柚“小果園”種植管理試點示范,成功探索出“科技服務站(農技協、專家工作站)+公司+農戶”的鄉村振興產業發展運營模式,并以此為平臺,實施專家科技服務工作與農業企業經營主體融合發展。
二是為產業發展建立科技服務站。南昌市科協充分發揮科技資源優勢,先后在新建區樂化長洪種養殖場、象山鎮河林村南昌德弘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江西省園藝學會果樹科技服務站、江西省農業科學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新建區蔬菜科技服務站等。建立科技服務站,一方面,省級學會和科研院所可以利用鄉村振興企業和產業園基地的生產條件,加速相關科研成果的轉化;另一方面,農村產業基地的果樹、作物、蔬菜等產業的技術、管理水平及科技創新能力,可以在省級學會和科研院所的指導下得到顯著提高。
近年來,南昌市科協組織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00余位知名農業科技專家,先后深入南昌市的200多個鄉村,開展精準科技服務活動,幫助當地種養戶和農業企業經營主體解決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健全完善運營管理體制、機制,服務群眾1萬余人次。積極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大力發展精品果業、綠色蔬菜、特色經濟作物、現代養殖、休閑農業、加工物流等產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讓科技助力鄉村振興。
三、建設科普基地,以示范引領助力鄉村振興
自2020年以來,南昌市科協配合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先后制定并下發了《關于實施基層科普行動計劃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基層科普陣地建設工作的通知》《南昌市科普教育示范基地建設標準及管理辦法(試行)》《南昌市科技小院管理辦法》等文件,進一步強化了科普基地建設,不斷吸收、發展新的科普示范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充實科普陣地數量,強化保障了“科技服務站(農技協、專家工作站)+公司+農戶”的鄉村產業振興運營管理模式在科普示范基地中的落地見效,進一步促進了科普基地的龍頭示范引領作用,達到了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的效果,引導農村發展特色農業、品牌農業,集中力量樹立鄉村振興模范典型。
南昌市科協以建設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為重點,在全市涉農縣區推廣糧食、油菜、蔬菜、畜禽、水產品、果林、油茶等優良品種60多個,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水產品測水健康養殖、畜禽標準化飼養、果園科學管理、秸稈粉碎還田、利用畜禽糞便和死豬生產有機肥料等實用新技術40多項,促進了鄉村產業的健康發展。
四、強化職業培訓,以新型農民助力鄉村振興
南昌市科協轉變工作方式,依托南昌市院士專家服務中心(市科普服務中心)、南昌市農技協和涉農縣區科協,為促進“科技服務站(農技協、專家工作站)+公司+農戶”的運營模式落地生根,積極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強化本土人才培養,把培訓課堂搬進了產業基地,按照“先富幫后富、實現共同富裕”的基本理念和“選準一個專業、培訓一項技術、做強一項產業、致富一方群眾”的培訓思路,緊扣“能力培訓、孵化創業和帶動增收”三大環節,采取“課堂授課、現場教學、跟蹤服務”的教學形式,多途徑廣泛開展新型農民職業培訓、特色種養技術培訓等工作,培養了一批創業能成功、帶動有成效的鄉村創業致富帶頭人。
僅近兩年,南昌市科協就先后在進賢縣現代農業產業園、新建區象山鎮河林村、南昌縣委黨校等地,圍繞“鄉村振興南昌怎么干”“設施蔬菜高產優質栽培技術”“南昌市農村黨員創業致富帶頭人”等培訓主題,開展農業科技人才教育與農村實用技術培訓,以及組織農業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科技跟蹤服務60余場(次),培訓與服務了1.2萬余人次。同時,南昌市科協免費發放農業生產技術指導資料和學習文具數萬份(件)。
五、選準第一書記,以幫扶惠農助力鄉村振興
選派干部到鄉村工作,是我國鞏固和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戰略舉措。南昌市科協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選拔優秀干部到進賢縣池溪鄉向家村、衙前鄉讀田村等擔任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員等,幫助抓好“村兩委”建設和黨員隊伍建設,研究制定村發展規劃,推行“科技服務站(農技協、專家工作站)+公司+農戶”的鄉村產業振興運營管理模式,大力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同時,在當地有效落實“四議一審兩公開”制度,推動定點幫扶村移風易俗,及時疏導化解村民矛盾糾紛,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提升鄉村治理水平,幫助群眾辦實事、解難題,落實強農、惠農政策,開展為民服務全程代理、民事村辦等工作,打通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南昌市科協選派的陶武羊獲得了“南昌市第二批駐村優秀第一書記”榮譽。
(江西省南昌市科學技術協會? ?杜敏? ?孫大件? ?郵編:330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