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躍鑫 何蒲明





摘要 以每單位主產品成本利潤率為切入點,對2000—2018年我國不同規模生豬養殖的成本和收益進行比較分析。結果表明,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成本利潤率呈現不斷高于中小規模養殖的趨勢,而且其收益風險最小,究其根本原因是成本利潤率的差異趨勢主要來自人工成本差異的變化趨勢;同時,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每核算單位用工數量始終最低,平均飼養天數始終最短。基于上述結論,并結合現實,提出有序發展不同規模生豬養殖,進一步壓縮生豬養殖成本,穩定市場,推行適度規模養殖,謹慎發展特大規模養殖等建議。
關鍵詞 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成本利潤率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4-0201-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4.05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Pig Breeding in Different Scales
YUAN Yue-xin, HE Pu-ming
(Hubei Rur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 Hubei 434023)
Abstract Taking the cost-profit rate per unit of the main product as an entry point, this paper compares and analyzes the costs and benefits of pig farming of different scales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18.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st-profit ratio of large-scale pig breeding is const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small and medium-scale breeding, and its profit risk is minimal. The fundamental reason is that the difference in cost and profit ratio mainly comes from the changing trend of labor cost differences;at the same time, the number of labor per accounting unit for large-scale pig breeding is always the lowest, and the average number of breeding days is always the shortest.Based 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combined with reality, we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the orderly development of pig farming of different scales, further reducing the cost of pig farming, stabilizing the market, promoting moderate-scale farming, and cautiously developing extra-large-scale farming.
Key words Different scales;Pig breeding;Cost-profit ratio
作者簡介 員躍鑫(1994—),男,河南三門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
*通信作者,教授,博士生導師,從事農業經濟研究。
收稿日期 2021-05-20
俗話說“豬糧安天下”,豬肉是我國居民餐桌的重要食品,我國既是最大的豬肉生產國,也是最大的豬肉消費國,在所有肉類消費中,豬肉占絕對重要的比重。近年來豬肉價格大幅波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市場物價的穩定。自2018年8月起,豬肉零售價就一路飆升,從當月的39.27元/kg漲到2021年2月的70.22元/kg。為了加快生豬產業的健康發展,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穩定生豬生產促進轉型升級的意見》”中指出,到2025年,產業素質明顯提升,養殖規模化率達到65%以上。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加快構建現代養殖體系,保護生豬基礎產能,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從近年來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化的變化情況來看,規模養殖是大勢所趨,散戶養殖數量逐年減少,從2009年的6 459.91萬戶下降到2017年的3 571.88萬戶,小、中規模養殖戶也分別從2009年的165.39萬、81.91萬戶下降到2017年的120.93萬、73.66萬戶。而大規模養殖戶卻從2009年的6.5萬戶上升到2017年的82 016戶。
生豬養殖規模變化一個重要的原因源自不同養殖規模的收益,關于生豬養殖規模變化及其規模效率和優勢問題,已有文獻也有過一定研究。閆振宇等[1]總體肯定了規模化養殖是生豬產業發展的大方向,但具體發展多大規模要因地制宜,精準施策;韓璐等[2]也肯定了生豬養殖規模化趨勢發展迅速,散戶養殖模式進一步弱化;吳敬學等[3]認為中小規模養殖具有一定的成本效益優勢;唱曉陽等[4]通過研究發現,吉林省生豬養殖的總成本隨規模的增加而降低,吉林省小規模生豬養殖戶效益最為可觀,大、中規模養殖并無效益優勢;許鶴等[5]認為中規模生豬養殖在江蘇省經濟效益更高;梁劍宏等[6]我國生豬養殖整體上處于規模報酬遞減階段;張園園等[7]指出散養、小規模、中規模生豬養殖的規模收益呈遞減趨勢,大規模生豬養殖的規模收益呈遞增趨勢。唐莉等[8]認為大規模生豬養殖具有效率優勢,在養殖周期、凈重增長、收益率方面比其他規模養殖更有優勢。
現有文獻比較研究了生豬散養以及不同規模化養殖的規模效率和優勢,在規模化養殖的方面基本達成共識,但對不同規模化養殖的成本收益進行比較研究的并不多[9]。而且就現有研究結果來看,結論也存在較大差異,難以達成共識;而且從成本利潤率的角度,對不同養殖規模成本利潤率進行差異分析的更少。該研究通過比較3種不同規模養殖的成本利潤率,以此為切入點,探討不同養殖規模收益差異的來源與成本構成差異,剖析成本利潤率的差異根源,并提出促進生豬規模化養殖的有關建議,對于促進生豬養殖的有序規模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 指標選擇和數據來源
為了比較不同規模生豬養殖模式的成本和收益情況,該研究以不同規模養殖的成本利潤率為切入點,主要選取如下指標:單位成本利潤率、單位主產品凈利潤、單位生產成本、單位產品平均售價、單位物質與服務成本、單位人工總成本,以及單位用工數量和平均飼養天數。所選數據主要來源于2001—2019年《全國農產品成本與收益資料匯編》。
2 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的收益比較分析
2.1 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的成本利潤率比較分析
成本利潤率是反映生產投入成本與所獲凈利潤之間比例關系的財務指標,既能體現投資經營的效率與效果,又能反映為取得利潤而付出的代價的大小以及盈利能力的大小,是衡量投資效益的一個比較具有綜合性的指標。圖1反映了2000—2018年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單位成本利潤率的變化趨勢。
從圖1看,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成本利潤率的變化大致可以分為3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0—2006年,小規模生豬養殖的成本利潤率明顯高于中規模和大規模生豬養殖;第二階段為2007—2013年,基本為中規模生豬養殖成本利潤率高于小規模和大規模生豬養殖;第三階段為2014年以后,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成本利潤率逐漸開始高于小規模和中規模養殖。由此可以發現,規模化養殖的效益日益明顯,在規模效應的作用下,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成本利潤率已明顯超過了小規模和中規模養殖。
在進行投資效益分析時,不僅要比較成本利潤率,還應該要比較其投資風險,投資風險可以用成本利潤率的波動幅度和標準差進行衡量,表1反映的是不同生豬養殖規模成本利潤率的波動幅度和標準差。
由表1可知,大規模養殖的成本利潤率標準差和波動幅度最小,小規模養殖最大,中規模居中,這說明隨著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其抵抗風險的能力越強,成本利潤率越穩定。
2.2 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的凈利潤和生產成本比較分析
成本利潤率的高低取決于凈利潤和成本,在比較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每單位成本利潤率之后,為了進一步分析其成本利潤率差異的原因,有必要從影響成本利潤率的兩個因素進行分解分析(圖2)。
從圖2可以看出,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的凈利潤變化趨勢也可以大致分為3個階段,其不同階段的時間段以及不同
階段的變化特征與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的每單位成本利潤率的變化趨勢高度吻合。而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的生產成本變化趨勢可以大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2000—2013年,在這個階段,小規模的生產成本最小,中規模的生產成本次之,大規模的生產成本最高;第二階段為2014年及以后,在這個階段,大規模的生產成本最低,中規模的生產成本次之,小規模的生產成本最高。綜合圖2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的凈利潤與成本變化趨勢,說明養殖規模的擴大,其凈利潤在不斷增加,而其成本在不斷降低,最終使得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每單位成本利潤率呈現上述差異變化。
2.3 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的平均售價與不同生產成本項目的比較分析
上述分析表明,大規模生豬養殖不僅成本利潤率有高于中小規模生豬養殖的趨勢,而且凈利潤也呈現同樣的趨勢。而產品售價是形成凈利潤的基礎,生產成本卻是利潤的扣減項目,因此,為了探究不同規模生豬養殖的成本利潤率和凈利潤的差異原因,需要進一步分析不同規模生豬養殖售價與不同生產成本項目變化趨勢(圖3)。
從圖3可以看出,不同規模生豬養殖主產品的平均售價十分接近,相差不大,由此可以推斷出,其凈利潤和成本利潤率的差異主要是來源于成本因素。從生豬養殖的成本構成來看,物質與服務費用和人工成本所占比重最大。2000—2018年,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的物質與服務成本差距很小,但是從人工成本的變化來看,在2010年之前,盡管不同規模生豬養殖的人工成本差別不大,但是大規模養殖的人工成本還是最低。2010年以后,盡管不同規模生豬養殖的人工成本都呈現上升趨勢,但是其差異呈現不斷擴大趨勢,小規模生豬養殖的人工成本上升最快,中規模生豬養殖的人工成本其次,大規模養殖的最慢。 由此可以得出基本判斷:大規模的成本利潤率趨高的原因主要不是來自售價,而是來自成本,特別是人工成本。
2.4 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的每核算單位用工數量和平均飼養天數的比較分析
每核算單位用工數量是指每單位生豬養殖所消耗的標準勞動力的天數,平均飼養天數是指每單位生豬養殖的生長周期。兩者是衡量生豬養殖效率的重要參考指標。每核算單位用工數量對分析生豬養殖的人工成本有參考意義;同時,在同等質量條件下,平均飼養天數的長短影響生豬出欄周期,從而影響生豬供給效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影響養殖戶的成本投入和收益。
從圖4看,不同規模生豬養殖的每核算單位用工數量總體上都呈現下降趨勢,但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每核算單位用工數量始終是最低。不同規模生豬養殖的平均飼養天數呈現兩個特征,一是在2007年以前,都呈現減少趨勢,2007年以后都呈現緩慢增加趨勢;二是2000—2018年,大規模生豬養殖的平均飼養天數始終最短,小規模生豬養殖的平均飼養天數始終最長。
3 結論與討論
3.1 研究結論
通過對不同規模化生豬養殖的單位成本利潤率比較分析,以及成本利潤率差異的原因分析,發現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效益和效率都是最高的。具體結論如下:
(1)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成本利潤率不僅呈現不斷高于中小規模的趨勢,而且收益的穩定性最好,規模化養殖的規模效應和規模效益日益凸顯[10]。
(2)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成本利潤率趨高的原因主要不是來自其售價,而是來自成本,而且主要是人工成本[11]。
(3)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每核算單位用工數量始終最低,有利于節約和釋放更多的勞動力。
(4)大規模生豬養殖的平均飼養天數始終最短,有利于提高生豬供給效率。
3.2 討論
3.2.1 不同規模生豬養殖如何有序發展。生豬的有效供給和價格穩定對于穩定市場和物價具有重要的作用,近幾年來,受非洲豬瘟及其他有關政策的影響,我國生豬供應趨緊,市場出現了較大的波動,盡管我國生豬規模化養殖發展比較快,但仍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大規模化生豬養殖不僅效益好,而且周期短,理應予以有效扶植,但也不能忽視甚至打壓中小規模養殖,因為在未來較長時間內,中小規模養殖仍然會占據重要地位,不僅可以有效補充我國目前供給偏緊的生豬市場,而且對于穩定就業、增加就業崗位也具有一定作用,因此,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對其進行有效指導,促使其向大規模養殖的方向發展。
3.2.2 如何進一步壓縮生豬養殖成本,穩定市場。由于生豬養殖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使得生豬養殖成本呈不斷上升的趨勢,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生豬市場價格[12]。因此,要進一步提高機械化水平,特別是中小規模養殖的機械化水平,加強生豬養殖繁育技術、疾病防治技術以及飼養配方技術的研發與推廣應用,從而降低養殖成本,保障供給,穩定市場[13]。
3.2.3 如何推行適度規模養殖。盡管從現有統計數據分析來看,大規模養殖的效益和效率最好,但現有統計數據僅僅是從小、中、大3個比較大的范圍進行比較。特別是關于大規模的標準,也只有最低值(1 000頭以上),并沒有最高值,根據規模報酬遞減規律,規模也并非是越大越好,因此,在發展特大規模養殖時,一定要慎重,要進行科學評估和經濟學分析[14]。而且該研究只從生豬養殖的效益和效率的角度研究了不同規模生豬養殖問題,生豬的不同規模養殖不僅要考慮效益和效率,還應考慮排污量與資源化利用率等其他因素[15]。如唐莉等[8]的研究表明,排污量與資源化利用率隨著規模的遞增呈U型變動,中規模養殖戶優勢顯著。
3.2.4 上述研究結論如何利用。上述基于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每單位成本利潤率分析所得出的結論要有條件地予以利用。因為根據統計數據比較成本利潤率時,不同規模生豬養殖的資本有機構成不同,一般而言,規模越大,不變成本所占比重越大,而統計數據只考慮了不變成本本身,并沒有考慮形成不變成本的資產的機會成本,比如只考慮了固定資產的累計折舊,而沒有考慮固定資產本身投資的機會成本,如果考慮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機會成本,結論也許會發生變化,但根據現有數據難以進行分析,因此,需要結合實際具體分析,要有條件地利用有關結論。
參考文獻
[1] 閆振宇,陶建平,徐家鵬.我國生豬規模化養殖發展現狀和省際差異及發展對策[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2,33(1):13-18.
[2] 韓璐,袁淑輝,路劍,等.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背景下我國生豬養殖業的集約化發展[J].黑龍江畜牧獸醫,2020(2):24-27,147.
[3]吳敬學,沈銀書.我國生豬規模養殖的成本效益與發展對策[J].中國畜牧雜志,2012,48(18):5-7,11.
[4] 唱曉陽,姜會明.吉林省生豬養殖戶不同規模經營成本效益分析[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9(12):26-30.
[5] 許鶴,顧莉麗,劉文明.江蘇省生豬養殖規模效益分析[J].東北農業科學,2020,45(1):104-108.
[6] 梁劍宏,劉清泉.我國生豬生產規模報酬與全要素生產率[J].農業技術經濟,2014(8):44-52.
[7] 張園園,孫世民,彭玉珊.生豬養殖規模發展趨勢、主體行為與路徑優化:基于山東省的相關數據檢驗[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5(2):8-13.
[8] 唐莉,王明利.中國生豬產業發展、政策評價與現實約束:基于政策與環境視角[J].世界農業,2020(11):112-124.
[9] 何蒲明,黎東升,魏君英.生豬養殖規模成本與收益的比較研究[J].飼料工業,2015,36(3):61-64.
[10] 戰立強.我國生豬產業大規模化的意義、障礙及對策[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4(4):7-9.
[11] 張永強,王荀,單宇,等.結合美國生豬規模化發展過程特征對中國生豬規模化發展研究[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5(24):1-3.
[12] 郭利京,林云志.中國生豬養殖業規模化動力、路徑及影響研究[J].農村經濟,2020(8):126-135.
[13] 沈銀書,吳敬學.美國生豬規模養殖的發展趨勢及與中國的比較分析[J].世界農業,2012(4):4-8,31.
[14] 宋冬林,謝文帥.我國生豬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分析[J].經濟縱橫,2020(4):1-9,137.
[15] 張任之.規模化生豬生態養殖模式的研究及對經濟效益的影響[J].飼料研究,2021,44(2):152-155.
3213500338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