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王丹 馬利超 張昆 吳雪莉 楊超 唐偉 趙怡然 楊國鋒 孫娟
摘要 草業科學專業是面向草食動物飼草料生產、生態環境治理和景觀及運動場綠化等行業產業,集生物學基礎研究、植物生產應用和草地工程技術于一體的新興交叉性專業。國家已將“草”納入“山水林田湖”,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論斷,充分顯示“草”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是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從課程整體設計的角度,著眼于課程思政在草業科學教學中的必要性,將課程思政教育與草業科學專業課程有機結合,從而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
關鍵詞 課程思政;草業科學;課程設計;融合;探索
中圖分類號 S-0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2)04-0275-03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2.04.072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Ex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Grassland Science
XIONG Wang-dan,MA Li-chao,ZHANG Kun et al (College of Grassland Science,Qingdao Agricultural University,Qingdao,Shandong 266109)
Abstract The major of grassland science is a new interdisciplinary specialty integrating basic biological research,plant production and application,and grassl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y,which is oriented to herbivore forage produc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 management,landscape and sports ground greening,etc. China has brought "grass" into the union of "landscape,forest,field and lake",following the concept of "landscape,forest,field,lake and grass are a community of life",which fully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grass" in the ecosystem. The combin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the key measure to carry out the basic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overall design of the curriculum,focusing on the necess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of grass science,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the curriculum with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 of grassland science was organically combined,in order to help students to establish a correct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and enhance their sens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mission.
Key words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Grassland science;Course design;Combination;Exploration
基金項目
山東省研究生教育項目(SDYKC19137,SDYKC20181)。
作者簡介 熊王丹(1989—),女,安徽安慶人,講師,博士,從事飼草分子育種研究。*通信作者:楊國鋒,教授,博士,從事飼草育種研究;孫娟,教授,博士,從事飼草栽培與育種研究。
收稿日期 2021-10-22;修回日期 2021-11-26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強調了“山水林田湖草”生態要素之間的相互影響和作用,顯示了“草”在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現階段草業科學專業作為一門新興交叉性專業,在教學過程中如何在注重專業知識傳遞的同時,加強學生的價值塑造和責任擔當顯得尤為重要。2019年《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中指出“把課程思政建設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環節”[1]。2020年,教育部下發了《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綱要》指出立德樹人的落實需要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三者融為一體”“使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而行”[2]。因此,在專業教學當中努力構建課程思政十分關鍵,關系著大學生的身心成長和價值塑造。
1 將思政元素融入草業科學專業的整體規劃中
草業科學專業是以植物生命科學為基礎,面向動物飼草料生產、景觀及運動場綠化和生態環境治理等行業產業,集基礎研究、生產應用和草地工程技術的新興交叉性專業。它需要將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教學當中,貫徹以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雙向提升專業課程質量和育人成效。在草業科學專業的課程設計過程中,各個環節融入思政的元素,在無形中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提高對草業科學專業的認同感。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全國涉農高校的回信中提出需要“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拿出更多科技成果,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為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提高億萬農民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質、促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3]這一論斷不僅體現了“草”與“山水林田湖”是不可分割的整體,也體現了“草”在生態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賦予了草業科學專業重要的社會使命。“以德樹人為根本”“培養更多知農愛農新型人才”,這也對現代大學生的培養目標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因此,只有將課程思政與課程設計有機融合,才能真正落實思政教育,促進人才品德修養和人格養成,增強自信以及明確發展方向,培養知農愛農新型草業人才。因而,課程思政的整體規劃對草業科學專業課程設計來說必不可少;同時,草業科學專業的融入也會給思政教育賦予鮮活的生命。這兩者的融合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需要進行整體的規劃設計。只有合理做好整體規劃,結合具體的課程知識點去分布完善,循序漸進,將教書育人的要求更好地落實在課堂上,才能實現思政教育與課程的有效融合。在正式課堂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角色情節設計,做好項目任務描述,明確任務情境,打破傳統的理論教學,讓學生融入職業角色,貼身體驗草學專業相關角色應承擔的社會責任,實現自我完善,對專業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引導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在實踐教學課程中,學生只有真正參與到社會實踐中,才能深入了解草學生產中的實際問題,發現、思考和解決問題,從而為將來從事本專業相關工作奠定基礎。
2 草業科學專業內在價值與思政元素融合
2.1 介紹草業科學專業發展歷史,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科認知
草業科學為農業和畜牧業奠定了物質基礎。它最初是我國草業學家王棟先生開設的一門學科。1950年,我國西北率先開始草業科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1992年我國成立第一個草業學院,之后十所高校相繼成立了草業學院。目前,草業科學專業已發展成為以草地資源管理與利用、草種質育種、飼草料生產、生態治理、草坪建植與管理等方面為主體,實現我國草業產業化的專業。生活水平的提高帶動了畜牧養殖的需求,2021年“3·15”打假中的“瘦肉精羊”讓我們認識到優質飼草在畜牧養殖業中的重要作用。現如今,“草”已納入“山水林田湖”系統,更是生態治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應從草業科學的歷史發展入手,結合案例分析,帶領學生了解草業科學在城市綠化、生態環境治理和在畜牧養殖業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草業科學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從而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專業認知,實現真心認同感,鼓勵學生積極投身草業科學的建設。
2.2 介紹草業科學專業名人偉績,培養學生奮斗、愛國和探索精神
在授課時,有效結合草業科學的名人案例,如我國草原學科奠基人王棟先生和任繼周先生,以歷史使命為己任,一生將自己同祖國的命運以及草業科學融為一體,在教學和科研上為學科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在草業科學領域發著光與熱。除了學科領域的名人案例,還可以鼓勵學生了解杰出校友的奮斗事跡,增進社會責任感,激發學生樹立正確的目標和理想。可以通過對優秀杰出校友就如何實現人生理想和價值進行訪談,了解優秀人物背后的故事和心路歷程,激發學生的斗志,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覺悟和職業精神。通過介紹和了解這些科學家、企業家的奮斗精神與愛國精神,在挖掘課程知識點的同時結合人生哲理,樹立學生為人、為學的標桿,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上進心,引導學生探索新領域,培養知行合一、勇于探索、勇于創新的草業科學復合型人才。
2.3 融入國家戰略,培養學生專業認知
《綱要》中對于農學類專業推進課程思政建設提出“要在課程教學中加強生態文明教育,引導學生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大國三農’情懷,引導學生以強農興農為己任,‘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增強學生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鄉村全面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培養知農愛農創新人才”[2,4-9]。只有在課程中潛移默化地融入國家戰略,突出草業科學專業的重要性,才能讓學生認識到自身專業的重要性,促進學生產生學習的動力,最大程度地發揮好學生的能動性和創造性。也只有在學習中認識到自身專業的重要性,培養“大國三農”情懷和高尚的職業操守,才能充分地為將來從事的職業做好準備,才能為國家輸送高素質的草學專業人才。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高等院校更需要引領學生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發展的需要,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2.4 現代化草業科學專業課程的設置
根據新農科建設要求,草業科學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具備草業科學基礎知識和技能,擁有草地農業系統知識架構、草業信息基本技術等方面先進知識,三觀正確,具有社會責任感,具備科學人文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能夠服務于我國現代草牧業、農業、園林綠化等相關領域的復合型卓越人才。鑒于此,草業科學專業課程的設置除了要開展草業科學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與實踐技能相關的基礎課程,還需要將行業產業的新理論、新工藝、新技術和新設備融入課程教學當中(如:草業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基礎應用實訓等),從而讓學生了解草業科學的前沿發展現狀與趨勢。同時,學生還需要在學校帶領下去草種質生產、草產品加工或畜牧養殖等相關企業單位參觀與實習,了解現代企業的發展和文化,實地感受現代草產業的高效生產技術,將理論知識和實際生產結合,加深對互聯網時代下大數據智慧草牧業的認識。只有積極引導學生關注草業生產發展的實際需求和國家發展的需要,才能使其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現代草牧業、農業、園林綠化等相關領域。
2.5 草業科學專業的就業拓展
隨著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新農村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加強,草業科學的發展空間大大拓展,草業科學的畢業生就業方向相對廣闊。不僅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各大中小城市的城建園林部門向草業科學的人才拋出橄欖枝,城市園林規劃、綠地養護、運動場草坪建植與養護等相關就業崗位也迫切需要草業科學專業人才。尤其是在互聯網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歷史悠久的園林規劃與綠地養護產業也開始融入其中,并成為行業熱點。“永遠的朝陽產業”——園林綠化一直占領著重要市場,尤其是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許多園林綠化產業搭載著移動互聯網的順風車,進行自身品牌的推廣和銷售。另一個熱點是居民住房消費市場,人們對生態環境的要求越來越高,園林綠化產業的前景也十分可觀。另外,還要善于發現草學與生態環境和日常生活事件的關系,拓寬自身專業的就業之路。值得一提的是,在鳥擊事件給機場帶來了生命隱患和經濟損失的背后,人們引發了對草業科學的重新認識。青島農業大學孫娟教授通過對飛機場草地進行生態防鳥,結合相關專業知識完成對飛機場周邊區域生境狀況的調查,完善昆蟲、鳥類活動與植物的關系及管理措施,有效減少了機場鳥擊事件的發生。這在實踐生態文明的同時,也為草學專業學生提供了新的就業方向。
3 課程教學與課程思政融合的原則
課堂教學是培養學生專業能力與核心素質的主要場所,課程思政受到了高等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在草業科學專業教育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響應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指示。
3.1 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 在高校教育中,忽視“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會嚴重影響人才培養質量。因此,以學生為本和貫徹學生為主體的人格塑造,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當中去,是高校專業教育的重要目標。同時,教師更要認識到這種觀念,正確地將思政元素融入教學規劃和課程設計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引導學生專業能力與價值觀念的良性發展。
3.2 明確“培養什么樣的人,怎樣培養人”的培養目標 黨的十八大以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確立指明了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方向。草業科學人才的培養同樣要把立德放在首位。高校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圍繞課程思政教育推進課堂教學與科學研究,全面培養草業科學人才,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復興做出貢獻。
3.3 貫徹“教師專業發展共同體”的有效路徑 “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草業科學專業教師是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重要引路人。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需要以身示范,還需要反思自己的教學模式是否符合學生的核心素質發展;同時,在這個課堂“共同體”中,教師通過與學生的互動溝通與良性改變,也能促進教學的良性發展,從而達到整個教師群體甚至教育行業的共同發展。
3.4 思政元素的融入過程需要自然、嚴謹與貼切 課程思政本身是比較枯燥無味的,如何將其自然地融入學科教學中需要教師轉變教育理念。強行將思政內容插入學科教學中容易適得其反,可以結合豐富的校園實踐拓展活動,采用多種媒介手段,寓教于樂,也可以通過翻轉課堂增加學生的參與度[10],從而讓課程無“說教感”,觸發學生的感悟與反思,增強學生協作奮斗的使命感,樹立正確的職業道德觀,同時也充分發揮專業課程思政育人功能,為草業科學課程的學習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
4 結語
思政教育與專業課程融合是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在國內日益重視高校“人”的教育的今天,草業科學專業更需要將思政元素有效緊密地融入日常教學當中,充分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注重主流價值的引領,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提升學生的職業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國家培養高質量草業復合型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意見:教高〔2019〕6號[A/OL].(2019-10-12)[2021-04-15].http://www.gov.cn/xinwen/2019-10/12/content_5438706.htm.
[2] 教育部.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教高〔2020〕3 號[A/OL].(2020-05-28)[2021-04-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3] 黃少軍,馬留輝,吳小麗,等.課程思政背景下的高職藥用植物栽培技術教學改革[J].教育觀察,2020,9(46):70-72.
[4] 翟榮惠.弘揚科學家精神 助力高校思政育人[J].中國高等教育,2021(5):48-50.
[5] 韓海棠.生物化學課程思政教學探索[J].生命的化學,2021,41(5):1082-1086.
[6] 代魯魯.森林昆蟲學課程思政元素挖掘與融入[J].天津農業科學,2021,27(5):84-87.
[7] 沙柢,潘偉光.鄉村振興背景下思政教學與大學生服務“三農”意識培養體系研究[J].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7):153-155.
[8] 教育部印發綱要加強高校課程思政建設[J].中國農業教育,2020,21(3):23.
[9] 陳琳.新農科背景下涉農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路徑與機制研究:基于第二課堂育人實效探索[J].科教文匯,2021(8):35-37.
[10] 朱玉杰,馮國紅,董春芳.農林院校“在線平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J].安徽農業科學,2021,49(1):280-282.
3669500338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