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2020年3月11日,某公司員工王某上班途中因駕駛摩托車摔倒在地。之后,鄒某駕駛摩托車與王某身體接觸,發生二次事故,導致王某重傷。經公安交通管理部門認定,王某、鄒某分別承擔本次事故同等責任。經司法鑒定,王某血樣中酒精含量為116.84毫克/100毫升,屬醉酒狀態。隨后,王某的家人向當地縣人社局申請工傷認定,縣人社局決定不予認定王某為工傷。王某家屬不服,申請行政復議,市人社局維持縣人社局不予認定王某為工傷的決定。王某家屬訴至法院。法院判決駁回王某家屬訴訟請求。
【評析】法院判決并無不當。所謂醉酒,即“飲酒過量,神志不清”。因醉酒導致傷亡是指職工飲用含有酒精的飲料達到醉酒的狀態,在酒精作用期間從事工作受到事故傷害。《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規定:“職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認定為工傷或者視同工傷:……(二)醉酒或者吸毒的;(三)……”可見,職工因醉酒導致行為失控而對自己造成傷害的,不得認定為工傷。
關于因醉酒而被排除工傷認定,應從以下幾點進行理解:
其一,醉酒的認定標準。《車輛駕駛人員血液、呼氣酒精含量閾值與檢驗》(GB 19522—2010)規定,駕駛人員血液中酒精含量等于或大于80毫克/100毫升時,屬于醉酒駕車。
其二,是否醉酒應由第三方權威機構認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工傷保險行政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一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工傷認定行政案件,在認定是否存在《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第(二)項‘醉酒或者吸毒’……等情形時,應當以有權機構出具的事故責任認定書、結論性意見和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等法律文書為依據,但有相反證據足以推翻事故責任認定書和結論性意見的除外……”。
其三,必須發生了本人傷亡的事實。雖然,如果職工因飲酒(但沒有醉酒)而造成了本人傷亡,享有認定工傷的權利。但是,如果職工因飲酒后行為失控導致他人傷亡,則不存在職工本人認定工傷之說。
本案中,王某發生事故時,處于醉酒狀態,其發生事故與醉酒有直接的因果關系,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六條的規定,不得認定王某為工傷。
【延伸思考】
正可謂“醉酒誤事”,人一旦飲酒過量,便容易導致判斷能力下降,反應遲鈍,對自己的行為難以控制,此時開車極易導致交通事故的發生。因此,要杜絕酒后開車的行為。同時,要讓“開車不喝酒、酒后不開車”成為一種思想自覺,作為公民應遵紀守法,文明出行,保護自己及他人的人身安全。
(廣東? ?謝炳城)
39045003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