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敬紅,趙 燕,于淑鳳,王彩霞
(1.青島大學 醫學部,山東 青島 266071;2.青島大學附屬醫院 兒童醫學中心,山東 青島 266400)
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ylori)感染已經成為全球公共衛生問題,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成年時期的胃炎、消化性潰瘍、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甚至胃癌與兒童時期感染H.pylori有極大的關系[1-2]。由于受到經濟發展水平、地域文化、飲食習慣等影響,在不同地區H.pylori的感染率不同[3]。據目前研究顯示,全球兒童H.pylori的感染率為4.9%~73.3%[4],與發達國家相比,發展中國家感染率高且感染年齡相對較小。而在發展中國家的不同地區,其感染率又存在明顯差異。中國作為H.pylori感染大國,兒童H.pylori的感染率為8%~72%[4]。本研究旨在研究青島地區兒童H.pylori的感染率,為青島地區衛生部門防治H.pylori感染提供流行病學證據。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6年6月至2021年6月因“反復腹痛、惡心、嘔吐、便血”等癥狀就診于青島大學附屬醫院行胃鏡檢查的患兒490例。納入標準:①年齡為0~14歲,性別不限;②近1個月未使用過質子泵抑制劑、鉍劑、H2受體阻滯劑及抗生素治療;③排除具有相同臨床表現的外科疾病,排除功能性腹痛綜合征[5]。本研究經患兒家屬知情同意,并通過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H.pylori感染檢測 根據2015年兒童H.pylori感染診治共識提出的H.pylori現癥感染方法,結合我院的檢測手段,本研究確診兒童H.pylori現癥感染的方法有兩種(兩者滿足之一即可)[6]:①組織病理學檢查與13C呼氣試驗檢測同時陽性。②存在消化性潰瘍出血時,組織病理學檢查陽性。
1.2.1胃鏡檢查 采用奧林巴斯電子胃鏡在全麻下取胃黏膜組織2塊,專業病理科醫師根據H.pylori感染病理診斷方法得出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并對組織病理學檢查結果陽性患兒的胃黏膜進行炎癥程度及炎癥活動度評估[7]。
1.2.213C呼氣試驗檢測 患兒空腹或禁食2 h先向呼氣袋內呼氣,作為0 min氣體。對照氣體收集完成后讓患兒用溫水口服含有13C的膠囊1粒,30 min后按之前的呼氣方式收集第二袋氣體, 作為30 min氣體。最后將兩袋氣體在相應的儀器上檢測13CO2含量,并根據檢測值(DOB)=δ‰(30 min氣體)-δ‰(0 min氣體),當DOB≥4時為H.pylori感染陽性[8]。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3.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感染和性別的關系 490例患兒中,H.pylori感染陽性患兒為107例,H.pylori感染陰性患兒為383例,總體感染率為21.8%。男性患兒中H.pylori陽性82例,感染率為28.1%,女性患兒中H.pylori陽性25例,感染率為12.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H.pylori感染和性別關系
2.2H.pylori感染與年齡關系 將研究對象分為幼兒組(1~3歲),學齡前組(4~6歲),小學組(7~12歲),初中組(13~14歲),發現不同年齡組H.pylori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繪制年齡與H.pylori感染率的折線圖(因1~6歲患兒人數較少,故未納入)發現,7歲患兒H.pylori感染率為15.8%,14歲患兒為30.8%,在7~14歲患兒中,H.pylori感染率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見圖1。

表2 H.pylori感染與年齡關系

圖1 7~14歲患兒H.pylori感染情況
2.3H.pylori感染與患兒父母受教育程度關系 共追蹤到患兒家屬373例,以??谱鳛榉纸缇€,??埔陨蠈W歷為高等教育227例,??萍捌湟韵聦W歷為普通教育146例。父母受高等教育患兒H.pylori感染率為17.2%,低于父母受普通教育患兒H.pylori感染率(28.1%)(P<0.05),見表3。

表3 H.pylori感染與父母受教育程度關系
2.4H.pylori感染陽性患兒病理特點 107例H.pylori感染陽性患兒病理主要表現為慢性非萎縮性胃炎,并根據2017年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腫瘤胃黏膜活檢病理診斷共識,將黏膜炎癥程度分為輕、中、重度炎癥,將炎癥活動度分為輕、中、重度活動[9]。107例患兒中炎癥程度中度者較多,炎癥活動度以輕度及中度為主。見表4。

表4 H.pylori感染患兒胃黏膜病理特點[例(%)]
在H.pylori被發現之前,醫學界普遍認為酸性極強的胃液中沒有病原微生物生存,直到1875年德國解剖學家發現在胃黏膜有螺旋樣細菌定植才打破這種觀念,這種螺旋樣細菌就是H.pylori。H.pylori是一種螺旋形、微需氧革蘭陰性桿菌,單極鞭毛,具有很強的運動能力,因此可以穿透胃壁厚厚的黏液層,寄居于胃黏膜上皮細胞表面。它可分泌高活性的尿素酶產生氨以中和胃酸,也可以通過自身染色體的突變對多種抗生素產生耐藥。H.pylori極強的定植能力及中國人飲食習慣導致其難以根除。岳玉林等[8]研究發現,H.pylori還與血液、免疫系統疾病相關。因此,對H.pylori進行流行病學調查研究對臨床具有重要意義。
目前H.pylori檢測方法分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兩類,侵入性檢測方法包括快速尿素酶試驗、胃黏膜組織切片染色、胃黏膜H.pylori培養及核酸檢測等,非侵入性檢測方法包括尿素呼氣試驗、糞便H.pylori抗原檢測和血清H.pylori抗體檢測等[8]。侵入性檢測依賴于胃鏡檢查和胃黏膜組織活檢,由于H.pylori成簇分布,因此侵入性檢查陽性率受到取材部位和細菌量的影響,假陰性率高。胃黏膜H.pylori培養耗時長,操作復雜且需要一定的實驗條件,多用于試驗研究。非侵入性檢測創傷小,無放射性,操作方便,易于被年齡較小的兒童接受[10],但感染H.pylori后血清抗體存在時間長,因此H.pylori血清抗體檢測不能作為現癥感染的證據,多用于流行病學調查研究。眾多研究顯示,成人H.pylori感染患者多源于兒童期感染,而兒童期感染臨床表現多不典型,同時受到年齡限制,電子胃鏡難以在兒童中廣泛開展,相較于成人而言,兒童H.pylori感染的診治難度增加。近幾年,我院開展了兒童電子胃鏡檢查,使得青島市兒童H.pylori感染的確診率極大提高,進而為研究青島地區兒童H.pylori感染率提供了可靠資料。
我國不同地區兒童H.pylori的感染率存在很大差異,本研究490例患兒中,H.pylori感染陽性患兒為107例,總體感染率為21.8%,相較于全國兒童H.pylori的感染率,處于中高水平。一項關于我國兒童及青少年H.pylori感染流行病學特征的描述性研究顯示,全國大部分地區兒童H.pylori感染率在性別上存在差異,男性患兒明顯多于女性患兒[11],與本研究結果相同。本研究發現各年齡段患兒H.pylori感染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但繪制年齡與感染率的折線圖后發現,在7~14歲兒童中,H.pylori感染率隨年齡增長呈上升趨勢。綜合分析原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兒童就餐環境及就餐種類逐漸復雜,H.pylori感染的機會增加。本研究發現,4~6歲患兒H.pylori的感染率高于7~12歲患兒,與其他學者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12],原因可能為于我院行胃鏡檢查的該年齡段患兒皆為臨床表現較重,必須行胃鏡檢查明確診斷,且該年齡段行胃鏡檢查患兒總數少,導致H.pylori感染陽性率相對較高,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以明確4~6歲患兒H.pylori感染率。
我們還研究了青島地區父母受教育程度對兒童H.pylori感染的影響,結果發現父母受教育程度越高,兒童H.pylori感染率越低。父母受教育程度直接影響兒童日常飲食及居住環境,口嚼喂食、居住環境衛生條件差、未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都是直接導致H.pylori感染率上升的原因。因此,做好H.pylori感染的宣傳教育對降低H.pylori的感染率十分重要,尤其是提高受教育程度低的大眾對H.pylori的認識。在H.pylori感染患兒中,其病理表現為中度炎癥占91.6%,提示兒童感染H.pylori癥狀不典型,臨床表現不具特異性,易被家長及兒科醫生忽視,確診時大部分患兒炎癥程度已達中度,增加了臨床治療難度。一項關于H.pylori感染與胃腸道微生態的研究顯示,H.pylori感染可能與機體免疫調節有關,兒童免疫調節功能尚未完善,感染H.pylori后機體免疫反應速度較成人慢,臨床癥狀較成人出現晚[13]。因此,如何在H.pylori感染的早期及時識別該病并且及時有效治療成為兒科醫生的主要任務。
胃鏡檢查作為侵入性檢查,在兒童中推廣存在一定難度,因此兒童診斷H.pylori感染存在一定困難。國外一項研究顯示,檢測大便中H.pylori的DNA準確性高,同時還能檢測H.pylori的耐藥性,對于兒童患者來說,這種無創性檢測方法更易被接受[14]。與此同時,更應該做好預防H.pylori感染的宣傳工作,提高廣大群眾對H.pylori的認識,降低H.pylori的感染率。本研究存在不足之處,研究對象較少,不能充分體現青島地區兒童H.pylori感染特點,此外,幼兒及學齡前兒童行胃鏡檢查受限,該年齡段H.pylori感染率有待擴大樣本量以進一步考證,為臨床提供更加準確的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