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仕海 吳平珍 向 婷
(1.廣州華商學院,廣東 廣州 511300;2.正大管理學院,泰國 曼谷 11120)
粵港澳大灣區的成立,始于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明確要求以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為中心引領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帶動珠江-西江經濟帶創新綠色發展。由于政府鼓勵華商家族企業“引進來、走出去”,其是“走出去”民營企業中的主要構成成分,華商家族企業因而趨于活躍——越來越多的企業關注海內外的投資機會,希望借助“一帶一路”的政策和機遇進行全球發展。企業國際化雖然復雜,但若能把握好此機遇并合理利用,對華商家族企業的長遠發展有很深遠的意義,對于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李軍等[1](2016)認為“1991年Gallo和Sveen開創了家族企業國際化研究,25年來該領域已經成功建立了理論合法性,并成為家族企業研究的重要前沿熱點和國際化研究的特色方向,不過國內研究尚處于起步階段。”由于最近20年來全球化進程的進一步加快,家族企業國際化領域的研究主要內容除了國際化的影響因素、進程之外,還包括了企業績效、代際傳承等,在研究方法上,則越來越多地采用實證和案例研究。家族企業國際化研究的基礎理論以資源和能力視角、管家理論、創業理論、代理理論為主。李軍等人對家族企業國際化研究的綜述,較為全面,我們的研究也正是順變這個研究趨勢,采用實證的形式展開。
關于家族企業國際化,周立新[2](2019)探討了家族企業國際化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他們認為“隨著家族企業國際化程度的不斷提高,企業績效呈現出先升后降的倒U型關系;家族傳承意愿、政治關系對家族企業國際化與企業績效關系具有正向調節作用,即隨著家族傳承意愿的增強或政治關系的增多,家族企業國際化對企業績效的影響增大。”這篇文獻發表于2019年,研究的主題與李軍等綜述的家族企業國際化主流研究內容一致,但在案例研究上更為深入。
王增濤等[3](2018)對家族企業國際化的研究,則認為“國際化是中小家族企業發展的優先戰略選擇。提出了家族涉入影響中國家族企業國際化以及社會情感財富在家族涉入影響中國家族企業國際化過程中發揮中介作用的假設,然后以深滬交易所上市的289家中國家族企業為樣本,利用邏輯和線性回歸方法對假設進行了檢驗。”當然,他們認為“國際化是中小家族企業發展的優先戰略選擇”這一論斷值得商榷,某些行業,某些地區,某些類型的中小家族企業可以把國際化作為作為優先選擇,但若條件不夠的中小家族企業,國際化反而有危險。所以,黃麗英等[4](2020)認為國際化是出口型家族企業獲取競爭優勢并促進企業發展的重要戰略,并指出“家族所有權與企業國際化呈顯著負相關關系。另外,地區市場化程度和市場競爭激烈度會緩和家族所有權對企業國際化的抑制作用,但中國經濟政策不確定性的調節作用不顯著。”
綜上所述,盡管出現越來越多的關于華商家族企業國際化的知識,但這個年輕的研究領域仍在尋求結論性的知識,需要用理論把這些零散的知識整合到一起。另外,國內學者李軍等(2016)在梳理了文獻后總結到,國內外在研究華商家族企業國際化方面的差距依舊很大,國內在此方面還需進一步深入研究。本研究遵循前輩的足跡,在資源和能力視角下,采用實證研究和案例研究的方法,探討區域(粵港澳大灣區)華商家族企業的國際化戰略,以期對粵港澳大灣區華商家族企業的發展尋找更好的路徑。
2.1.1 自變量:家族特性
關于家族特性,有的寫作家族文化特性,也有寫作家族企業文化特性,本文研究的家族特性與上述內涵基本一致。對于家族特性,學者們有諸多闡釋,囿于篇幅,本文提煉為如下三點:第一,權威與家庭教育交織融合在一起的“家庭經濟文化”。家族企業是父母絕對權威和相互包容的組織,“家庭教育文化”是親權和家庭進行親情的文化。延伸出去,這就涉及家族涉入的命題。這種企業文化的特點是武斷、權威、尊重一切、員工主動性差、服從老板的命令。第二,“繼承制”。為了能夠保持一個家庭的連續性,子女應該繼承父親的事業并發揚光大。延伸出去,這就涉及家族理念的命題。第三,家族內部同化和外部強權。一方面,企業發展領導的獨斷專行、權威、禮遇,在員工中產生這樣畏懼、唯命是從的心理態勢;另一方面,由于在我國,家族成員掌握著一個重要的管理工作位置,家族和企業的利益是高度一致的。延伸出去,這就涉及家族治理的命題。
2.1.2 因變量: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
裴蓉等[5](2013)認為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有兩種主導模式:一種是逐步國際化,又稱為階段模式;另一種是“天生國際化”模式,又稱為全球啟動模式。本文所研究的國際化主要是指第一種,也就是逐步國際化模式,根據裴蓉等的觀點,這一模式分為消極出口階段、間接出口階段、直接出口階段、成立海外銷售分公司階段、海外生產階段、跨國經營階段。本文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探索性程度正是基于這個階段劃分。
2.1.3 中介變量:國家政策
這里的“國家政策”,主要是指與粵港澳大灣區華商家族企業發展有關的國家政策。在華商家族企業國際化探索的過程中,影響因素非常多,作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部分,國家利益高于一切,企業跟隨國家政策,并從國家政策中獲益。基于此,本文認為國家政策在家族企業特性影響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的探索過程中,起到顯著的中介作用。
模型一如圖1。

圖1 模型一
假設1:華商家族企業特性正向影響華商家族企業的國際化戰略。
模型二如圖2。

圖2 模型二
假設2:國家政策正向影響華商家族企業的國際化戰略。
模型三如圖3。

圖3 模型三
假設3:在華商家族企業特性影響華商家族企業的國際化戰略中,國家政策具有中介作用。
(1)樣本調研案例企業來自僑商會、中小企業促進會等組織,選取華商家族中小企業和華商家族上市公司,進行兩個組別的案例研究。
(2)數據來源包括文檔資料和調查與訪談資料。文檔資料通過華商上市公司年報、新聞、公開公告等獲得;調查與訪談資料是通過商會聯系上市公司高管進行訪談調研,以及通過促進會聯系中小企業獲得。
調查對象:2021年6月1日在崗的粵港澳大灣區華商家族企業的企業家、管理人員和在崗員工等。
調查方法:調研問卷填寫方式分為實地問詢回答和網絡調查問卷填寫。
調查問卷發放與回收情況:本次調研發放問卷的范圍包含粵港澳大灣區20家華商家族企業的高層、中層和基層管理人員;共發放350份問卷,實際回收336份問卷,剔除了18份無效問卷,得到318份有效問卷,問卷有效率為94.6%;樣本數量為318個,達到了結構方程模型對于樣本數量的要求范圍。
3.2.1 信度檢驗
對于信度檢驗來講,Cronbach α值是衡量能否通過信度檢驗的一個最常用指標。信度檢驗結果如表1。

表1 信度檢驗結果
通過表1可以看到,家族企業特性這一變量的Cronbach α值為0.842,國家政策這一變量的Cronbach α值為0.941,家族企業國際化這一變量的Cronbach α值為0.856。上述結果顯示,各個觀測變量的Cronbach α值均在0.8以上,說明樣本各變量的測量信度較高,比較可靠,能滿足研究的需要。
3.2.2 效度檢驗
效度是指測量工具能夠測出測量內容的準確程度,即檢驗量表測量數據質量的高低程度。效度檢驗結果如表2。

表2 效度檢驗結果
通過取樣足夠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KMO值等于0.817,檢驗結果表明變量間相關性強,適合做因子分析;通過Bartlett的球形度檢驗,P值=0<0.005,顯示為極顯著水平。
3.2.3 假設驗證
由表3可以看出,R2=0.802,標準估計的誤差=0.297 15,標準誤差在可控制范圍內,同時Sig.F=0<0.001,說明差異顯著;DW值=1.977<5,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驗證結果表明,家族企業特性正向影響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假設1得到驗證。

表3 假設1驗證結果
將國家政策作為預測變量,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作為因變量,由表4可以看出,R2=0.511,標準估計的誤差=0.451 45,標準誤差在可控制范圍內,同時Sig.F=0<0.001,說明差異顯著;DW值=1.881<5,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驗證結果表明,國家政策正向影響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假設2得到驗證。

表4 假設2驗證結果
由表5和表6可以看出,以家族企業特性為自變量,以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作為因變量,以國家政策作為中介變量,驗證結果表明,家族企業特性正向影響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R2=0.547,p<0.001),差異顯著;VIF=2.047<5,說明不存在多重共線性;B值分別為0.149和0.641,說明家族企業特性正向影響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且國家政策在家族企業特性正向影響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中的中介效應極為明顯。假設3得到驗證。

表5 假設3模型擬合驗證結果

表6 假設3系數驗證結果
通過研究可以發現,在粵港澳大灣區華商家族企業國際化的過程中,家族企業特性對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影響顯著,且國家政策在家族企業特性正向影響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中的中介效應極為明顯。由此,筆者認為,在粵港澳大灣區華商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探索中,應該積極結合國家的相關政策,根據家族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的不同階段,采取不同的國際化戰略,以促進企業的良性發展。
此外,本研究只是粵港澳大灣區華商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為了更全面地探索粵港澳大灣區華商家族企業國際化戰略,在后繼研究中還將在變量相關關系中以社會資本為后調節變量進行觀察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