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新時代,教育不僅要關注學生的文化學習,更要重視學生的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以美育人,可以融合多方教育資源,引導學生樹立正向的審美觀,促進學生高品質發展。在班級管理中進行美育實踐,既是發揮班級育人主陣地作用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美育;時代新人;班級建設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5-6009(2022)71-0035-02
【作者簡介】薛義榮,江蘇省揚州中學(江蘇揚州,225000)校長,江蘇省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江蘇人民教育家培養工程培養對象,江蘇省“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第二層次培養對象。
教育部原部長陳寶生認為,教育有五重境界,其最高境界是“美美之教”,而要達到這一境界,以美育人是關鍵所在。在班級管理中進行美育實踐,既是發揮班級育人主陣地作用的需要,也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
一、用活潑、有溫度的“美”關懷學生全方面的發展
“活潑”是精神昂揚之姿,是青年以激情為核心的努力奮進,從具體表現看,是學生對知識的追求、對事業的向往、對拼搏的渴望。“溫度”,強調與他人的關系,心中保有對他人的關愛、對自己的珍視和對世界的熱愛。班級美育的實質就是要建立學生與班級的情感牽連,繼而培養學生美好的審美情操,讓其用活潑的生命力對世界施予溫暖。
在班級教育中實現美育效應,需要班主任細心研究、時刻聚焦學生的審美心理。江虹老師美育型班級的創建從審美心理效應角度看,是有序的,也是有效的。她首先做好美育的準備工作,帶動學生一起營造美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審美意識與審美感知;然后系統組織美育活動,用系列活動多維度地引導學生在美育體驗中感悟美、理解美,獲得精神的滿足感。在這一過程中,當學生以獨立個體的姿態面對集體的審美價值觀或審美理念時,他們會在自主參與中與集體不斷融合,產生新的邏輯自洽的集體審美觀,接著,在新的審美活動中對美的標準進行反思與強化。
全面發展,不僅是審美能力的獲得,也是審美創造力的培養。在美的環境中,學生能自由地發揮想象,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得到提高,思考能力、創新能力也會得到加強。這個過程展現出生命成長的舒展姿態,呈現出年輕生命的獨特與多彩。
全面發展,不是一個人審美能力的發展,而是所有人審美能力的發展。一個班級中,學生之間有生理差異、個性差異、發展差異等,班主任用美營造一種愉快、溫暖的班級氛圍,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美育活動,在美的實踐中提升自我。
全面發展,不僅包括個人能力的提升,還包括個人對社會意義的領悟。我們需要努力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意識和審美情趣,不斷提高審美能力,還要培養學生“創造美好”的意識。
二、用崇高、有靈魂的“美”照亮學生全方向的成長
“崇高”是引導學生克服自身的弱點,擯棄外界社會的紛擾,形成高尚品格。“靈魂”是讓人能成為完整的人、自由的人、高貴的人的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美育的長期陶養能夠讓學生超越物質層面,上升到思想道德修養層面,進而得到身心的適意生長。
中學生的心理和認知發展都處于形成的關鍵時期,審美觀念和審美標準沒有完全定型,面對新事物、面對未知領域時更是缺少經驗。江虹老師的“三個活動”“三種體驗”正是著眼于學生身心的全向成長,將美育創造性地融入了班級活動方案的制定中。席勒有過這樣的觀點:“審美聯結著感覺和思維這兩種對立的狀態。”可見,具體的審美活動能升華為內在的審美思維。分享讀書感受、交流思想文化、展示才藝,這些活動傳遞的是美的形式,同時也在傳遞著精神的內涵,表達著對人格的追求;服務社會、回報家人、鼓勵他人,這些身份的賦予是在體驗美的創造,同時也在審美中為學生的精神追求指明正確的價值方向;審美評價、審美自評,是在樹立美育榜樣,同時也是在經歷一次次的靈魂成長。
三、用優雅、有品位的“美”融通學校全方位的教育
“優雅”是優美高雅之意,是一種以卓越為核心要義的氣質,上升到人性的層面來說,就是大真、大愛、大美、大和的體現,是綜合素養的一種升華。“品位”,是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是人欣賞、品味和創造美的能力。江蘇省揚州中學以美育融通全方位的教育,引導學生認識自我、充滿自信、尊重生命,夯實生命基礎、提升生命品位,學會調適自我情緒、適應成敗環境,內心充滿陽光,做一個有終身學習能力和身心發展潛能的優雅的時代新人。
江虹老師的美育型班級創建能對接學校美育體系,融通全方位的教育資源。宏觀上,班主任要統整課程資源,在班級管理中,在語文、思想政治等課程教學中,在學生社團、家庭教育、社區教育等場域中,都要引導學生用美的眼光去牢記,讓學生在“美”中激發想象、陶冶情操。班主任在班級建設中要能發現并利用繪畫、音樂、環境等資源,注重在潛移默化中陶冶美的情操,培養美的心靈,創造美的物品,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力和品位養成度。班主任應通過社會實踐、社團活動、校本課程等路徑,讓學生走進生活、浸潤生活、體驗生活、臻善生活,凸顯學生向真、向善、向美的高雅品位,實現行為自律、學習自主、活動自治、評價自省的目標。在個體具備基本的審美能力后,引領其繼續向更高層次的需求發展,最終內化為自身的審美創造力。
班級團隊、課程體系、家校環境等維度最終都匯聚于此,以美育為融合點,融通五育,促進學生全面而有個性的發展,培養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