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小龍
(平涼市康復中心醫院 甘肅平涼 744000)
孤獨癥(AS)(又稱自閉癥)在臨床上比較多見,屬于廣泛性發育障礙性疾病,多發生于兒童中,患兒普遍表現出社交、交流、想象缺損[1]。AS 病因難以明確,故臨床上尚未研制出對癥治療方案[2]。現階段僅能通過藥物、康復訓練加以干預,以降低AS 程度,減輕AS 相關癥狀。然而,目前國內外均未研制出特效藥物,推薦實施非藥物干預。感覺統合訓練(SIT)以感覺統合理論(Ayres.J.博士,美國南加州大學)為基礎,充分利用神經系統的可塑性,重視聽、視、前庭等訓練,不斷刺激大腦,以實現大腦、軀體、心理的協調[3]。音樂療法(MT)基于心理治療理論,利用聽、唱、器樂演奏、即興舞蹈等,給予患者相應的音樂刺激/體驗,以促進患者自我表達,實現治療目的[4-5]。基于此,本研究在AS 患兒臨床治療中應用MT 結合SIT。報告如下。
選取2020 年4 月~2021 年4 月本院收治的AS患兒98 例,按隨機數字表法分2 組,對照組(n=49)中男28 例、女21 例,年齡3~9(4.95±0.89)歲,病程2~6(3.64±0.78)年;研究組(n=49)中男31 例、女18例,年齡3~9(4.84±0.84)歲,病程2~6(3.59±0.74)年。組間比較P>0.05。
納入標準:(1)符合AS 診斷標準;(2)年齡<12歲;(3)獲得患兒監護人知情同意。
排除標準:(1)合并嚴重軀體疾病;(2)聽力障礙,語言發育遲緩;(3)既往有顱腦手術史;(4)患精神分裂癥等;(5)入組前0.5 年內服用過抗精神病藥物;(6)患癲癇。
1.3.1 對照組予SIT。SIT 步驟:(1)視覺、聽覺功能訓練:治療師通過發出“看這里”的語言指令后,快速雙手遮擋患兒雙眼余光(注:不發生肢體接觸),直至患兒能給予正確反應,再依次給出操作指令,比如“拿起……”“放下……”。(2)觸覺功能訓練:取感統刷,以適宜力度刷患兒的身體各部位(手、背、足等)。(3)前庭感覺功能訓練:通過爬樓梯、袋鼠跳、平衡木行走等方式進行。(4)本體感覺功能訓練:可通過踩指壓板、打沙袋、拍球等方式進行。SIT 0.5h/次,5 次/周,持續4 周。
1.3.2 研究組予MT 結合SIT。MT 步驟:MT 主題:每周明確一個音樂主題。教具準備:提前備好鋼琴等可能用到的教具。活動順序:(1)師生問好(演奏“問候歌”)→(2)熱身音樂(演奏“歡迎歌”)→(3)音樂律動訓練(播放音樂,鼓勵患兒根據音樂即興律動)→(4)道具、樂器演奏(講解樂器,由患兒依照自己意愿選取樂器,一對一介紹樂器使用方法,讓患兒即興演奏)→(5)親子游戲(鼓勵患兒邀請父母參與游戲)→(6)結束(演奏“再見歌”,并與每位患兒擁抱告別)。MT0.5h/次,5 次/周,持續4 周。
1.4.1 對比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評分。干預前、后各測評1 次,CARS 量表包括15 項,得分越高表明AS 越嚴重。
1.4.2 對比孤獨癥兒童行為檢查量表(ABC)評分。干預前、后各測評1 次,ABC 量表含5 個維度(交往、運動、感覺、語言、生活自理),得分越高表明癥狀越重。
1.4.3 對比感覺統合。干預前、后各測評1 次,《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評定量表》包括有學習能力、本體感失調、觸覺防御過分、前庭功能失衡,4 維度58項條目,均按1-5 分評分,得分越高表明感覺統合能力越好。
1.4.4 對比社會反應量表簡化版(SRS-SF)評分。干預前、后各測評1 次,SRS-SF 包括18 個條目,均按0-3 分評分,得分越高表明社交缺陷越重。
數據分析用SPSS 23.0。計數資料以n(%)描述,行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描述,行t 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同組干預前、干預后組間的CARS 評分比較,P<0.05。表1。
表1 對比CARS 評分(,分)

表1 對比CARS 評分(,分)
組別n干預前干預后tP對照組4938.28±2.56 32.14±2.38 12.2960.000研究組4938.01±2.49 27.42±2.33 21.7380.000 t-0.5299.920 P-0.5980.000
同組干預前、干預后組間的ABC 各維度評分比較,P<0.05。表2。
同組干預前、干預后組間的SRS-SF 評分比較,P<0.05。表3。
表3 對比SRS-SF(,分)

表3 對比SRS-SF(,分)
?
AS 比較常見,屬于精神發育障礙性疾病[6]。調查顯示[7],AS 多發生于嬰、幼兒,對其正常發育構成威脅。因此,如能在AS 發病早期作出準確診斷、科學干預,對減輕AS 患兒的臨床癥狀、提升AS 患兒的生活質量意義重大。結合本研究表1、表2 結果:同組干預前、干預后組間的CARS 評分、ABC 各維度評分比較,P<0.05。說明,MT 結合SIT 能改善AS患兒核心癥狀。分析原因可能是,部分AS 患兒可能具備音樂天分,較同齡正常兒童能更好接受音樂、處理音樂,MT 主要通過聽、唱、器樂演奏、即興舞蹈等,給予患者不同的音樂刺激/體驗,綜合性調節人的生理、心理等,一定程度上能有效減輕機體紊亂的生理反應,減輕AS 患兒核心癥狀[8-9]。
表2 對比ABC 評分(,分)

表2 對比ABC 評分(,分)
組別時間感覺交往運動語言生活自理對照組(n=49)干預前10.75±2.4317.03±3.1414.37±2.8421.78±3.8713.04±2.97干預后7.98±2.2415.09±2.6212.57±2.1918.09±3.1811.24±2.32 t,P5.867/0.0003.321/0.0013.513/0.0015.157/0.0003.343/0.001研究組(n=49)干預前10.37±2.3617.42±3.7814.07±2.6920.81±3.3513.74±3.02干預后6.22±2.0512.35±2.3710.16±2.5416.33±3.239.36±2.97 t,P9.293/0.0007.955/0.0007.398/0.0006.739/0.0007.238/0.000干預前組間t,P0.785/0.4340.556/0.5800.537/0.5931.327/0.1881.157/0.250干預后組間t,P4.057/0.0005.429/0.0005.030/0.0002.718/0.0083.492/0.001
調查顯示[10],多數AS 患兒同時伴感覺統合失調表現,具體表現出社會學習能力缺陷等。所謂感覺統合,即利用不同感覺通路(比如聽、視、前庭)從環境中獲取信息,經大腦加工、處理后發出“指令”,軀體相應出現適應性反應[11]。因此,需重視提高AS 患兒的感覺統合能力。結合本研究表3 結果:同組干預前、干預后組間的感覺統合能力發展評定量表各維度評分比較,P<0.05。說明,MT 結合SIT 能減輕AS患兒的感覺統合失調。分析原因可能是,SIT 對改善感統失調的效果較為明顯,有助于提升患兒的感覺統合能力。與此同時進行MT,患兒在欣賞音樂、創作音樂等過程中,大腦、肢體均隨著音樂節奏相應“律動”,進而能增強肢體協調性,輔助SIT 改善感統失調。
結合本研究表4 結果:同組干預前、干預后組間的SRS-SF 評分比較,P<0.05。說明,MT 結合SIT能減輕AS 患兒的社交缺陷。分析原因可能是,MT能刺激AS 患兒不同感官,消除外界可能導致AS 患兒精神緊張的不利因素,使AS 患兒在放松、富滿童趣的視聽體驗中充分表達自己,釋放自己的情緒,促進機體多項能力綜合發展,對改善人際交往大有裨益。
MT 與SIT 聯合使用,能有效防止單一干預的枯燥無趣,還能對AS 患兒形成不同感覺刺激,通過增加干預治療的多樣性,幫助AS 患兒獲得更多學習機會。不僅如此,MT 與SIT 聯合使用能豐富活動形式,避免AS 患兒長時間接受同種干預而表現出刻板行為,使其能積極主動參與其中。
綜上所述,MT 結合SIT 能改善AS 患兒核心癥狀,減輕其感覺統合失調與社交缺陷。